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自然主義文學的美國嬗變
本文關鍵詞: 自然主義 創(chuàng)作理念 創(chuàng)作實踐 美國文學 出處:《江西社會科學》2013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自然主義是歐洲主要國家較為成熟的文學創(chuàng)作流派與文藝理論流派,從產(chǎn)生之日起就伴隨對現(xiàn)實生活的實驗探索與人性的自然回歸。傳入美國后,自然主義得到了美國本土的高度重視,成了美國的主流創(chuàng)作與文學流派,作家眾多、作品豐富且重要著作成果喜人。但進入美國后,自然主義受到美國諸多因素的影響與交互滲透,帶來了從創(chuàng)作理念到創(chuàng)作實踐的較大嬗變。在美國本土,其內容、價值理念等諸多方面都有了與歐洲文學的不同,同為西方文學陣營,卻表現(xiàn)出了自然主義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與歐洲文學陣營有所區(qū)別。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美國本土政治生活的原因,有世界文化傳播的原因,有美國經(jīng)濟生活危機的原因,也有美國文學理論發(fā)展的原因。
[Abstract]:Naturalism is a relatively mature school of literary creation and literary theory in major European countries. From the day of its emergence, it has been accompanied by the experimental exploration of real life and the natural return of human nature. After it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United States, Naturalism has been highly valu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literary and creative genre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re are many writers, rich works and gratifying results in important works. But after entering the United States, Naturalism is influenced and permeated by many factors in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brings great changes from creative ideas to creative pract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its contents, values and other aspects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European literature. Both of them have shown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naturalism,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European literature. There are also many reasons for this. There are reasons for the political life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spread of world culture. There are reasons for the crisis of American economic lif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literary theory.
【作者單位】: 南昌大學外國語學院;上海外國語大學;南昌大學科學技術學院理工學科部學工辦;
【分類號】:I712.0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徐開來;亞里士多德論“自然”[J];社會科學研究;2001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柯可;張桂軍;;薇拉·凱瑟作品的南方主題[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2 管先恒;析西方近現(xiàn)代文學中的“死亡”[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3 徐海香;;人性之光——霍桑在《好小伙布朗》中對人性的闡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1期
4 于瑛;;淺析古德曼·布朗悲劇的釀成原因[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1期
5 辛春曉;陳忠紅;張敏;;信仰再心還是在物——霍!都t字》與麥爾維爾《白鯨》宗教意識比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7期
6 崔揚;;當欲望走到盡頭——《嘉莉妹妹》與市場意識形態(tài)的誕生[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7 張國慶;試論美國文化精神的起源與發(fā)展[J];北方論叢;2000年01期
8 盧姍;;20世紀美國戰(zhàn)爭小說的英雄主義困境解讀[J];北方論叢;2008年03期
9 張延杰;;現(xiàn)代主義的靈魂舞動——論鄧肯“新舞蹈”的文化根源[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10 劉文洋;;《拉帕西尼的女兒》中霍桑的科學觀[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白岸楊;;《白鯨》及其作者的宗教倫理觀分析[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王珂;;浪漫主義詩歌對新詩詩人及新詩詩體的影響[A];新詩與浪漫主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蔡勇慶;生態(tài)神學視野下的?思{小說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羅紱文;李澤厚“情本體”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3 張闊;美國黑人早期布魯—魯斯音樂的興衰(1890-1929)[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4 史記;惠特曼詩歌在中國的評介與接受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5 韋華;美國黑色幽默作家的元小說創(chuàng)作[D];吉林大學;2012年
6 胡鐵生;政治文化與文學意識形態(tài)功能的意蘊交映[D];吉林大學;2012年
7 劉蓓;生態(tài)批評的話語建構[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8 祝平;烏云后的亮光[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9 魏鶴;西方哲學和社會理論中的自然主義[D];中共中央黨校;2006年
10 程乃勝;基督教文化與近代西方憲政理念[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董禮揚;一個精制的隱喻[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劉雪花;論《白鯨》中人與自然的關系[D];湘潭大學;2010年
3 陳闊;厄普代克“兔子四部曲”中的死亡意識及其現(xiàn)代意義[D];江南大學;2010年
4 陳春霞;蘇童與麥卡勒斯小說的南方情結及呈現(xiàn)方式比較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5 簡艷平;“皈依佛法的浪子”[D];南昌大學;2011年
6 焦柏洳;穿梭于精神黑夜[D];河南大學;2011年
7 郎琪杰;論菲茨杰拉德小說中的“青年文化”[D];吉林大學;2011年
8 柳燕;“兔子四部曲”中的基督教世俗化現(xiàn)象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王嬌;《純真年代》中心理現(xiàn)實主義的敘事技巧分析[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1年
10 林曉磊;生態(tài)文明視域下的生態(tài)危機及其對策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小云;克萊恩與美國文學的自然主義[J];華東船舶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2 王一玫;自然主義與左拉的創(chuàng)作[J];襄樊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3 尚顯成;略論左拉與自然主義[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4年04期
4 張禹九;揭開了美國悲劇序幕的力作——克雷恩和他的《街頭女郎梅琪》[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81年06期
5 何瓊崖 ,潘寶明;奇絕的《陪襯人》[J];名作欣賞;1982年06期
6 卡爾·波德 ,郝建成;德萊塞——當代美國文學的先驅[J];語文學刊;1987年04期
7 楊濤;淺析西奧多·德萊塞的自然主義小說創(chuàng)作[J];南昌航空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8 欒金鳳;;思想性與自然主義創(chuàng)新手法的統(tǒng)一——德萊塞小說的生命之源[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07期
9 孟憲印;;淺析考研美國文學作品的自學策略[J];考試周刊;2009年05期
10 王穎;;論梭羅的自然主義思想[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年2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延;;自然主義在日本[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1年年會論文集[C];2001年
2 劉浩;;“巴比特式”人物論[A];外國文學論集——世紀末的探索與思考[C];1997年
3 趙文書;;創(chuàng)造“華裔美國感性”——趙健秀的華裔美國文學評論與創(chuàng)作實踐述評[A];終結與起點——新世紀外國文學研究[C];2002年
4 黃春燕;;一沙一世界——從《伊芙琳》看喬伊斯的寫作特點[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一輯)[C];2007年
5 徐文培;;評兩篇探究“怪誕人”心理的杰作[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6年
6 周丹銘;;從史蒂芬·金獲獎看美國文化背景下的通俗文學[A];全國中外近現(xiàn)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趙光慧;;美國黑人文學主題初探[A];外國文學論集——世紀末的探索與思考[C];1997年
8 胡愛華;朱莉;;后殖民視野下華人歷史記憶塵封殘片的再現(xiàn)——美國華裔文學作品述評[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9 穆育楓;;美國文學課堂中的多維互動教學模式探討[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九輯)[C];2011年
10 趙永波;;淺議“垮掉派”文學的“垮掉”價值[A];全國中外近現(xiàn)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傅小平;純粹的現(xiàn)實主義并不存在[N];文學報;2006年
2 世文;“美國文學中的中國”[N];文藝報;2008年
3 馬征;阿拉伯裔美國文學:超越“東西方”[N];文藝報;2011年
4 ;美國文學研討會上“多元文化”思潮生爭議[N];文藝報;2003年
5 躲齋;自然主義理論的忠實實踐[N];中華讀書報;2000年
6 潘小松;文學史的另一種寫法[N];深圳商報;2004年
7 楊仁敬;美國文學與美國文論[N];中華讀書報;2003年
8 上海外國語大學 虞建華;《美國文學百科辭典》(修訂版)[N];中華讀書報;2010年
9 喬納森;日記里的卡津[N];東方早報;2011年
10 何朝輝;美國文學與諾貝爾文學獎[N];中華讀書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唐海東;異域情調·故國想像·原鄉(xiāng)記憶[D];復旦大學;2010年
2 朱小琳;回歸與超越[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蔡俊;超越生態(tài)印第安:論露易絲·厄德里克小說中的自然主題[D];南京大學;2011年
4 魏燕;平衡的尋求:在道德和美之間[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5 朱新福;美國生態(tài)文學研究[D];蘇州大學;2005年
6 高建為;左拉的自然主義詩學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1年
7 譚惠娟;創(chuàng)新·融合·超越:拉爾夫·埃利森文學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8 李保杰;當代奇卡諾文學中的邊疆敘事[D];山東大學;2009年
9 麥妮卡(Melnyk Tetiana);自然主義批評視域下的托爾斯泰與德萊賽—《復活》與《嘉莉妹妹》的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10 盧國榮;二十世紀美國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文學觀照[D];吉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曉博;紅色英勇勛章[D];內蒙古大學;2009年
2 葉辰晨;從左拉的創(chuàng)作觀來看“大逆事件”后永井荷風的作品[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3 林曉慧;論《人鼠之間》中的自然主義特色[D];山東大學;2009年
4 唐麗偉;論威廉·?思{小說中的自然主義色彩:1929-1936[D];武漢大學;2005年
5 陳雙蓮;孤獨的開拓者[D];吉林大學;2008年
6 楊麗麗;在漠然的世界中掙扎的男人和女人[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7 申利鋒;論毛姆小說創(chuàng)作的自然主義傾向[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8 高穩(wěn);《紅色英雄勛章》:自然主義、印象主義抑或是現(xiàn)實主義?[D];鄭州大學;2003年
9 周亞琴;《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一部杰出的自然主義作品[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10 李經(jīng)媛;比格·托馬斯:從一個自然主義的犧牲品成長為一個存在主義的英雄[D];天津財經(jīng)學院;2005年
,本文編號:15477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547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