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兒》的母愛主題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I712.07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嚴啟剛,楊海燕;解讀《寵兒》中蘊含的兩種文本[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2 牛曉紅;;《寵兒》中語言的陌生化[J];科技信息;2009年26期
3 羅桂保;李維興;;論《寵兒》的不確定性[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9期
4 李潔平;張福勇;;《寵兒》開放式結尾之藝術魅力[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5 彭艷秋;吳慶宏;;試論《寵兒》中歷史記憶的意蘊[J];電影文學;2009年11期
6 孫艷芳;;論鬼魂在《寵兒》中的修辭功能[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1年10期
7 章汝雯;;《寵兒》漢譯本中話語的建構與解構[J];外語教學;2011年06期
8 杜志卿;;《寵兒》研究在中國[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9 羅毅;;“他者”視角下《寵兒》的情感解讀[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10 王秀杰;;從空間視角解讀《寵兒》中黑人群體的建構[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雷格;在愛與恨的邊緣[N];中國圖書商報;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浩宇;《寵兒》中的陌生化[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2 陳紅;論《寵兒》的敘事策略[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3 張軍;對小說《寵兒》的巴赫金式解讀[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4 張迅;《寵兒》的文化詩學解讀[D];溫州大學;2009年
5 謝梅;《寵兒》:一個帶有爵士樂特點的開放文本[D];云南師范大學;2008年
6 李倩;《寵兒》中男性權威的顛覆[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7 李明嬌;創(chuàng)傷與復原:《寵兒》中的母親殺嬰主題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8 程國華;《寵兒》文本內反獨白因素分析[D];中南大學;2010年
9 汪曉燕;以巴赫金的敘事理論解析《寵兒》的敘事策略[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10 司馬雙龍;論《寵兒》[D];蘇州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6029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2602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