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論與海明威的男性身體觀
本文關(guān)鍵詞:進化論與海明威的男性身體觀 出處:《外國語文》2013年S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海明威對"準則英雄"的建構(gòu)受到了眾多學者的關(guān)注,但作為人物形象建構(gòu)基礎(chǔ)的身體觀卻較少論及。文章結(jié)合20世紀初的社會文化語境,認為海明威深受達爾文進化論的影響,認為準則英雄的實質(zhì)是對生理力量的追求。這反映了資本主義物質(zhì)文明對人類的異化以及海明威對人類男性氣概喪失的焦慮。
[Abstract]:Ernest Hemingway's construction of "normative Hero" has attracted many scholars' attention, but the body view, which is the basis of the character image construction, is seldom discussed. The article combines with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of the beginning of 20th century. That Hemingway 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Darwin's theory of evolution. The essence of standard hero is the pursuit of physiological power, which reflects the alienation of human beings by capitalist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Ernest Hemingway's anxiety about the loss of human masculinity.
【作者單位】: 四川外國語大學國際關(guān)系學院;
【分類號】:I712
【正文快照】: 海明威是20世紀美國最為著名的小說家之一,因?qū)Α懊糟淮焙汀皽蕜t英雄”的刻畫而蜚聲于文壇。當前海明威批評主要集中作品中流露出來的硬漢精神,認為其“準則英雄”的塑造,表現(xiàn)出了作家對男性氣概的推崇①。海明威對準則英雄形象的塑造,很大程度上通過身體敘述得以實現(xiàn)。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江溶;海明威《老人與!穭(chuàng)作史初探[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01期
2 譚江玲;是“迷惘”,還是“奮進”?——讀海明威作品所想到的[J];外國文學研究;1998年02期
3 鄭長發(fā);海明威《A DAY’S WAIT》的藝術(shù)特點[J];河南商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0年03期
4 黃利玲;尼克·亞當斯:海明威系列硬漢第一人[J];新余高專學報;2004年04期
5 盧嵐;;海明威,以人生灌溉作品[J];作家;2007年11期
6 荒原;;乞力馬扎羅山上的雪有多美[J];祝你幸福(知心);2011年02期
7 劉中民;;打不敗的失敗者——試論海明威的《老人與!穂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年04期
8 菲力甫·揚;曹煒;;簡論歐納斯特·海明威的創(chuàng)作[J];云夢學刊;1984年Z1期
9 戎林海;海明威作品中的存在主義思想——兼論海明威的人生哲學[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年01期
10 石枚;“第四屆國際海明威討論會”在波士頓舉行[J];外國文學評論;1990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7條
1 張婷;;《喪鐘為誰而鳴》中的羅伯特·喬丹[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孫飛鳳;;論會話含意理論對文學作品的闡釋力[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3 陳延;;自然主義在日本[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1年年會論文集[C];2001年
4 方智敏;;危機與幻滅 孤獨與畸變——評舍伍德·安德森的《俄亥俄州的溫斯堡鎮(zhèn)》[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4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楊梅;;進入天堂的凱歌——《允準上天堂的運動員之狂喜》[A];當代美國戲劇研究——第14屆全國美國戲劇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6 董衡巽;;美國現(xiàn)代小說創(chuàng)作的啟示[A];中國語言文學資料信息(1999.2)[C];1999年
7 王雪逸;;論《我彌留之際》中的復調(diào)特征[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周莉清山西財經(jīng)大學經(jīng)貿(mào)外語學院;從文化物質(zhì)主義角度解讀海明威的創(chuàng)作主題[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10年
2 趙秦;歷史人物的心理分析(之四)[N];中國社會報;2007年
3 潔塵;瓦萊麗與兩個海明威[N];中國婦女報;2006年
4 王問生;“世界上最適合作家創(chuàng)作的城市”[N];中華讀書報;2008年
5 任井、凱梅;第10屆海明威國際會議在意大利舉行[N];中華讀書報;2002年
6 朱曉劍;相約薩馬拉[N];青島日報;2006年
7 于鳳川;古美共同保護海明威作品文獻[N];中華讀書報;2002年
8 鄒波 文;沉默的少數(shù)[N];經(jīng)濟觀察報;2004年
9 宋惠昌;“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N];學習時報;2011年
10 林一安;調(diào)制異國情趣的筆墨[N];中華讀書報;200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鄧天中;空間視閾下的海明威老年角色[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張薇;海明威小說的敘事藝術(shù)[D];蘇州大學;2003年
3 盧國榮;二十世紀美國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文學觀照[D];吉林大學;2008年
4 邵珊;威爾遜的文學與文化批評[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5 梁建東;埃德蒙·威爾遜的文學批評研究(1914-1950)[D];蘇州大學;2011年
6 易樂湘;馬克·吐溫青少年題材小說的多主題透視[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瑜芳;迷惘的一代[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2 俞驊;生與死——歐內(nèi)斯特·海明威作品主題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3 靳偉英;走出迷惘的迷霧[D];河北師范大學;2002年
4 張曉輝;論海明威筆下的“硬漢”[D];吉林大學;2004年
5 馬云飛;海明威《永別了, 武器》中的象征[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6 劉進軍;海明威小說的語言特色新探[D];吉林大學;2004年
7 劉玲玲;解讀海明威的非洲題材作品[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8 劉果;論海明威的女性意識[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9 袁永菊;海明威的女性意識[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10 王華;海明威短篇小說中對生命與死亡主題的不斷探討[D];安徽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4005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400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