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從后殖民視角探析《印度之行》中的人文主義及其局限

發(fā)布時間:2020-02-18 07:56
【摘要】:著名的福斯特小說評論家Lionel Trilling說過:“對我來說,福斯特是當今唯一一個值得人們反復研讀其作品的作家。每次閱讀他的作品,我都收獲頗多,這種收獲感是閱讀其他人作品時沒有的。”愛德華·摩根·福斯特是20世紀英國著名小說家、文學評論家、散文家。他一生都執(zhí)著于對真、善、美的追求。福斯特的自由人文主義思想代表了一種對和諧人際關系的渴求,他認為只要來自不同種族、不同國家、不同階級的人們能真誠交流,彼此坦誠相待,整個人類社會就可以趨于完整與和諧。福斯特終其一生只有六部小說問世,但是他的作品字字珠璣,句句精華,對于后世有著深遠的影響。 《印度之行》是福斯特的第五部小說,也普遍被認為是他的經(jīng)典之作。小說圍繞一個開明的英國人和一個印度人之間的友誼展開,生動再現(xiàn)了20世紀早期英、印兩民族之間的對立和沖突。自1924年問世以來,該小說一直是文學評論家們分析和評論的焦點。從一開始,該小說就被作為反殖民文本的代表作進行解讀,然而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后殖民主義批評理論的引入和迅速發(fā)展為文學評論家們提供了新的解讀視角!队《戎小酚直灰暈闁|方主義在小說創(chuàng)作領域中的體現(xiàn),以及殖民主義思想下意識表現(xiàn)的文本,受到年輕一代評論家的批判。 盡管福斯特本人試圖回避小說中的政治意圖,聲稱“這部小說不是關于政治的,而是關于人類對于一種更為持久的家園的追求”。但是在后殖民主義理論思潮盛行的今天,由于該小說國際性的背景題材,蘊含在作品中的政治意識是值得我們進行分析和探討的。本文運用后殖民主義理論來研究殖民主義對福斯特及其小說的影響,通過分析福斯特自由—人文主義思想及其局限性在小說中的體現(xiàn),,揭示出殖民主義是一切矛盾和沖突的根源。主要運用愛德華·薩義德的東方主義理論解讀《印度之行》中的殖民話語。雖然小說中體現(xiàn)了福斯特的自由—人文主義思想,但是在文學創(chuàng)作過程中,他卻無法避免帝國主義意識和東方主義思想的下意識表現(xiàn)。
【學位授予單位】:魯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I561.07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知國;;《印度之行》中回味悠長的象征意象[J];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2 熊英;;論《房客》之馬拉默德后殖民視角[J];商丘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3 王云;;福斯特的人物理論[J];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4 許建忠;;《印度之行》中馬拉巴石窟事件分析[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0年05期

5 董靖歷;;《印度之行》:東西方文化溝通的艱難嘗試[J];名作欣賞;2011年24期

6 楊世杰;岑群霞;;試析《京華煙云》中的“翻譯”雜合策略——基于后殖民視角[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1年06期

7 趙秀清;;翻譯研究的后殖民視角[J];考試周刊;2011年39期

8 孟憲麗;;基于后殖民視角下的魯濱遜形象剖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魏鈺南;;贖罪與和解:庫切小說《恥》的后殖民主題解讀[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江秀蓮;;自我身份的迷失與重構(gòu)——從后殖民角度看《英國病人》里基帕爾·辛格的創(chuàng)傷[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甘松;莫瑞斯的戀情[N];中國文化報;2003年

2 山東 仵從巨;新異的譯本與令人尊敬的翻譯家[N];社會科學報;2004年

3 趙武平;法蘭克福書展 費力不討好[N];中華讀書報;2003年

4 黃梅;《霍華德莊園》的婚姻寓言[N];中華讀書報;2004年

5 馬良;西方光影里的印度殘像[N];文藝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陳靚;路易斯·厄德瑞克作品雜糅性特征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2 劉惠玲;話語維度下的賽義德東方主義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蕊;從后殖民視角探析《印度之行》中的人文主義及其局限[D];魯東大學;2012年

2 陳勁;《印度之行》中虛構(gòu)的“他者”[D];四川外語學院;2010年

3 于丹;從對位視角解讀《印度之行》[D];魯東大學;2012年

4 曾振華;后殖民視角下《朋友》的人物刻畫[D];寧波大學;2011年

5 文慧靜;從《印度之行》看愛·摩·福斯特的思想文化觀[D];浙江大學;2002年

6 趙萌;后殖民視角下的翻譯策略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7 王秀香;在中心與邊緣之間——《印度之行》的后殖民解讀[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8 馬姍姍;后殖民視角下《恥》中身份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9 王康;從文化地理學看《印度之行》的聯(lián)結(jié)主題[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10 唐冬梅;《印度之行》中西方人對秩序的永恒追求[D];蘇州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58065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258065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ca93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