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瓦爾登湖》看美國超驗主義與道教思想的相似之處
本文關鍵詞: 《瓦爾登湖》 超驗主義 道教思想 相似之處 出處:《管子學刊》2014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瓦爾登湖》是美國超驗主義大師亨利·戴維·梭羅的一部散文集,是梭羅創(chuàng)作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世界散文的經典之作。作品中體現(xiàn)的超驗主義與我國道教思想有很多相似之處,本文主要從六個方面加以闡述,即:相似的宇宙觀,相似的個人主義觀,相似的自然觀,相似的人生觀,相似的政治觀,相似的直覺思維模式等。
[Abstract]:Lake Walden is a collection of essays by Henry David Thoreau, a master of American transcendentalism, and a masterpiece of Thoreau's creative ideas. Transcendentalism embodied in the works and Taoism in China has many similarities,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six aspects to elaborate, namely: similar cosmology, similar individualism. Similar view of nature, similar outlook on life, similar view of politics, similar mode of intuitive thinking, etc.
【作者單位】: 山東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
【分類號】:I712.076
【正文快照】: 《瓦爾登湖》自1854年問世以來國內外學者發(fā)表或出版了比較豐碩的研究成果,比較有代表性的有:Van Meter Ames:Thoreau:Taoist inAmerica(1962);Gary Simon:What Henry DavidThoreau Didn’t Know About Lao Tzu:TaoistParallels in Thoreau(1973);Kim Eui-Yeong:AStudy of Con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于立亭;梭羅與道家思想[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2 王霞;;論新英格蘭超驗主義與道家思想的相似之處[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8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慶紀;從《聊齋志異》看蒲松齡宗教觀的價值取向[J];蒲松齡研究;2001年02期
2 王亞明;;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的法文化探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2期
3 任丙強;家庭與近代資本主義的興起——對馬克斯·韋伯觀點的闡釋[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4 王青松;倪勤;;論歐·亨利小說的比喻特色[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5 吳紅云;;論《迷失在開心館》中的成長寓意[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6 徐鍵;;《寵兒》中的敘事視角與敘事手法[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7 張新光;;目前學術界關于鄉(xiāng)鎮(zhèn)政府體制改革的認識誤區(qū)[J];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8 睢萌萌;;論哥特魅影下的美國南方小說[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4期
9 王雪梅;杜以向;;伊甸園原型與人的成長——讀霍桑的《年青小伙布朗》[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0期
10 雷勝學;;論格非小說中神秘氛圍的文化來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志光;;東方和平主義:中華民族精神與智慧的特質[A];“社會發(fā)展與民族精神”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黃小勇;;道德化的行政及其現(xiàn)代影響[A];北京大學海峽兩岸第二屆公共管理論壇——傳統(tǒng)文化與公共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張錚;;簡論人類文明的藝術性[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七輯)[C];2010年
4 楊曉寧;;梭羅和他的《瓦爾登湖》——傳統(tǒng)主義批評解析《瓦爾登湖》[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魯明軍;;誰之批判?何種現(xiàn)代性?——當代藝術批評的價值重思與實踐檢省(1990-)[A];中央美術學院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C];2008年
6 李向平;;私人信仰與中國憲政建設——從中國宗教—信仰間的供需關系談起[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年度主題卷)[C];2008年
7 林樂昌;;王陽明的講學生涯和社會教化使命[A];浙東學術與中國實學——浙東學派與中國實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隋剛;;愛默生創(chuàng)新理念的現(xiàn)實意義:靈性、德性、創(chuàng)造性[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于文杰;;現(xiàn)代化進程中西方生態(tài)思想演進的歷史形態(tài)[A];現(xiàn)代化的特征與前途——第九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1年
10 賀東偉;謝金鵬;;地理環(huán)境稟賦、制度設計與經濟增長——從“李約瑟之謎”和“韋伯命題”的解讀看中國經濟的歷史增長[A];教育部文科重點研究基地聯(lián)誼會2008年年會暨青年經濟學者論壇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尹偉琴;民國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張海斌;轉型社會中的鄉(xiāng)村自治與法治[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秦偉江;城市化進程中的民族區(qū)域自治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史根洪;嵌入視角下司法信任的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5 張淑東;人力資源資本化的市場意識前提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黃達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學;2011年
7 狄金華;被困的治理[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8 孫祥;大學生就業(yè)區(qū)域流向及引導策略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1年
9 楊茜;民國時期上海民俗書刊出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馮建輝;當代中國政治轉型的哲學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蹤莉;村民自治問題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劉雪花;論《白鯨》中人與自然的關系[D];湘潭大學;2010年
3 楊立瓊;生態(tài)美學視域下的明清經典小說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玉梅;論愛倫坡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超前意識與對傳統(tǒng)的顛覆[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孫巖;弗洛伊德式分析《寵兒》中的塞絲[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周春菊;晚清廣西鄉(xiāng)土社會中的少數(shù)民族士紳[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7 陳闊;厄普代克“兔子四部曲”中的死亡意識及其現(xiàn)代意義[D];江南大學;2010年
8 朱芮萱;盲從·反叛·回歸[D];江南大學;2010年
9 朱琳;明清時期臨川士紳與地方社會[D];南昌大學;2011年
10 楊紅旗;生態(tài)家具技術體系的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白奚;老子思想的世界性和現(xiàn)代意義[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龔曉輝;進入《瓦爾登湖》[J];名作欣賞;2005年12期
2 劉曼;;從多元系統(tǒng)論看《瓦爾登湖》的譯介[J];株洲工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3 高曉慧;;《瓦爾登湖》的和諧之美[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4 王悅;;現(xiàn)代文明社會的另類修行——讀《瓦爾登湖》所感所悟[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09期
5 趙英;;從生態(tài)思想的角度看徐遲對《瓦爾登湖》的誤譯[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6 曾呢娟;徐雪梅;;《瓦爾登湖》修辭特色賞析[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7 亨利·戴維·梭羅;;《瓦爾登湖》[J];環(huán)境;2008年01期
8 楊華;喻禮會;;多元文化語境中徐遲譯《瓦爾登湖》的現(xiàn)代詮釋[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9年01期
9 方瀾;;《瓦爾登湖》的詞匯特征初探[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10 袁玉梅;燕明先;;現(xiàn)代性語境下《瓦爾登湖》的啟示[J];名作欣賞;2010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楊曉寧;;梭羅和他的《瓦爾登湖》——傳統(tǒng)主義批評解析《瓦爾登湖》[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黃波;《瓦爾登湖》的仿制品還有意義嗎?[N];工人日報;2007年
2 吳錫平;心靈和現(xiàn)實的湖[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3年
3 趙荔紅;三格客棧:《瓦爾登湖》似的生活[N];第一財經日報;2008年
4 深圳商報記者 夏和順;《白紙黑字》抒寫中國《瓦爾登湖》[N];深圳商報;2012年
5 徐春培;靜湖之思[N];中國城鄉(xiāng)金融報;2002年
6 張少恩;閱讀《瓦爾登湖》[N];工人日報;2002年
7 楊灝;一生中的一本書[N];中國圖書商報;2003年
8 黃里;美國自然文學——感觸與我們平行的世界[N];四川日報;2014年
9 孫 群;如水淌過心靈的文字[N];中國教師報;2005年
10 蘭守亭;《瓦爾登湖》:梭羅獨居湖畔孕育出的珍珠[N];中華讀書報;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英;《瓦爾登湖》生態(tài)思想和中國的接受[D];廈門大學;2009年
2 王巍;《瓦爾登湖》中的生態(tài)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3 范欽佩;《瓦爾登湖》—生態(tài)思想和實踐的朝圣歷程[D];北京交通大學;2007年
4 張輝;多元文化語境中徐遲譯《瓦爾登湖》的現(xiàn)代詮釋[D];中南大學;2006年
5 陳晨;《瓦爾登湖》的生態(tài)倫理思想解讀[D];揚州大學;2008年
6 鄒玲平;《瓦爾登湖》的生態(tài)美學思想[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7 蔡菊平;《瓦爾登湖》的生態(tài)敘事—湖泊書寫[D];江西師范大學;2013年
8 陳麗玲;《瓦爾登湖》的深層生態(tài)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年
9 丁曉菲;《瓦爾登湖》中的理想主義色彩解析[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3年
10 陳宗春;《瓦爾登湖》中生態(tài)主義的主題研究[D];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4494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449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