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島上的文學冒險
本文選題:日據(jù)臺灣 切入點:日本作家 出處:《讀書》2013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不論是行旅還是旅行,都必須在時間與空間的坐標下呈現(xiàn)意義所在。"《華麗島的冒險:日治時期日本作家的臺灣故事》一書,據(jù)編者王德威、黃英哲教授稱,此間合作機緣來自"文學行旅與世界想象"主題學術會議的思維碰撞。雙方同時深感日本作家"臺灣主題"書寫所受
[Abstract]:"both travel and travel have to be meaningful in the coordinates of time and space." "the adventure of gorgeous islands: the Taiwanese story of Japanese writers in the Japanese period," according to editor Wang Dewei and Professor Huang Yingzhe. The opportunity for cooperation here comes from the collision of thinking at the academic conference on the theme "Literary Journey and World Imagination." both sides also deeply appreciate the acceptance of Japanese writers'"Taiwan theme" writing.
【分類號】:I313.0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止庵;鬼斧神工是芥川[J];中國新聞周刊;2005年23期
2 劉春英;;“新京”時代的日本作家與作品[J];日本學論壇;2007年01期
3 高興蘭;日本作家自殺現(xiàn)象探究[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4 張承意;;臺灣文學一瞥[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01期
5 章培恒 ,陳思和;主持人的話[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6 克萊爾·布拉弗德;;后殖民成長小說:本土主體與身份構建(英文)[J];外國文學研究;2007年06期
7 呂薇;;《杜伊諾哀歌》與《等待戈多》中的等待意識[J];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8 覃承華;郭小娟;;冒險與叛逆:英美小說“逃亡”主題的雙重內涵[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9 牛振宇;孫成平;;史蒂文森《金銀島》中的帝國主義[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23期
10 王山;日本作家加賀乙彥作品研討會在北京召開[J];外國文學評論;199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王靜;;千變萬化的“投法”日本作家中的書信高手[A];第十七屆中外傳記文學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2年
2 李小慧;;不倫哀歌——淺析《失樂園》[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4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劉俊;;北美華文文學中的兩大作家群比較研究[A];2007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上)[C];2007年
4 黃若曼;;《哥倫布之冠》中本土生存意識的現(xiàn)代演繹[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飄飄;“我們的詞語是我們的武器”[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6年
2 南方日報記者 趙洪杰 張勝波 王輝;“地亂了,心卻不亂”[N];南方日報;2011年
3 記者 陳莉;日本作家立松和平來盤觀光考察[N];盤錦日報;2007年
4 陳喜儒;與日本作家把酒論文學[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4年
5 李德純;獻給清岡卓行的安魂曲[N];中華讀書報;2006年
6 金瑩;愛是一種“鈍感力”[N];文學報;2007年
7 本報記者 李樹泉;相互學習是一種高度[N];黑龍江日報;2011年
8 許金龍;日本新生代作家中的“70后”和“80后”以及其他[N];中華讀書報;2007年
9 止庵;從兼好到芥川[N];中華讀書報;2003年
10 陳喜儒;遙遠的徎井喬[N];文藝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陳云哲;跨界的想象與無界的書寫[D];吉林大學;2010年
2 王璐;谷崎潤一郎與中國[D];吉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杜蘊博;村松梢槰と上海[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2 張鈴;豐島與志雄的上海觀[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3 董亞楠;后現(xiàn)代文類視野下的賽博朋克小說[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任巖;兒童文學歷險型敘事作品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8年
5 姜兆霞;“不安定世界”里的學者探索[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6 劉苗;從《泰比》和《比利·巴德》看梅爾維爾的空間觀[D];湘潭大學;2007年
7 林可楊;從《襄陽杰》到《青柳》[D];福建師范大學;2013年
8 李樂;近代日本文學中的中國形象[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9 李星霓;現(xiàn)代城市的兩面性[D];重慶師范大學;2008年
10 王昕;芥川龍之介與《地獄變》[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6180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618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