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誤置”與“自我湮滅”——羅斯金對艾略特“非個性化”論的影響
本文選題:約翰·羅斯金 切入點:情感誤置 出處:《國外文學(xué)》2013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約翰·羅斯金認(rèn)為"情感誤置"這一手法雖然在藝術(shù)作品中有一定的感染力,但最杰出的藝術(shù)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是不會使用"情感誤置"的,他們之所以偉大,正在于能夠在作品中恰當(dāng)?shù)乜刂谱约旱那楦。針?情感誤置"的過度使用,羅斯金指出,偉大的藝術(shù)家應(yīng)該在自己的作品中自我湮滅,他們的偉大與他們不在作品中呈現(xiàn)成正比。羅斯金的"自我湮滅"論對艾略特的"非個性化"詩學(xué)思想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
[Abstract]:John Ruskin believes that although the technique of "emotional misplacement" has a certain appeal in works of art, the most outstanding artists do not use "emotional misplacement" in their own works. They are great. It's about being able to properly control your emotions in your work. In response to the overuse of "emotional misplacement," Ruskin points out that great artists should annihilate themselves in their work. Their greatness is proportional to their absence. Ruskin's "self annihilation" theory has had an important impact on Eliot's "non-personalization" poetics.
【作者單位】: 東南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
【基金】:教育部社科項目“羅斯金與莫里斯藝術(shù)理論研究”(11YJA760045)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I561.072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全國T.S.艾略特研討會在大連召開[J];外國文學(xué)評論;1995年04期
2 張子清;T.S.艾略特:對時間的沉思[J];名作欣賞;2002年01期
3 何暢;;羅斯金與生態(tài)批評[J];外國文學(xué);2009年05期
4 ;全國T.S.艾略特研討會《會議記要》[J];外國文學(xué)研究;1995年04期
5 王光林;T.S.艾略特的精神追求——從T.S.艾略特的宗教觀看他的詩歌發(fā)展[J];當(dāng)代外國文學(xué);1996年01期
6 I·A·瑞恰茲,李鷗;T.S.艾略特的詩歌[J];外國文學(xué);1997年04期
7 沈潔;;T.S.艾略特在《四個四重奏》中的本土意識[J];重慶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7年03期
8 鄧文華;;美與偉大的依存悖論——T.S.艾略特與新批評派的文論異趣[J];河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7年04期
9 林季杉;;T.S.艾略特論“文學(xué)與宗教”[J];西南民族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科版);2008年07期
10 沈潔;;T.S.艾略特的“聲音”探析[J];外語與外語教學(xué);2007年02期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4條
1 戴續(xù)妹;論艾略特的秩序觀[D];黑龍江大學(xué);2006年
2 劉慧敏;天路歷程[D];西南大學(xué);2008年
3 吳悅;論《荒原》的多重聲音[D];安徽師范大學(xué);2006年
4 張楠;論新批評的歷史意識[D];四川外國語大學(xué);2013年
,本文編號:16195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619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