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唐.德里羅小說中的恐怖主義病理機制
發(fā)布時間:2019-10-24 10:09
【摘要】:本文考察了唐·德里羅三部小說(《毛二世》、《墜落的人》、《歐米加點》)中的恐怖主義病理機制。本文以讓·鮑德里亞的文化研究理論,D.W.溫尼科特的“過渡性客體”理論,以及皮埃爾·特哈德·查丁的進化觀為主要理論框架,對文本進行分析研究。本文認為,唐·德里羅的恐怖主義小說以9/11事件為分水嶺,存在一定的演化軌跡。《毛二世》是德里羅在9/11事件發(fā)生之前創(chuàng)作的。他在這部小說中表現(xiàn)了作者對恐怖主義者與藝術(shù)家之間的奇特共謀機制所進行的思考。《墜落的人》表現(xiàn)9/11事件當天及之后幾年美國人的生活,表達了作者對于大規(guī)模殺戮的不安。《歐米茄點》是哲學思考式的后9/11敘事。德里羅將恐怖主義以及9/11事件的創(chuàng)傷影響等問題置于進化觀和時空意義的視角下進行考察。本文作者認為,這三部小說典型地反映了德里羅在9/11前、9/11中以及9/11后對恐怖主義產(chǎn)生、發(fā)展以及恐怖主義所造成的創(chuàng)傷性后果等問題的思考,代表了不同敘述模式。 論文第一章重點討論藝術(shù)家與恐怖分子的關(guān)系問題。通過對《毛二世》主人公小說家比爾·葛瑞隱居與出山的前因后果進行考察,探討了藝術(shù)家與恐怖分子的共謀機制。藝術(shù)家由于其追求個性和原創(chuàng)性的特點,本能地排斥埋沒個性的大眾文化,其文學藝術(shù)理論主張、文學藝術(shù)實踐甚至藝術(shù)家本人都選擇遠離社會以求獨樹一幟,從而將恐怖分子迫切需要的影響大眾意識話語權(quán)拱手相讓。然而,像德里羅及其筆下的人物葛瑞這樣的小說家,一旦真地涉世論事,仍會在美國霸權(quán)文化的主導下將他者文化個性曲解為適合美國霸權(quán)政策的組成部分,其作品會夸大意識形態(tài)差異、煽動互厭情緒和固化敵對陣營,從而為恐怖活動的爆發(fā)提供能量。無論是退避還是出山,身處美國文學思潮和霸權(quán)文化之中的藝術(shù)家往往難逃淪為恐怖主義幫兇的命運。 第二章以《墜落的人》為研究文本,探討了恐怖主義與消費主義的關(guān)系。消費主義強化區(qū)分價值、社會地位價值、名望價值,助長了貧富兩極分化,在全球化的語境下使美國成了超級大國,,造就了許多貧窮的“他者”,形成恐怖主義的土壤。消費主義在泛濫的同時為自己厚顏無恥地踐踏古老的道德觀,建立新的價值觀,這刺激了宗教狂熱的恐怖主義。本章詳細分析兩位主人公基斯和安妮,通過他們各自鐘情的消遣方式揭示消費主義帶來的影響。 第三章通過細讀唐·德里羅新近出版的小說《歐米茄點》,分析該小說對法國哲學家皮埃爾·特哈德·查丁哲學觀點的顛覆以及小說人物對時間空間的感受,探討了德里羅對恐怖主義問題的哲學層面思考。論文認為:小說中皮埃爾·特哈德·查丁的人類世界進化觀與小說中獨特的時間空間描寫交相輝映,將恐怖主義、反恐戰(zhàn)爭等人類災難放到人類進化的長河中加以考量,從而呈現(xiàn)了小說中后9/11人物的心理創(chuàng)傷程度,突顯了小說本身所提及的“廣袤與幽閉恐懼癥(spaciousness and claustrophobia)”主題。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I712.074
本文編號:2552507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I712.074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5條
1 樸玉;;從德里羅《墜落的人》看美國后“9·11”文學中的創(chuàng)傷書寫[J];當代外國文學;2011年02期
2 周敏;;冷戰(zhàn)時期的美國“地下”世界——德里羅《地下世界》的文化解讀[J];外國文學;2009年02期
3 史巖林;;《指向終點》:論唐·德里羅的空間政治[J];外國文學;2011年04期
4 王予霞;;美國當代文學中的政治情愫——從德里羅等人的小說談起[J];文藝理論與批評;2006年03期
5 姜小衛(wèi);;“書寫是思考的一種濃縮形式”——評德里羅新作《終點》[J];外國文學動態(tài);2010年03期
本文編號:25525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2552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