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磨礪》之女性主義芻議

發(fā)布時間:2020-07-23 16:43
【摘要】:瑪格麗特·德拉布爾(Margaret Drabble,1939—)是當代英國文壇多產(chǎn)的和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她先后獲得過布萊克紀念獎、愛·摩·福斯特獎等多項文學大獎,1980年還被授予皇家CBE勛爵爵位。在世界文壇,德拉布爾因其崇高聲譽,常常是文學批評家和女性讀者所熱衷追蹤的對象,而在中國,我們對她的研究卻還剛剛開始。 德拉布爾以善于寫英國社會變遷及婦女生活處境的題材而著稱。由于受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強大的女權(quán)主義思潮的影響,德拉布爾特別關(guān)注知識女性的命運與生活處境。她描寫知識婦女在男權(quán)社會中的生活窘境與困惑及其為爭取獨立自主和實現(xiàn)自我價值而進行的不懈努力,并力圖為當代婦女找到一條理想的生活道路。自從第一部小說《夏日鳥籠》(A Summer Bird-Cage)1963年問世以來,德拉布爾在婦女寫作領(lǐng)域已辛勤耕耘了四十余年。她細致而完整地記錄了英國知識女性在尋求自我實現(xiàn)的路途中最敏感和最激烈的內(nèi)心沖突,寄寓著自己對此類女性的由衷贊美和同情,從而在女性讀者心中激起了強烈共鳴和反響。 《磨礪》(The Millstone)是德拉布爾的第三部小說,發(fā)表于1965年,它講述的是一個未婚母親如何在一個男權(quán)至上的傳統(tǒng)社會中苦苦抗爭并獲得自己的獨立人格的故事。本書獲得過約翰·雷斯獎,曾于1973年在美國被改編成了電影《一點愛》(A Touch of Love)。主人公羅莎蒙德是一個解放了的新女性,她獨立自主,事業(yè)成功,不料卻在一次偶然的激情后擔當起了做母親的沉重負擔。在艱辛撫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羅莎蒙德找到了另一個天地,發(fā)現(xiàn)了自己真正的性格和母性因素,實現(xiàn)了自我。 本文以女性主義批評為理論基礎(chǔ),扣住主人公羅莎蒙德如何從一個略帶叛逆精神的不諳世故的女博士最后終于成為一個成熟母親的精神歷程,分析體現(xiàn)在主人公身上的女性意識及其變化,進而探討作者女性主義的寫作特點。論文將集中分析羅莎蒙德強烈的女性意識以 及她成為母親前后的心理變化,探討她的母性因素及女性主義思想, 同時還就她對待性與愛情的絕對立場提出質(zhì)疑。文章認為,羅莎蒙德 爭取獨立的過程是以禁欲和自我封閉為代價的,為了獨立與自由,她 拒絕愛情,拒絕性欲,拒絕婚姻,以特立獨行的姿態(tài)和絕對否定的態(tài) 度落了個傷感的名聲,這是她的女性主義思想的局限性。本文還從作 品主題、藝術(shù)手法、敘述方式等方面探討德拉布爾的女性主義寫作, 充分肯定她的女性主義立場以及她對母性的高度頌揚。 論文分為五個部分: 導言部分簡要介紹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理論及德拉布爾的女性主 義思想。第一章從三個方面探討《磨礪》中主人公羅莎蒙德的女性意 識:叛逆精神、獨立意識與女性才能,肯定羅莎蒙德對獨立自由的追 求。第二章從羅莎蒙德懷孕及成為母親前后的心理變化,分析羅莎蒙 德從一個略帶叛逆精神的不諳世故的女博士最后終于成為一個成熟 母親的轉(zhuǎn)變過程,指出她以一種全新的方式一母愛表達了她的女性主 義意識,母愛使她找到了真我,實現(xiàn)了自我。第三章分析羅莎蒙德的 內(nèi)心世界,指出她爭取獨立自主的過程是以禁欲和自我封閉為代價 的,對她的女性主義絕對立場提出了質(zhì)疑。第四章從作品主題、藝術(shù) 手法、敘述方式等方面探討德拉布爾的女性主義寫作,文章認為德拉 布爾敢于突破寫作禁區(qū),以前所未有的果敢與勇氣顛覆傳統(tǒng)意識中的 男女二元對立,虛化男性形象,構(gòu)建女性權(quán)威,旗幟鮮明地凸顯了她 的女性主義立場。同時她從女性視角真實記錄女性特有的生活經(jīng)歷, 解構(gòu)了男性視野中的女性形象,為女性寫作提供了一個絕好范例。結(jié) 論部分總結(jié)全文,充分肯定德拉布爾積極的女性主義立場以及她對母 性的高度頌揚,同時指出她將母性與女性性欲絕然對立的不足之處。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4
【分類號】:I56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唐曉霞;;時代的抗爭者:莎菲與瑪格麗特形象比較評析[J];現(xiàn)代語文(文學研究版);2007年11期

2 付秀萍;徐圣稚;;從《飄》的主人公斯佳麗身上看瑪格麗特的女性意識[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10期

3 萬敏;;從《飄》看瑪格麗特·米切爾的生命思考與女性意識[J];名作欣賞;2011年14期

4 李照冰;;《飄》中女性意識的復(fù)雜性[J];學理論;2009年31期

5 李立;;順性而行,逆世而為的傳統(tǒng)顛覆者——淺議《飄》之郝思嘉形象[J];電影評介;2009年19期

6 車莉;十九世紀英國女性文學中女性意識的嬗變[J];學術(shù)交流;2003年05期

7 若巖;;永遠都要坐前排[J];時代青年(哲思);2007年08期

8 趙淑美;;瑪格麗特·尤瑟納事略[J];法國研究;1988年03期

9 劉龍喜;羅斯福和他的女友[J];世界文化;1995年04期

10 孫毅;;永遠都要坐前排[J];農(nóng)家之友;2003年1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掖平;;論張愛玲的女性意識[A];中國語言文學資料信息(1999.2)[C];1999年

2 楊揚;劉軍;陳敏杰;楊志強;鄭積梅;俞敏華;曹瑩;黃芳;;性別與文學的關(guān)系——以新世紀文學中女性意識的表達為參照[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7.2)[C];2007年

3 ;共和國文學:一個響亮的名字[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1999.5)[C];1999年

4 張和龍;;當代愛爾蘭女作家創(chuàng)作管窺[A];中國語言文學資料信息(1999.1)[C];1999年

5 宮玉靜;齊子萍;;同途殊歸:陳白露與瑪格麗特形象之比較[A];中國語言文學資料信息(1999.2)[C];1999年

6 蘇瓊;;新時期女性戲劇之狂飆突進運動[A];新時期與新世紀文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暨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第16屆學術(shù)年會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7 西水;;女性文學話題座談紀要[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1999.1)[C];1999年

8 陳馬林;;反思與重構(gòu)——“五十年的文學世界”研討會紀要[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1999.6)[C];1999年

9 沈紅芳;;第七屆中國女性文學學術(shù)研討會暨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女性文學委員會成立十周年紀念會綜述[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6.1)[C];2006年

10 王艷芳;;從性別對抗到多元化書寫——論新世紀女性寫作的新走向[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6.6)[C];200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宋平;瑪格麗特·米切爾與廣告人丈夫[N];中華讀書報;2002年

2 何瑛;瑪格麗特公主反叛與克制的一生[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

3 見習記者  王勤 呂禹;紹興商圈蓄勢突圍“金三角”[N];紹興日報;2007年

4 ;雙 雄[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3年

5 陳曉軍(南方出版社);愛在硝煙彌漫時[N];中國圖書商報;2006年

6 康慨;當年小阿姨:君特·格拉斯吃肉保青春[N];中華讀書報;2007年

7 潘小松;讀瑪格麗特·塞林格的回憶錄 《守望夢幻的人》[N];深圳商報;2003年

8 徐林;黃華華會見英國外交大臣[N];南方日報;2007年

9 張榮剛;英國攜手廣東發(fā)展低碳經(jīng)濟[N];深圳商報;2007年

10 尹達;銀行劫案背后的英國王室野史[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曉紅;中國古代女性意識——從原始走向封建禮教[D];蘇州大學;2004年

2 張維娟;元雜劇作家的女性意識[D];首都師范大學;2004年

3 房芳;平民世界的人性書寫[D];山東大學;2011年

4 謝海平;拓展與變異[D];山東大學;2007年

5 修磊;20世紀90年代女性詩歌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6 程箐;20世紀90年代女性都市小說與消費主義文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7 沐金華;論戰(zhàn)爭背景下的40年代女性小說[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8 孫曉虹;歷史與女性的抒寫[D];復(fù)旦大學;2007年

9 岳斌;在詩意和塵囂間游移[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10 李燕;跨文化視野下的嚴歌苓小說研究[D];暨南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周;《磨礪》之女性主義芻議[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2 朱姝穎;從《來自中國北方的情人》看瑪格麗特·杜拉斯的女性追求[D];廈門大學;2009年

3 廖冬莉;蘭州市女子職業(yè)學!芭c女性意識”校本課程開發(fā)與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4 鄭積梅;論鐵凝小說的女性意識[D];河南大學;2003年

5 姚范美;凱瑟琳·安·波特的女性意識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6 陳峰蓉;論后新時期女性作家文本的性別置換現(xiàn)象[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7 孔祥營;論張抗抗的女性意識[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8 呂燕清;突圍與困厄[D];海南師范大學;2011年

9 袁永菊;海明威的女性意識[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10 劉利俠;蒲松齡女性意識的重新思考[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276757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276757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f70f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