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與情人》敘事結構審美解析
本文選題:《兒子與情人》 + 自傳體敘事審美。 參考:《語文建設》2013年09期
【摘要】:勞倫斯的作品《兒子與情人》的敘事結構具有很大的審美性。小說的自傳體敘事方式對于作品的敘事結構起到了巨大的影響,而第一部與第二部分別從莫瑞爾太太與保羅的視覺進行敘事,則從更大地程度上豐富了這部作品的敘事結構的審美性。
[Abstract]:The narrative structure of Lawrence's "son and lover" is aesthetic. The autobiographical narrative style of the novel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narrative structure of the novel, and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respectively narrate from the vision of Mrs. Morell and Paul. To a greater extent, it enriches the aesthetic nature of the narrative structure of the novel.
【作者單位】: 河北北方學院;石家莊人民醫(yī)學高等?茖W校;
【分類號】:I561.074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璐;勞倫斯作品中的女性統(tǒng)治主題[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2 邵芳菲;重構男女兩性在自然文化中的生存模式——論勞倫斯中篇小說《狐》的主題[J];安康師專學報;2005年01期
3 李西新;;塑造和毀滅勞倫斯之手:書里書外的女人們[J];長城;2011年08期
4 徐建綱;陳述軍;;戴·赫·勞倫斯創(chuàng)作思想探討[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9期
5 莊陶;在性愛神話后面:勞倫斯的階級認同危機[J];當代外國文學;2001年01期
6 張慧軍;;試論勞倫斯早期作品與當時社會狀況的關系[J];瘋狂英語(教師版);2009年01期
7 莊陶;《兒子與情人》的敘事裂痕[J];福建外語;2000年03期
8 高鴻;試論勞倫斯小說與柏格森生命哲學的關系[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9 林繼紅;張揚與消融——勞倫斯與郁達夫筆下的大自然[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10 李璐;解讀勞倫斯的“精神貴族”論[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周玉忠;文壇鳳凰的斑斕色彩[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淼;拉納尼姆之夢:論勞倫斯小說《袋鼠》的主題[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萬娥榮;自我探索,,自我實現(xiàn)與自我迷失[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3 孫國元;男性自我平衡的追尋:勞倫斯作品中男性之間關系探析[D];青島大學;2011年
4 黃林濤;尋找人類思想之兩性關系[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5 王自敏;論《兒子與情人》的自戀情結[D];湖南師范大學;2001年
6 商秀俊;從《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看勞倫斯的婦女觀[D];天津師范大學;2006年
7 黃春蓮;“愛與被愛”[D];中南大學;2007年
8 周斌斌;勞倫斯筆下尋找“拉納尼姆”的出逃者[D];黑龍江大學;2008年
9 王欣然;大母神[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10 王夢瑩;從《兒子與情人》、《沉淪》看勞倫斯和郁達夫的悲情世界[D];長春理工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曉晴;從《兒子與情人》中的婚姻裂變看英國工業(yè)文明的悲劇[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2 崔更生;論勞倫斯《兒子與情人》關系中女性主義(英文)[J];武漢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3 孔祥國;毛萊爾太太:《兒子與情人》中真正的毀滅者[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4 徐敬珍;花語傳情——從《兒子與情人》中的保羅看勞倫斯的浪漫主義氣質[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5 杜鳳蘭;淺析人的異化在《兒子與情人》中的體現(xiàn)[J];遼寧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6 徐敬珍;解讀《兒子與情人》中花的象征意義[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7 陳振華;楊萍;;論《兒子與情人》中的母親原型[J];濮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8 李樺;;解讀勞倫斯《兒子與情人》的愛情觀[J];電影文學;2007年24期
9 張曉紅;;論《兒子與情人》中的俄狄浦斯情結[J];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03期
10 王立軍;;解讀勞倫斯《兒子與情人》的愛情觀[J];作家;2008年14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黑馬(翻譯家、作家);為了還事物以本來面目[N];中國圖書商報;2004年
2 侯瑋紅;“肉體本身就是界限”[N];中華讀書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丁禮明;勞倫斯現(xiàn)代主義小說中自我身份的危機與重構[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賀冬梅;《兒子與情人》中的語碼轉換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2 柳明;解讀勞倫斯《兒子與情人》的敘事策略[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楊艷;《兒子與情人》的符號學闡釋[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4 張艷玲;生態(tài)女性主義視閾下的《兒子與情人》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5 張煒;《兒子與情人》的生態(tài)解讀[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6 楊明輝;《兒子與情人》中的人物關系探索[D];廣西師范大學;2012年
7 苗雨;保羅的自我探尋—《兒子與情人》中拉康的鏡像階段理論解讀[D];鄭州大學;2012年
8 王素青;《兒子與情人》中女性的覺醒[D];武漢理工大學;2012年
9 陳瑜明;論勞倫斯《兒子與情人》的現(xiàn)代主義傾向[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10 張坤;勞倫斯《兒子與情人》中女性的雙重悲劇[D];曲阜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0618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2061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