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中的美丑對照原則
本文選題:《巴黎圣母院》 + 對照原則 ; 參考:《小說評論》2013年S2期
【摘要】:正《巴黎圣母院》是19世紀(jì)法國作家雨果的代表作,其美丑對照是體現(xiàn)雨果美學(xué)思想的核心,他在小說中大量的采用了美丑對照原則。這種原則最早是在《克倫威爾序言》中提出來的,美丑對照原則就是崇高與滑稽,優(yōu)美與丑怪的對立統(tǒng)一。目的就是要它的目的在于把美丑之間的距離擴大,使美的更美,丑
[Abstract]:"Notre Dame de Paris" is the representative work of the French writer Hugo in nineteenth Century. The contrast of beauty and ugliness is the core of Hugo's aesthetic thought. He used the principle of beauty and ugliness in a large number of novels. This principle was first mentioned in the "Cromwell prelude". The principle of beauty and ugliness is the unity of the opposites of sublime and humbleness. The purpose is to enlarge the distance between beauty and ugliness and make beauty more beautiful and ugly.
【作者單位】: 邢臺學(xué)院;
【分類號】:I565.074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丹玲;兩個“情不自禁”的范本——《巴黎圣母院》和《雨》情境構(gòu)建比較[J];貴州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05年01期
2 劉叔倫;《巴黎圣母院》與《西游記》浪漫主義特色之比較[J];中山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1997年06期
3 鐘怡學(xué);;雨果筆下的巴黎圣母院——石頭與浪漫主義演繹的哥特式交響曲中的人道主義旋律[J];青年文學(xué)家;2010年17期
4 程元;岳浩然;施雪瓊;;《巴黎圣母院》的愛情觀解析[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dǎo)刊;2009年22期
5 黃濤梅;《巴黎圣母院》人物新論[J];甘肅高師學(xué)報;2002年03期
6 曾憲文;;建筑與人的搏斗——試析《巴黎圣母院》的主題[J];安徽文學(xué)(下半月);2008年03期
7 付丹;;《巴黎圣母院》人物形象的建筑解讀[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xué)學(xué)報;2007年09期
8 田華;;多種敘述視角的完美融合——《巴黎圣母院》中的敘述視角及其功能淺析[J];名作欣賞;2011年12期
9 劉順利;《紅樓夢》與《巴黎圣母院》深層結(jié)構(gòu)對照[J];遼寧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1995年02期
10 謝煒如;《巴黎圣母院》的性虐色彩——透視一種文化現(xiàn)象[J];廣州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3年10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張宏;;《巴黎圣母院》與《盲戀》藝術(shù)手法之比照[A];黑龍江省文學(xué)學(xué)會2011年學(xué)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石頭;《巴黎圣母院》賀歲在中國[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
2 ;《巴黎圣母院》與眾不同[N];北京日報;2002年
3 郭建強;讀《巴黎圣母院》[N];中華讀書報;2001年
4 本報記者 裴諾;《巴黎圣母院》 預(yù)熱中國音樂劇市場[N];音樂周報;2002年
5 記者 徐晉;絕版《巴黎圣母院》歲末登場[N];中國文化報;2002年
6 李福秀;小說《巴黎圣母院》的隱晦[N];中華讀書報;2002年
7 李凌;上海灘迎來唱歌的卡西莫多[N];深圳商報;2003年
8 傅顯舟;不大過癮的一臺戲[N];音樂周報;2003年
9 京生;風(fēng)格獨特的法國音樂劇《巴黎圣母院》[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
10 本報記者徐雪梅;可以慢慢欣賞的音樂劇[N];北京日報;200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秦彩云;試論雨果《巴黎圣母院》的多重敘述視角和百科全書式敘事[D];蘭州大學(xué);2010年
2 付丹;《巴黎圣母院》的文學(xué)敘事與建筑藝術(shù)[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04年
3 李薇;《巴黎圣母院》:文學(xué)視野中的建筑[D];中南大學(xué);2008年
4 李仙;精神分析視閾下的男性人物情感世界解讀[D];延邊大學(xué);2012年
5 張碧霞;論音樂劇《巴黎圣母院》的審美特征[D];湖南師范大學(xué);2007年
6 羅薇;從語碼分析視角對《巴黎圣母院》進行符號學(xué)解讀[D];湘潭大學(xué);2012年
7 顧曉;動畫故事比較論[D];山東師范大學(xué);2010年
8 曲巧娜;通過《九三年》看雨果的人道主義在二十世紀(jì)中國的接受情況[D];中國海洋大學(xué);2013年
9 凌美云;基督教超血親倫理與雨果小說的收養(yǎng)情節(jié)[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11年
10 張大鵬;音樂劇唱法探究[D];河北大學(xué);2009年
,本文編號:18582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858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