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后殖民視角探析《印度之行》中的人文主義及其局限
【學位授予單位】:魯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I561.07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知國;;《印度之行》中回味悠長的象征意象[J];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2 熊英;;論《房客》之馬拉默德后殖民視角[J];商丘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3 王云;;福斯特的人物理論[J];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4 許建忠;;《印度之行》中馬拉巴石窟事件分析[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0年05期
5 董靖歷;;《印度之行》:東西方文化溝通的艱難嘗試[J];名作欣賞;2011年24期
6 楊世杰;岑群霞;;試析《京華煙云》中的“翻譯”雜合策略——基于后殖民視角[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1年06期
7 趙秀清;;翻譯研究的后殖民視角[J];考試周刊;2011年39期
8 孟憲麗;;基于后殖民視角下的魯濱遜形象剖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魏鈺南;;贖罪與和解:庫切小說《恥》的后殖民主題解讀[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江秀蓮;;自我身份的迷失與重構(gòu)——從后殖民角度看《英國病人》里基帕爾·辛格的創(chuàng)傷[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甘松;莫瑞斯的戀情[N];中國文化報;2003年
2 山東 仵從巨;新異的譯本與令人尊敬的翻譯家[N];社會科學報;2004年
3 趙武平;法蘭克福書展 費力不討好[N];中華讀書報;2003年
4 黃梅;《霍華德莊園》的婚姻寓言[N];中華讀書報;2004年
5 馬良;西方光影里的印度殘像[N];文藝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陳靚;路易斯·厄德瑞克作品雜糅性特征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2 劉惠玲;話語維度下的賽義德東方主義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蕊;從后殖民視角探析《印度之行》中的人文主義及其局限[D];魯東大學;2012年
2 陳勁;《印度之行》中虛構(gòu)的“他者”[D];四川外語學院;2010年
3 于丹;從對位視角解讀《印度之行》[D];魯東大學;2012年
4 曾振華;后殖民視角下《朋友》的人物刻畫[D];寧波大學;2011年
5 文慧靜;從《印度之行》看愛·摩·福斯特的思想文化觀[D];浙江大學;2002年
6 趙萌;后殖民視角下的翻譯策略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7 王秀香;在中心與邊緣之間——《印度之行》的后殖民解讀[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8 馬姍姍;后殖民視角下《恥》中身份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9 王康;從文化地理學看《印度之行》的聯(lián)結(jié)主題[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10 唐冬梅;《印度之行》中西方人對秩序的永恒追求[D];蘇州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5806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2580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