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從洪水神話看中西方民族性格的差異

發(fā)布時間:2018-04-19 21:39

  本文選題:洪水神話 + 希臘; 參考:《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2期


【摘要】:史前洪水在給世界帶來毀滅性災(zāi)難的同時,也孕育出了內(nèi)容豐富、形式各異的洪水神話。由于中西方地理位置、生活習慣、思維方式、認知程度等方面的差異,造成他們的洪水神話各具特色。通過對希臘、希伯來洪水神話與中國漢民族"女媧補天"和"鯀禹治水"洪水神話的比較研究,發(fā)現(xiàn)西方民族性格主要是建立在人神對立、以神為本、人性本惡、個體本位和立約精神等價值觀之上,而東方民族性格則更多地是建立在人神合一、以人為本、人性本善、集體本位和倫理觀念等價值觀之上。
[Abstract]:The prehistoric flood brought destructive disaster to the world, but also gave birth to the flood myth with rich contents and various forms.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geographical location, living habits, ways of thinking and cognitive level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their flood myths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Greek, Hebrew flood myth and the flood myth of "Nu WA Fu Tian" and "Gun Yu" flood myth of Chinese Han nationality, it is found that the western national character is mainly based on the opposition of man and god, based on God, and human nature is evil. The oriental national character is based on the values of the unity of man and god, humanism, humanity, collectivity and ethics.
【作者單位】: 天津大學文法學院;
【分類號】:I0-03;I106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5條

1 劉震;;“大禹治水”神話的真相[J];大科技(百科探索);2007年01期

2 池升榮;;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東西方社會文化差異理解的關(guān)鍵[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3 俞吾金;關(guān)于人性問題的新探索——儒家人性理論與基督教人性理論的比較研究[J];復(fù)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1期

4 魯剛;大洪水神話中的虛與實[J];求是學刊;1989年06期

5 袁永和;對西方個人主義價值觀的幾點思考——以美國為例[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5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正學,王建萍;《李寄》主題芻議——兼議六朝文學中的女英雄形象[J];蒲松齡研究;2003年04期

2 吳天德,張宗福;從神本走向人本——殷商西周時期的文化特征[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3 周云水;;獨龍族禁忌的文化人類學解讀[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2期

4 張道升;;羿射日的三重證據(jù)及解讀[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5 闞緒良;;“履帝武敏歆”新解[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6 李加強;談與身體部位有關(guān)的英語習語[J];華東冶金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7 何宏偉;;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對《雅歌》的解構(gòu)[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4期

8 謝麗娜;;《簡·愛》神話原型淺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5期

9 王利剛;余春暉;;中希神話中蛇意象的對比研究[J];安康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10 李湘云;《瓊斯皇》的神話體系[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孫燁;;“天”與“神”——從宗教的根源比較中國與古希臘文明[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2 黎汝標;;試論布依族的谷魂崇拜[A];布依學研究——貴州省布依學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88年

3 周鳳霞;;漢代巫蠱術(shù)溯源[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7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杰;漢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闡釋[D];南開大學;2010年

2 金道銘;行政權(quán)力的制約和監(jiān)督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3 卓嘎;藏族天文歷算傳承模式及其變遷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何圣倫;苗族審美意識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楊亭;土家族審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6 鄧樺;云南文山藍靛瑤“度戒”儀式教育過程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7 袁梅;中國古代神話中智慧導(dǎo)師阿尼瑪原型及其承傳移位[D];曲阜師范大學;2010年

8 潘汝;英格瑪·伯格曼電影的宗教情懷與藝術(shù)魅力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王欣;師陀論[D];蘭州大學;2011年

10 陳勝;中國傳統(tǒng)文化視閾下的法律與宗教[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閻守娟;個體/集體主義文化傾向?qū)F隊學習的影響探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2 黃華;災(zāi)難新聞“英雄”原型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3 劉麗;苗族崇龍習俗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4 劉小雙;先秦至六朝采摘詩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5 魯劍;現(xiàn)代企業(yè)人本管理的哲學反思[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6 張會平;論史鐵生《務(wù)虛筆記》的復(fù)調(diào)性[D];河南大學;2011年

7 張少華;《希伯來圣經(jīng)》的正典過程及影響[D];河南大學;2011年

8 田文國;文化學視野下《西京雜記》名物詞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9 徐新紅;中國傳統(tǒng)衡器設(shè)計解讀[D];山東工藝美術(shù)學院;2011年

10 董麗娜;基于原型定位的品牌形象研究[D];山東工藝美術(shù)學院;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鄒明;李方軍;;中西洪水神話比較芻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2期

2 符家欽;譯詩之妙在傳神[J];譯林;1996年02期

3 葉爾肯·哈孜依;;希臘神話與哈薩克神話的比較研究[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4 蔡艷菊;;從洪水神話看比較神話學的研究方法和發(fā)展前景——陳建憲教授訪談錄[J];世界文學評論;2008年02期

5 范夢;希臘藝術(shù)的發(fā)生[J];吉林藝術(shù)學院學報;1983年00期

6 旭宇;;含蓄與藝術(shù)[J];當代人;2008年10期

7 李心峰;;民族藝術(shù)學試想[J];民族藝術(shù);1991年01期

8 奧尼恩斯,呼延勝;從雙皇冠到雙三角墻[J];西北美術(shù);1998年01期

9 郭燕;;女媧與伊邪那美命——中日始母神形象比較[J];世界文學評論;2009年02期

10 徐紅燕;;中國神話與希臘神話的差異[J];科技信息;2010年3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8條

1 朱日復(fù);;“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辨析[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三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第三次年會論文集[C];1983年

2 楊治經(jīng);;中華民族的審美心理結(jié)構(gòu)與文藝創(chuàng)作的民族化[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六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成立10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0年

3 戴恩允;;談?wù)劇爸袊黠L和中國氣派”的美學原則[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二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一九八二年年會論文集[C];1982年

4 王偉;;在與希臘寓言的比較中看布依族寓言的魅力[A];布依學研究(之五)——貴州省布依學會第五次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95年

5 李曉峰;;鐫刻在歷史時空的生命詩章——《契丹藝術(shù)史》概要[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7-2008年度][C];2010年

6 王之望;;文藝民族化、現(xiàn)代化芻論——“中國作風、中國氣派”管見[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三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第三次年會論文集[C];1983年

7 孫銘有;;恩格斯的文藝批評方法論[A];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第十八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8 王開國;;《〈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導(dǎo)言》中的希臘藝術(shù)[A];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第十八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齊樹峰;藝術(shù)的環(huán)境[N];人民法院報;2003年

2 寧文;我們有多少國寶可以買回?[N];美術(shù)報;2006年

3 呂遠山;從神話原型看文學形象的變化[N];文藝報;2009年

4 楊桂青;選擇出發(fā)也就是選擇離開[N];中國教育報;2009年

5 羅辛;與時俱進發(fā)展轉(zhuǎn)型期的中國藝術(shù)[N];文藝報;2002年

6 夏子;民族精神:永恒的文學藝術(shù)母題[N];文藝報;2004年

7 黃克劍;商榷,還是丑詆?[N];文藝報;2004年

8 樂黛云;迎接比較文學新紀元[N];中華讀書報;2000年

9 陳團結(jié)邋光華 記者 吳劍;奉新縣潦河奇石點成“金”[N];宜春日報;2008年

10 顧建國;文化維度與當代意識[N];光明日報;200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楊賢宗;希臘羅馬古典藝術(shù)的世俗傾向[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03年

2 孔凌霄;中日文學中的蛇女形象[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6年

3 李海艷;中美拓荒文學比較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4 李莉;文學翻譯中譯者的主體性[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5 張峗;中西神話對比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

本文編號:177481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77481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4732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