《磨礪》之女性主義芻議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4
【分類號】:I56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唐曉霞;;時代的抗爭者:莎菲與瑪格麗特形象比較評析[J];現(xiàn)代語文(文學研究版);2007年11期
2 付秀萍;徐圣稚;;從《飄》的主人公斯佳麗身上看瑪格麗特的女性意識[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10期
3 萬敏;;從《飄》看瑪格麗特·米切爾的生命思考與女性意識[J];名作欣賞;2011年14期
4 李照冰;;《飄》中女性意識的復(fù)雜性[J];學理論;2009年31期
5 李立;;順性而行,逆世而為的傳統(tǒng)顛覆者——淺議《飄》之郝思嘉形象[J];電影評介;2009年19期
6 車莉;十九世紀英國女性文學中女性意識的嬗變[J];學術(shù)交流;2003年05期
7 若巖;;永遠都要坐前排[J];時代青年(哲思);2007年08期
8 趙淑美;;瑪格麗特·尤瑟納事略[J];法國研究;1988年03期
9 劉龍喜;羅斯福和他的女友[J];世界文化;1995年04期
10 孫毅;;永遠都要坐前排[J];農(nóng)家之友;2003年1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掖平;;論張愛玲的女性意識[A];中國語言文學資料信息(1999.2)[C];1999年
2 楊揚;劉軍;陳敏杰;楊志強;鄭積梅;俞敏華;曹瑩;黃芳;;性別與文學的關(guān)系——以新世紀文學中女性意識的表達為參照[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7.2)[C];2007年
3 ;共和國文學:一個響亮的名字[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1999.5)[C];1999年
4 張和龍;;當代愛爾蘭女作家創(chuàng)作管窺[A];中國語言文學資料信息(1999.1)[C];1999年
5 宮玉靜;齊子萍;;同途殊歸:陳白露與瑪格麗特形象之比較[A];中國語言文學資料信息(1999.2)[C];1999年
6 蘇瓊;;新時期女性戲劇之狂飆突進運動[A];新時期與新世紀文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暨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第16屆學術(shù)年會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7 西水;;女性文學話題座談紀要[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1999.1)[C];1999年
8 陳馬林;;反思與重構(gòu)——“五十年的文學世界”研討會紀要[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1999.6)[C];1999年
9 沈紅芳;;第七屆中國女性文學學術(shù)研討會暨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女性文學委員會成立十周年紀念會綜述[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6.1)[C];2006年
10 王艷芳;;從性別對抗到多元化書寫——論新世紀女性寫作的新走向[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6.6)[C];200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宋平;瑪格麗特·米切爾與廣告人丈夫[N];中華讀書報;2002年
2 何瑛;瑪格麗特公主反叛與克制的一生[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
3 見習記者 王勤 呂禹;紹興商圈蓄勢突圍“金三角”[N];紹興日報;2007年
4 ;雙 雄[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3年
5 陳曉軍(南方出版社);愛在硝煙彌漫時[N];中國圖書商報;2006年
6 康慨;當年小阿姨:君特·格拉斯吃肉保青春[N];中華讀書報;2007年
7 潘小松;讀瑪格麗特·塞林格的回憶錄 《守望夢幻的人》[N];深圳商報;2003年
8 徐林;黃華華會見英國外交大臣[N];南方日報;2007年
9 張榮剛;英國攜手廣東發(fā)展低碳經(jīng)濟[N];深圳商報;2007年
10 尹達;銀行劫案背后的英國王室野史[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曉紅;中國古代女性意識——從原始走向封建禮教[D];蘇州大學;2004年
2 張維娟;元雜劇作家的女性意識[D];首都師范大學;2004年
3 房芳;平民世界的人性書寫[D];山東大學;2011年
4 謝海平;拓展與變異[D];山東大學;2007年
5 修磊;20世紀90年代女性詩歌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6 程箐;20世紀90年代女性都市小說與消費主義文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7 沐金華;論戰(zhàn)爭背景下的40年代女性小說[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8 孫曉虹;歷史與女性的抒寫[D];復(fù)旦大學;2007年
9 岳斌;在詩意和塵囂間游移[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10 李燕;跨文化視野下的嚴歌苓小說研究[D];暨南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周;《磨礪》之女性主義芻議[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2 朱姝穎;從《來自中國北方的情人》看瑪格麗特·杜拉斯的女性追求[D];廈門大學;2009年
3 廖冬莉;蘭州市女子職業(yè)學!芭c女性意識”校本課程開發(fā)與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4 鄭積梅;論鐵凝小說的女性意識[D];河南大學;2003年
5 姚范美;凱瑟琳·安·波特的女性意識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6 陳峰蓉;論后新時期女性作家文本的性別置換現(xiàn)象[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7 孔祥營;論張抗抗的女性意識[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8 呂燕清;突圍與困厄[D];海南師范大學;2011年
9 袁永菊;海明威的女性意識[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10 劉利俠;蒲松齡女性意識的重新思考[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27675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2767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