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書寫與自我定義——論后殖民女性主義文學中的形象批評
【作者單位】: 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基金】:浙江省教育廳項目“民族與性別:后殖民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研究”(編號為Y201223383) 浙江省社科聯(lián)重點課題“后殖民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研究”(編號2012Z69)
【分類號】:I109.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馮翠翠;李穎;;試論女性主義與后殖民主義、生態(tài)批評的關系[J];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2 王淑芳;;凝視與反凝視——析《在高處》中的族裔主題[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3 邵光學;;后殖民女性主義視角下的《樂園》[J];考試周刊;2008年53期
4 童彩華;;《簡·愛》的女性意識再探析——兼及批評的中西文化語境[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5 劉奕;于睿;;《喜福會》的后殖民女性主義解讀[J];電影文學;2010年13期
6 張爽;曲一歌;;從后殖民女性主義的角度解讀《單人紙牌游戲》[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3期
7 丁燕;李薇;;后殖民女性主義語境下的《黑暗的心》[J];電影文學;2011年01期
8 王紅葉;;《他們眼望上蒼》的后殖民女性主義解讀[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9 劉冬梅;;“失語”現(xiàn)象——后殖民女性主義視角下的《接骨師之女》[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10 薛菊花;;《紫顏色》的黑人女性主義解讀[J];時代文學(上半月);2011年10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利平;邊緣者[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2 鄧濟玲;《寵兒》中黑人女性的自我定義[D];湖南大學;2008年
3 文艷萍;黑人女性主體性的重構(gòu)[D];中國海洋大學;2008年
4 陳陽佳;世俗的蛻變,生命的涅磐[D];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
5 鄭崢;《弗蘭肯斯坦》怪物自我尋求中的悲慘命運[D];山東大學;2007年
6 趙紀萍;泥土中的火花[D];山東大學;2008年
7 湯婷;夾縫中的聲音——對《女勇士》中鬼的闡述[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鄔華;探求自我認同,,尋找自我實現(xiàn)[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孫曉丹;開在荊棘中的花[D];吉林大學;2012年
10 劉育辰;重建身份認同[D];吉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5375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2537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