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托邦》:文本、修辭與闡釋難題
[Abstract]:Based on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western academic circles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language-rhetoric and reader-interpretation with the text of Utopia as the center. The language used by Moore in his writing is his basic rhetorical tool, which actually reflects his writing purpose and his attitude towards different readers and reception groups. For the reader to open up a broad interpretation of the space. The internal controversy and the reverse conception of the text, as well as the different versions of the text, turn the reader's interpretation of Utopia into an inconclusive problem.
【作者單位】: 浙江大學(xué)世界文學(xué)與比較文學(xué)研究所;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外國文學(xué)經(jīng)典生成與傳播研究”(項目編號:10&ZD135)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I561.06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張德明;;旅行文學(xué)、烏托邦敘事與空間表征[J];國外文學(xué);2010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李X;;試論旅行主題在美國文學(xué)中的文化寓意[J];青年文學(xué)家;2013年13期
2 曹愛雅;;列斐伏爾視角下的社會空間——淺析《沉沒之魚》中烏托邦空間的建構(gòu)[J];文教資料;2012年05期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條
1 龐榮華;毛姆異域游記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2條
1 盧浩良;新世紀(jì)中國旅途電影研究[D];西北大學(xué);2012年
2 鄒瓏慧;旅行文學(xué)中的身份探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xué);2014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包涵;兩個民族、兩個時代的理想世界——“桃花源”與“烏托邦”之比較[J];九江師專學(xué)報;1986年03期
2 滕愛云;生存境遇的思考與探詢——《無處告別》與《局外人》的人生情境比較分析[J];當(dāng)代外國文學(xué);2000年02期
3 王曉林;;瑪雅古瓶中的死亡幽靈[J];奇聞怪事;2009年08期
4 陀思妥耶夫斯基;儲仲君;;舅舅的夢——摘自《莫爾達(dá)索夫年鑒》[J];名作欣賞;1980年01期
5 牛小玲;雪萊詩作《云》的修辭方法[J];新鄉(xiāng)師范高等?茖W(xué)校學(xué)報;2001年03期
6 徐怡;;從修辭角度分析《白鯨》的語言特色[J];考試周刊;2009年31期
7 牛曉紅;;《寵兒》中語言的陌生化[J];科技信息;2009年26期
8 連曉寒;;生如花揪——茨維塔耶娃詩歌《Красною кистью》淺析[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dǎo)刊;2010年29期
9 李群英;;試析莎劇《無事生非》中雙關(guān)語的運用[J];電影評介;2006年20期
10 今夕何夕我是誰;;拉克勒表兄的重大發(fā)現(xiàn)[J];視野;2006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王育烽;陳智淦;;評杜昌忠教授著《圣經(jīng)文學(xué)研究》——兼談高等學(xué)校英語專業(yè)的文學(xué)課程[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05年年會暨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徐姍;;從《修配工》解讀馬拉默德“人人都是猶太人”的創(chuàng)作思想[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09年年會暨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張舒;;從加繆的《局外人》看理性對人的禁錮與異化作用[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學(xué)術(shù)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倩;莫爾恰諾夫:愛是第一位的[N];中國圖書商報;2006年
2 李夢莉;通感修辭的美學(xué)闡釋[N];文藝報;2011年
3 李保平;一個靈魂的最后完成時[N];遼寧日報;2008年
4 沈勝衣;回憶他們在巴黎的好時光[N];中華讀書報;2006年
5 胡遠(yuǎn)行 《藝術(shù)世界》編輯;羅馬的,,歸于羅馬[N];中國圖書商報;2003年
6 江曉原;烏托邦的噩夢[N];中華讀書報;2004年
7 黃昱寧(書評人);巴黎永遠(yuǎn)沒有個完[N];中國圖書商報;2009年
8 劉彤 公司職員;微笑之國的另一面[N];中國圖書商報;2003年
9 毛尖;寫給六十年代的情書[N];南方周末;2008年
10 本報記者 武翩翩;中意作家暢談懸疑文學(xué)[N];文藝報;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3條
1 王麗;喬納森·多利莫爾的政治文化文學(xué)批評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xué);2008年
2 岳國法;思想修辭化[D];河南大學(xué);2006年
3 蔡海燕;論奧登的烏托邦精神[D];浙江大學(xué);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王云;保羅·德曼的修辭閱讀策略[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04年
2 董娜;納博科夫在玩什么花樣?[D];山東大學(xué);2005年
3 李家才;現(xiàn)當(dāng)代語境中的王爾德《認(rèn)真的重要性》[D];南京師范大學(xué);2005年
4 郭嘉;安部公房《砂女》論[D];浙江大學(xué);2007年
5 李亞西;丁尼生《悼念集》中的張力美[D];河北師范大學(xué);2007年
6 殷艷芳;從幻想到幻滅:《烏托邦》和《一九八四》的對比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xué);2011年
7 王珊珊;《烏托邦》與《美麗新世界》:烏托邦文學(xué)與反烏托邦文學(xué)之比較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xué);2007年
8 黃凌;《烏托邦》與圣經(jīng)暨莫爾的宗教觀[D];河南大學(xué);2006年
9 楊小莉;論托馬斯·摩爾《烏托邦》的天主教信仰和人文主義思想[D];湖南師范大學(xué);2008年
10 劉建云;對奧登詩集《學(xué)術(shù)涂鴉》的前景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xué);2007年
本文編號:23332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2333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