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轉(zhuǎn)化,顛覆:《紅字》三部曲之互文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模仿,轉(zhuǎn)化,顛覆:《紅字》三部曲之互文研究 出處:《蘇州大學(xué)》2012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xué)位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約翰厄普代克 伊甸園故事 《紅字》 紅字三部曲 互文
【摘要】:約翰厄普代克是美國當(dāng)代最重要和最多產(chǎn)的作家之一。他所創(chuàng)作的《紅字》三部曲包括《整月都是禮拜天》(1975),《羅杰教授的版本》(1986),《S》(1988)。這三部小說的主人公分別是霍桑在《紅字》(1850)中的三位主人公的現(xiàn)代版本。厄普代克通過擴展,反諷和重構(gòu)霍桑的經(jīng)典小說,創(chuàng)作了他自己的《紅字》三部曲。厄普代克在系列小說中明確的互文創(chuàng)作代表了三部曲最顯著地特點,其與霍桑經(jīng)典小說的互文對話也為本次研究指明了方向。本文將從互文角度分析厄普代克的紅字三部曲。 本文首先介紹了《紅字》三部曲的內(nèi)容,本文將要展開的互文研究的理論基礎(chǔ),以及國內(nèi)外對厄普代克作品的文獻研究。本文的主題部分著眼于厄普代克對《紅字》互文性創(chuàng)作的特點。首先研究了厄普代克在小說人物方面的互文模仿。由于霍桑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承襲了“伊甸園故事”的原型要素,這一部分分別分析了原型故事和《紅字》中體現(xiàn)的原型。接著分析了厄普代克在紅字三部曲中對于這些原型的模仿。其次著眼于厄普代克對于原型符號的互文轉(zhuǎn)換。厄普代克在三部曲中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了包括符號象征物及場景,顏色符號以及字母符號。最后研究了厄普代克對于主題的顛覆。首先揭示了兩位作者在作品中共同觸及的主題,之后分別對這些主題進行討論,,從而揭示出厄普代克所持的不同態(tài)度,這些主題涉及:性,宗教和婦女解放。最后本文總結(jié)了全文對于厄普代克紅字三部曲的互文研究,指出其互文創(chuàng)作的特點,并且對于從其他方向進一步研究紅字三部曲給予期望。
[Abstract]:John? Updik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prolific contemporary American writers. His trilogy, the Scarlet letter, includes "Sunday all month," 1975and "Professor Roger's Edition" 1986. The protagonists of the three novels are the modern versions of the three protagonists of Hawthorne in the Scarlet letter 1850. Updike reconstructs Hawthorne's classic novels through expansion, irony and reconstruction. Created his own trilogy of the Scarlet letter. Updike's explicit intertextuality in the series of novels represents the most salient feature of the trilogy. His intertextual dialogue with Hawthorne's classic novels also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of this study.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Updike's trilogy of the Scarlet lett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textuality.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contents of the trilogy of the Scarlet letter and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intertextuality study to be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The thesis focuses on Updike's intertextuality of the Scarlet letter. Firstly, the author studies Updike's intertextuality imitation of the characters of the novel. Hawthorne inherited it in the process of writing. " The archetypal elements of the Garden of Eden story. This part analyzes the archetypes embodied in the archetypal story and the Scarlet letter, and then analyzes Updike's imitation of these archetypes in the trilogy of the Scarlet letter. Secondly, it focuses on Updike's intertextuality of archetypal symbols. In other words, Updike creatively uses symbolic symbols and scenes in the trilogy. Color symbols and alphabetical symbols. Finally, it studies Updike's subversion of themes. Firstly, it reveals the themes that the two authors touch together in their works, and then discusses these themes separately. In order to reveal the different attitudes held by Updike, these topics related to: sex, religion and women's liberation. Finall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full text of the study of Updike's trilogy of the Scarlet letter.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 intertextuality and expects to further study the trilogy of the Scarlet letter from other directions.
【學(xué)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I712.074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世明;古詩文中的“互文”探析[J];昭通師范高等?茖W(xué)校學(xué)報;2002年04期
2 杜冰梅;;《孟子》“仁”與“義”互文考察[J];修辭學(xué)習(xí);2006年06期
3 喬俊杰;;《昭明文選》“互文”探析[J];作家;2008年02期
4 張樹艷;;《隱身人》的身份探尋之互文強化主題(英文)[J];語文學(xué)刊(外語教育與教學(xué));2011年02期
5 陳維昭;《儒林外史》的互文、戲擬和反諷[J];汕頭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科學(xué)版);1999年06期
6 徐毅;“互文”初探[J];南通職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2000年02期
7 胡壯麟;語境研究的多元化[J];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2002年03期
8 丁威;張榮升;;從“校園三部曲”看戴維·洛奇的文化融合思想[J];長春工程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8年03期
9 王曉崗;;互文的境界[J];藝術(shù)教育;2009年03期
10 黃慧;;淺析《京華煙云》中文化符號及互文現(xiàn)象[J];青年文學(xué)家;2011年10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宋德發(fā);;道德的相對性與歷史性——解讀《葛特露和克勞狄斯》的倫理意蘊[A];“文學(xué)倫理學(xué)批評:文學(xué)研究方法新探討”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劉勇;;映照“千奇百怪世相”的多棱鏡——論李R既順て殼慕峁固厴玔A];《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研究叢刊》30年精編: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3 吳希;;迪默斯德爾的悲劇和基督教堂的衰敗[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張慧仁;;艾克的自然情結(jié)——解讀威廉·?思{“大森林三部曲”[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01年年會論文集[C];2001年
5 李英;;從對比語言學(xué)的角度看《紅字》的三個中文譯本[A];貴州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2008年翻譯學(xué)術(shù)研討會交流論文匯編[C];2008年
6 陳開鳴;;關(guān)于重新評價《蝕》三部曲的辨析[A];2004烏蒙論壇論文集(三)[C];2004年
7 胡興定;;我的《老齡三部曲》與四“二”老年發(fā)展觀[A];第三屆中國老年人才論壇論文集[C];2008年
8 劉鴻;;小學(xué)數(shù)學(xué)第一冊應(yīng)用題教學(xué)三部曲[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員會、青海省教育學(xué)會優(yōu)秀教育論文集[C];2000年
9 朱秀靜;;淺談手術(shù)室護士手術(shù)配合三部曲[A];全國第十一屆手術(shù)室護理學(xué)術(shù)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下)[C];2007年
10 ;前言[A];中國梵凈山儺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趙登巖;教授何必將互文說成歧視[N];江蘇科技報;2009年
2 高天用;十年熱血鑄就恒星[N];大眾科技報;2006年
3 本報記者 鄭晉鳴 通訊員 陸金玉;從徐州看江蘇科學(xué)抗旱三部曲[N];光明日報;2011年
4 田里;開掘傳統(tǒng)文化[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3年
5 老徐;“北大情愛三部曲”再版上市[N];中國郵政報;2006年
6 鄭云國;市人大常委會奏響新一年開局“三部曲”[N];東營日報;2006年
7 查斯敏;巒莊奏響興農(nóng)“三部曲”[N];商洛日報;2006年
8 本報通訊員 楊建光 馮曉剛;一個村支書的致富“三部曲”[N];昌吉日報;2007年
9 馮昊;鞍鋼奏響科學(xué)發(fā)展三部曲[N];中國環(huán)境報;2008年
10 通訊員 陳兆蘭邋楊曉冬 高娜;魚城鎮(zhèn)唱響經(jīng)濟發(fā)展“三部曲”[N];濟寧日報;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管志斌;語篇互文形式研究[D];復(fù)旦大學(xué);2012年
2 張U
本文編號:14219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421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