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克納帕塔法世界中的女性書寫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5
【分類號】:I71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小林;;筆會/福克納小說獎德博拉折桂[J];譯林;2011年04期
2 李曼;;?思{的神話——《我彌留之際》的互文性策略[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9期
3 潘潔;;《我彌留之際》的敘事話語解讀[J];旅游縱覽(行業(yè)版);2011年04期
4 伍曉慧;;《獻給艾米麗的玫瑰》:對世界的隱喻與反思[J];名作欣賞;2011年24期
5 沈倩倩;;女性通俗小說的歷史差異與創(chuàng)作特色[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6 鐘京偉;郭繼德;;?思{小說中南方女性神話的破滅[J];當代外國文學;2011年03期
7 司方維;;朱天心女性書寫的獨特取向[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11年03期
8 尹誠浩;;福克納小說《八月之光》中喬·克里斯瑪的(去)種族化(英文)[J];外國文學研究;2011年03期
9 黃薇;;芬芳的玫瑰悲傷的戀歌——《獻給愛米麗的玫瑰》的新歷史主義解讀[J];青年文學家;2011年08期
10 張曦;;論?思{《我彌留之際》的詩化結構[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慧仁;;自然:內心的需要——?思{超越時代的自然觀[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2年會論文集[C];2002年
2 張志忠;;跨越時空的文學對話——評《福克納與莫言比較研究》[A];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06卷[C];2006年
3 趙文書;;種族主義的余輝——簡評?思{的《夕陽》[A];走向21世紀的探索——回顧·思考·展望[C];1999年
4 徐青;;?思{:一個現代鄉(xiāng)土作家[A];中國語言文學資料信息(1999.2)[C];1999年
5 李玉穎;;福克納的意識流表現手法初探——析著名小說《喧嘩與騷動》[A];探索 創(chuàng)新 發(fā)展[C];2000年
6 歐陽立博;;威廉·?思{《我彌留之際》的多角度敘述結構研究[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7 黃明;;藝術的想象與想象的藝術——論?思{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小說的創(chuàng)作[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王艷萍;;荒野情結與草原大命——《熊》和《狼圖騰》的生態(tài)思想研究[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王小慧;;試用讀者反應批評解讀福克納的《八月之光》[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程永新;;蘇童的世界[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9.2)[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郭伯雄與澳國防部長?思{共同發(fā)表聯合聲明[N];解放軍報;2010年
2 杜鵑;美國獨行刺客回國要繼續(xù)行刺本·拉丹[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3 佟棟(北京大學中文系碩士);直面?思{的魅力[N];中國圖書商報;2002年
4 張慧仁;小說創(chuàng)造了福克納[N];中華讀書報;2002年
5 鄒海侖;中國?思{文學介紹的開山者和集大成者[N];中華讀書報;2005年
6 何朝輝;?思{、《我彌留之際》及其背后[N];中華讀書報;2008年
7 余杰;?思{:羞怯的鄉(xiāng)下人[N];中華讀書報;2000年
8 陶潔;?思{的評傳[N];中華讀書報;2000年
9 楊鷗;心系?思{的李文俊[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4年
10 邱華棟;擠出南方土地的膿[N];中華讀書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蔡勇慶;生態(tài)神學視野下的福克納小說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肖薇;異質文化語境下的女性書寫[D];四川大學;2002年
3 朱振武;?思{小說創(chuàng)作的心理美學研究[D];蘇州大學;2002年
4 李萌羽;全球化視野中的沈從文與?思{[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5 代曉麗;福克的小說《押沙龍,押沙龍!》敘事修辭藝術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6 諶曉明;符指、播散與顛覆:?思{的“斯諾普斯三部曲”之解構主義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7 葛紀紅;?思{小說的敘事話語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8 曾軍山;斯諾普斯三部曲的互文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9 楊啟平;文化語境下的女性書寫—當代大陸/馬華女性小說比較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10 劉東玲;文學體制化與作家創(chuàng)作轉型[D];復旦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顯鳳;約克納帕塔法世界中的女性書寫[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汪瑩;來自南方腹地的悠遠根系[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李兆撰;論福克納小說中的女性形象[D];青島大學;2010年
4 李里;歷史文化沖突下的生存之路—?思{的印第安故事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5 張健X;?思{《我彌留之際》中女性形象探析[D];蘭州大學;2011年
6 袁秀萍;論?思{作品主題和風格的普適性[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7 曹夢月;弗洛伊德心理分析視角下的《村子》[D];安徽大學;2010年
8 唐艷玲;技巧后的愛恨憂思——從《喧嘩與騷動》敘事技巧看福克納的南方情結[D];吉林大學;2004年
9 畢世穎;?思{約克納帕塔法世系中的女性形象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10 張慧;從《八月之光》看福克納的女性觀[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6426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2642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