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登的自我流放之探析
發(fā)布時間:2020-05-20 03:36
【摘要】: 奧登是英美詩壇上繼葉芝、艾略特之后又一重要詩人。1939年初,正當其詩名在英國乃至歐洲盛極之時,奧登突然選擇離開故土,遠赴美國。本文采用傳統(tǒng)的傳記批評方法,圍繞奧登的自我流放之舉層層展開,剖析了奧登選擇流放的必然性以及流放的表現(xiàn),并探討了流放之于他的影響。 文章首先剖析了奧登選擇流放的動因。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期,奧登開始對英國以及整個歐洲的社會狀況感到極度失望,他不斷反省藝術之于社會及政治的作用,對政治的關注也逐漸趨于平淡。最終奧登深感其個人發(fā)展及詩歌創(chuàng)作均處于困境之中,再加其同性戀身份的影響,自我流放便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文章從兩個層面探析了奧登流放的表現(xiàn)。第一個層面考察了奧登身體上的流放,即他流放于美國,漂泊無依的生活經(jīng)歷。第二個層面探究了奧登思想上的流放,主要表現(xiàn)為他對流放的宣揚。奧登認為人們有所歸依的傳統(tǒng)觀念已經(jīng)失去意義,他竭力推崇一種中立的公民身份,即一種不是從屬于某一個特定的國家而是流放于國家之間的身份,在他看來流放是最終的家園。文章進而探討了流放之于奧登的意義及影響。奧登的自我流放對其個人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都具有重要意義。遠離英國,奧登從之前的種種困擾之中擺脫出來,從而獲得一個可以重新建構自己的生活、信仰以及創(chuàng)作理念的平臺。然而,正如其他流放者一樣,奧登也無法逃避流放所帶來的難以愈合的創(chuàng)傷。流放中的奧登強烈地感受到家庭生活的缺失,而這一創(chuàng)傷恰恰引發(fā)了他對婚姻以及寓所這兩個家庭生活中的重要因素的極大關注。 總之,在社會、藝術以及個人因素的推動下,奧登選擇了自我流放。他宣揚流放,在流放中實現(xiàn)了自我重建。雖然他改變了國籍、信仰,并且轉變了創(chuàng)作風格,但是這些改變都源于他對于真實地表達自我的追求以及尋找一個理想世界的意愿。
【學位授予單位】:中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I561
【學位授予單位】:中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I56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桑克;;我站在奧登一邊[J];詩潮;2006年01期
2 談瀛洲;;英國喜劇作家喬·奧登[J];書城;1996年06期
3 江弱水;偽奧登風與非中國性:重估穆旦[J];外國文學評論;2002年03期
4 ?;;奧登生平簡述·晚期詩歌釋讀[J];詩歌月刊;2009年03期
5 方平;“亦步亦趨”追求更高的藝術境界——談卞之琳先生的翻譯思想[J];外國文學評論;1990年04期
6 鄭思明;;“我不知道他們說我什么”——英國現(xiàn)代詩人奧登西方研究述評[J];國外文學;2011年03期
7 西默斯·希尼;馬永波;;聲音的奧登[J];詩探索;2007年03期
8 蔡海燕;;近80年來英美奧登研究綜述[J];英美文學研究論叢;2011年01期
9 陳旭光;“從浩無涯m樀膡攄奏.蚰,
本文編號:26719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2671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