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作品中丑角形象的研究與解析
本文關(guān)鍵詞:莎士比亞作品中丑角形象的研究與解析 出處:《語文建設》2013年1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莎士比來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詩人和劇作家。在他的許多作品中,塑造了非常多的丑角形象,這些形象不僅代表著普通民眾的形象,同時使作品的戲劇效果非常靈動,通過對莎士比亞作品中的丑角形象進行深入的解析,可以對莎士比亞的作品有更深入的認知與思考。
[Abstract]:Shakespeare is a famous English poet and playwright in the Renaissance. In many of his works, he has created a lot of clown images, which not only represent the image of ordinary people. At the same time, the dramatic effect of the works is very smart, through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lown image in Shakespeare's works, we can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and thinking of Shakespeare's works.
【作者單位】: 張家口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
【分類號】:I561.073
【正文快照】: 人物是文學作品的表現(xiàn)核心,丑角作為人物的一種也是文學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們對于戲劇而言,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丑角已經(jīng)不再簡單地被定義為可笑出丑的人物,他漸漸占據(jù)了戲劇的中心地位。在莎士比亞的許多作品中,都有對丑角的細致刻畫,無論是描寫人物還是揭露社會現(xiàn)狀,都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志鵬;;“自然的權(quán)利”與權(quán)利理論的發(fā)展[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2期
2 徐燕;;喬特魯?shù)?一個悲劇性人物[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3 鄒志紅;;《特洛伊羅斯和克瑞西達》的反神話解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11期
4 張玉芬;;淺析麥克白的轉(zhuǎn)變及原因[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4期
5 鐘聲;;“矛盾”的力量——談莎士比亞戲劇的矛盾修飾法[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2期
6 張麗;;從傳奇劇看莎士比亞的命運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6期
7 馬衡;;《溫莎的風流娘兒們》的狂歡化特征[J];安康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8 許章潤;法律理性與人類正義——對于朱理思·斯通教授聘任案的社會-學術(shù)史分析[J];比較法研究;2000年03期
9 李偉民,滕宇;憂患意識與文心詩心的比較——《談藝錄》、《管錐編》對莎士比亞作品的引述[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1997年04期
10 潘建農(nóng);潘國彥;;中西文學書名差異的初步解讀[J];出版發(fā)行研究;2008年08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李定清;;文學倫理學批評與人文精神建構(gòu)[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王忠祥;;建構(gòu)崇高的道德倫理烏托邦——莎士比亞戲劇的審美意義[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云雁;朱生豪莎劇翻譯—影響與比較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2 金鋮;構(gòu)筑想象的城堡[D];吉林大學;2012年
3 王云;西方前現(xiàn)代泛詩傳統(tǒng)——以中國古代詩歌相關(guān)傳統(tǒng)為參照系的比較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4 張玲;湯顯祖和莎士比亞的女性觀與性別意識[D];蘇州大學;2006年
5 馮民生;中西傳統(tǒng)繪畫空間表現(xiàn)比較研究[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06年
6 李時學;20世紀西方左翼戲劇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7 葉莊新;跨越文化的戲劇旅程[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8 李艷梅;莎士比亞歷史劇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9 吳學平;王爾德喜劇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10 易樂湘;馬克·吐溫青少年題材小說的多主題透視[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任艷;失衡導致的悲劇—莎士比亞劇作的悲劇因素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薛嬌;范疇化理論視角下漢英詞匯范疇翻譯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3 梅振鐸;《李爾王》的生態(tài)敘事消極體驗[D];西南大學;2011年
4 蔣夏萌;水中的戀人[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5 王琳;帶著鐐銬的舞蹈[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6 楊婷;命運與悲。簭墓畔ED到人文主義時代[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7 聶優(yōu)平;獨龍族怒族學生文學想象力培養(yǎng)的族際比較[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8 韋鈺婷;莎劇中的否定意義及其翻譯[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李慧子;心理分析與悲劇觀念[D];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11年
10 幸莉莉;數(shù)字化時代文學經(jīng)典的建構(gòu)[D];湖北民族學院;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威;;莎翁筆下丑角形象的美學意義探析[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2 李賦寧;莎士比亞的“皆大歡喜”[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56年04期
3 戚叔含;莎士比亞的悲劇人物個性塑造和他的現(xiàn)實主義[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59年10期
4 呂兆康;;曹譯《柔密歐與幽麗葉》[J];讀書;1980年01期
5 阮s,
本文編號:14262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426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