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唯美主義到消費主義——王爾德的現代性解讀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陳瑞紅;;媚俗:王爾德的一個美學困境[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2 李廣平;;王爾德與拉斐爾前派[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6年09期
3 曲彬;;消費文化下的唯美主義大師——王爾德的矛盾性解析[J];理論界;2006年09期
4 陳瑞紅;關于紈绔主義與審美現代性[J];國外文學;2003年04期
5 葛桂錄,劉茂生;奧斯卡·王爾德與中國文化[J];外國文學研究;2004年04期
6 陳瑞紅;紈绔主義與審美現代性[J];文史哲;2004年01期
7 陳瑞紅;呂佩愛;;試論頹廢的現代性[J];學術研究;2007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顧梅瓏;審美主義及其在西方19世紀以來文學中的流變[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劉茂生;藝術與道德的沖突與融合[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3 吳學平;王爾德喜劇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4 楊黎紅;論卡爾維諾小說詩學[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靜;童話表象下的唯美實驗[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2 王麗娜;論《道連·格雷的畫像》中的反傳統(tǒng)特征[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3 周萍;不徹底的唯美主義者[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4 付飛亮;午夜過后對鏡獨舞[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5 羅玉紅;多重自我下的文學想象[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6 林萍;哲學的唯美[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7 張思帥;王爾德的兩副面孔[D];四川大學;2007年
8 何興;純潔與墮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9 林琳;從美學視角看巴金譯《快樂王子及其他故事》[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10 俞海寶;奧斯卡·王爾德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矛盾性[D];蘭州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成國;;《珍妮姑娘》中的現實主義特色[J];名作欣賞;2011年21期
2 陳琦;張新穎;;生活/藝術之美——解讀《道連·葛雷的畫像》[J];語文學刊;2011年09期
3 孫海瑞;張海菊;;《珍妮姑娘》中消費主義下有錢人人性的扭曲[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1年07期
4 王恒恩;;淺析王爾德童話與傳統(tǒng)童話的對立[J];作家;2011年16期
5 徐蓓;陳惠良;;論消費主義在《押沙龍,押沙龍!》中的體現[J];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2011年08期
6 徐蓓;陳惠良;;論消費主義在《押沙龍,押沙龍!》中的體現[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1年16期
7 呂穎;;唯美的衰落——王爾德《雷丁監(jiān)獄之歌》中唯美與現實的沖突[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理論研究);2011年01期
8 杜以向;;簡評王爾德的《一個理想的丈夫》人物塑造及語言特色[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年04期
9 曹亞南;;王爾德的藝術實踐和價值追求[J];邯鄲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10 韓小聰;;清教主義和消費主義糾結下的《美國悲劇》[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張靜;;唯美的追求 至善的旨歸——從童話作品看王爾德的內在道德向度[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熊英;;從《一位女士的畫像》看亨利.詹姆斯的獨特審美觀[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蘇福忠;讀點王爾德[N];中華讀書報;2000年
2 梁永安;王爾德憑什么這樣紅?[N];解放日報;2010年
3 云渚 編輯;世人折斷了他潔白的羽翼[N];中國圖書商報;2004年
4 肖毛;一個在悲愴中尋找唯美的靈魂[N];中國圖書商報;2008年
5 安東尼奧·梅內蓋蒂 譯 熊妤;保持生命純潔[N];光明日報;2011年
6 周家宸;愛爾蘭的天使[N];南方周末;2004年
7 余鳳高;王爾德寫《莎樂美》[N];中華讀書報;2006年
8 廣林;美,不美?王爾德的《莎樂美》[N];中華讀書報;2005年
9 羅世華;生活模仿藝術遠甚藝術模仿生活[N];光明日報;2004年
10 曾園;不朽的急就章[N];中華讀書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張介明;王爾德唯美敘事的理論和實踐[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2 吳學平;王爾德喜劇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3 朱彤;王爾德在現代中國的傳播與接受[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4 顧梅瓏;審美主義及其在西方19世紀以來文學中的流變[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籍曉紅;行走在理想與現實之間[D];浙江大學;2009年
6 羅昔明;消費主義視域下經典的生成與延存[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萍;從唯美主義到消費主義——王爾德的現代性解讀[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2 楊遠威;菲茨杰拉德淪為消費社會受害者的歷程及其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對消費主義的批判[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3 田鳳榮;從無名到顯赫[D];河北大學;2003年
4 肖學農;消費主義時代美國夢的破滅[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5 姚靜;《最藍的眼睛》中的“觀看”與黑人女性主體建構[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6 王淑;從消費主義視角分析蓋茨比破滅的美國夢[D];中南大學;2009年
7 李愛梅;論《美國悲劇》的哲學思想[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8 范小玫;消費主義及其對美國當代社會的影響[D];廈門大學;2001年
9 肖玉芳;解讀《白噪音》中的后現代消費主義及其白色[D];山東大學;2008年
10 余金聲;揭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美國消費主義的面紗[D];重慶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7138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2713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