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派與茨威格心理現實主義小說
[Abstract]:Freud was the greatest psychologist in the 20 th century. Freud psychoanalytic school's unconscious concept, theory of sexual instinct, Oedipus plot and explanation of dreams have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reation of modern novels in Europe and America. As a modern writer in Europe and America, Zweig, on the basis of adopting Freud's psychoanalysis theory, adopted many of the writing techniques of famous writers of the same period, thus forming his own unique writing style and writing method called psychological realism. In this way, Zweig's literary status as a writer of psychological realism in the modern world has been achieved, and he has mad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literature of psychological realism in the world.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中國人民大學新教師啟動金項目資助“茨威格小說中的心理描寫與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派”(22385016)
【分類號】:I521.07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楊增宏;曹德和;;原型范疇化下的意識流小說屬性及其界定[J];求索;2011年06期
2 羅凌霞;李茜;;論《父與子》中父子關系的“篡弒”傾向[J];求索;2012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睿才;;發(fā)掘自己的靈魂——長吉詩理闡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2 黃靜;;論施蟄存的小說理論與批評[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3 劉萍;;論奧菲利婭的悲劇[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4 王玲;;掙扎于人格結構漩渦中的溺水者——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解讀《夜》[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12期
5 鄭勛;;劍與舞劍者之辯——東西作品中關于語言與人的本質關系的思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1期
6 喬麗麗;黃彩金;;人生悲劇的背后——《荒山之戀》之悲劇性[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2期
7 李朋;;夢幻與現實之間的落差——解讀克萊的夢游[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3期
8 方欽;;多元批評視野下的“玫瑰”——《獻給艾米莉的玫瑰》在當代中國研究綜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8期
9 陳莉;;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看源氏心理[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8期
10 甘麗鋒;;創(chuàng)傷,無意識與俄狄浦斯情結——對《喧嘩與騷動》中昆丁的精神分析解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阮倩;;“童貞”觀念的初始——對《麥田里的守望者》的解構主義批評[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2 孫飛飛;;The only way to transcend is death——On the doomed death of Roderick in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靳雪梅;;社會學視角下的精神疾病分析[A];“新一輪西部大開發(fā)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黃翊;;重要的只是身體——中國當代藝術中“雙性同體”符號的分析[A];2010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C];2010年
5 劉俊杰;;試析《日出》中陳白露的自殺[A];“湖北作家與外國文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楊眉;;論《健康人格心理學》課程的建設與特色——兼談人格教育的必要性與可行性[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C];2010年
7 倪培興;;論犯罪學范式的犯罪觀[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5年
8 倪培興;;論犯罪學范式的犯罪觀[A];犯罪學論叢(第四卷)[C];2006年
9 楊木高;楊建偉;;綻放的鳳仙花——一例沖動型人格障礙罪犯的案例分析報告[A];中國首屆心理咨詢師大會暨心理危機干預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10 劉春援;鄒敖萍;秦緒花;陳榮榮;;論《內經》夢理論及臨床意義[A];第六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心身醫(yī)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文輝;語言評價理論的價值哲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蘇勇;解構批評:形態(tài)與價值[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孫菊霞;創(chuàng)傷敘事與寫作治療[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魏曉虹;《閱微草堂筆記》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胡友培;城市沿街小型商業(yè)的形態(tài)呈現與成因研究[D];南京大學;2010年
6 王東;從“思想之流”到“純粹經驗”[D];吉林大學;2011年
7 潘汝;英格瑪·伯格曼電影的宗教情懷與藝術魅力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許勇為;馬爾庫塞的現代性批判思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張猷猷;求偶紀—對“李木腦殼”的關系與演化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10 馮莎;藝術在別處[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呂天時;創(chuàng)傷理論視角下解讀《接骨師之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汪洵;蕭紅小說的感傷品格論[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李婷婷;《八月之光》中種族歧視下一個混血兒的悲劇[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4 李霞;弗洛伊德人學思想探析[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5 袁媛;論科學創(chuàng)造中的審美活動[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6 彭龍富;人性的限制與突圍[D];湘潭大學;2010年
7 趙亞男;法律接受的社會心理機制[D];湘潭大學;2010年
8 殷劭;好萊塢電影中的精神病人形象[D];湘潭大學;2010年
9 潘嫻;網絡暴力現象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10 魏秋華;論動畫電影的敘事倫理[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唐翼明;;論意識流及其對中國現、當代小說的影響[J];長江學術;2007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溫力亞;亨利·詹姆斯:現實主義、心理現實主義與意識流[J];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2 王小林;高爾基晚期小說與心理現實主義[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年04期
3 魏善浩;;大江健三郎:怪誕的心理現實主義[J];揚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2期
4 黎新華;夏洛蒂·勃朗特小說的心理現實主義藝術特征[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5 梁玲;;《小鎮(zhèn)畸人》之心理現實主義解讀[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6 陳劍暉;;心理現實主義——現代現實主義研究之一[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8年01期
7 管,;論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心理現實主義藝術[J];外國文學研究;1997年03期
8 王培英;從性格塑造進展到人格心理解剖——陀思妥耶夫斯基對心理現實主義小說的貢獻[J];北方論叢;2002年05期
9 高文惠;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理現實主義[J];烏魯木齊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10 藺春華;;心理現實主義的佳構——《雜色》與《游泳的人》比較論[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張增蘭;靈魂的獵者[N];西安日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兵;易卜生心理現實主義劇作研究[D];中央戲劇學院;2005年
2 魏新俊;亨利·詹姆斯的心理現實主義小說及其影響[D];河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彭敏;茨威格小說的心理現實主義[D];南昌大學;2010年
2 陸櫻U,
本文編號:22040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2204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