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號屠
本文關鍵詞:《五號屠場》的荒誕藝術研究 出處:《河北師范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荒誕性 荒誕的事件 荒誕的人物 荒誕的寫作風格
【摘要】:庫爾特·馮內(nèi)古特的《五號屠場》是后現(xiàn)代主義小說的代表作品之一。這本小說廣受評論家和讀者歡迎。馮內(nèi)古特也在這本小說出版后聲名鵲起。 雖然有許多書籍和論文分析研究《五號屠場》。它們中的一部分從小說的主題、黑色幽默、元小說和后現(xiàn)代性分析作品,但是就本作品體現(xiàn)的荒誕性而言,這些學術作品還沒有從各個角度系統(tǒng)分析研究過。因此,有必要整合現(xiàn)有的研究成果,并對荒誕性進行進一步研究。本文就將從小說的荒誕的事件,荒誕的人物和荒誕的寫作技巧幾方面來全面分析作品的荒誕性。 該論文分為三部分:引言,正文和結論。 引言主要介紹了庫爾特·馮內(nèi)古特的個人生平,《五號屠場》的文獻綜述和荒誕性理論簡述。 正文包括三章。第一章討論了小說中的荒誕事件。小說主人公比利能夠根據(jù)自己的意志穿越時空而不受限制,他甚至想象自己被叫做特拉法瑪多人的外星人綁架。從那個星球上,,比利學到了一些關于時間和生命的理論,從此對人的死亡感到麻木和無動于衷。生活在那個荒誕的世界里,人們需要用一些謊言來維持他們的生活。政府官員也利用了這一特點編造了一些謊言來使人們活在幻想的世界中。第二章重點分析了作品里人物刻畫所體現(xiàn)的荒誕性。由于被外界未知的力量所控制,書中所有的角色都行為古怪,其中一些還喪失了基本的人性和做人的尊嚴。他們一些是有缺陷的反英雄形象,例如比利的軟弱和羅蘭的好斗,一些是喪失了人性的衣冠禽獸,還有一些是漠視別人的苦難。此外美國政府的行為也越發(fā)得使民眾感到失望,導致民眾不再信任政府。這樣就致使人們感到精神空虛,世界變得毫無意義。于是人們更加注重感官和財富給他們帶來的快感。很多人以實現(xiàn)美國夢為由瘋狂追求物質(zhì)享受,甚至為此不擇手段。第三章闡釋了本文的寫作特點。環(huán)形結構,對耶穌、伊甸園和官方歷史記錄的戲仿以及意識流這些寫作技巧的運用給這部小說平添了更多荒誕離奇的意味。這些寫作技巧的運用也使讀者對小說的主題和感情基調(diào)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結論部分總結了各個章節(jié)的大意,并揭示小說的社會影響。
[Abstract]:Kurt Vonnegut's Slaughterhouse Five < >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postmodern fiction. This novel is popular with critics and readers welcome. Vonnegut also in this novel after the publication of fame.
There are many books and papers of "Slaughterhouse Five. They are part of the theme, from the novel the black humor works of modern fiction and element analysis, but the absurdity of the works, these academic works do not from every angle system analysis research.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ntegrate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and further research on absurdity. This paper will be from the novel of the absurd event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absurdity of absurdity of the characters and the absurd writing skills of several aspects.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introduction, text and conclusion.
The introduction mainly introduces the personal life of Kurt Vonnegut's Slaughterhouse Five, < >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 theory of absurdity is introduced.
The main body includes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discusses the absurd events in the novel. The protagonist Billy according to his will through time without restriction, he even imagined people called Telafamaduo alien abduction. From that planet, Billy learned about the time and theory of life, and then he died feel numb and completely indifferent. Life in the absurd world, people need some more to maintain their lives. Government officials are taking advantage of this feature made up some lies to people living in a world of fantasy. The second chapt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s in works of absurdity reflected portrayed by. The unknown forces, all the characters are eccentric in the book, some of them have lost the basic human nature and human dignity. They have some defects of anti hero image For example, the weak Billy and Roland's aggressive, some is the loss of humanity and is a beast in human clothing, indifferent to the suffering of others. In addition, the U.S. government's behavior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o that people feel disappointed, because people no longer trust the government. So, people feel empty, the world becomes meaningless. So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enses wealth and bring them pleasure. A lot of people to achieve the American dream by the mad pursuit of material comforts, even for this. The third chapter explains the writing use unscrupulous divisive tactic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ring structure, use of Jesus, Eden and official history literature and the writing techniques of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to the novel add more fantastic means. Using these writing techniques also make readers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me of the novel and emotional tone.
The conclusion summarizes the general meaning of each chapter and reveals the social influence of the novel.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I712.07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原學梅;簡論《五號屠場》的后現(xiàn)代性[J];鄭州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2 羅小云;《五號屠場》的環(huán)境描寫[J];華東船舶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3 田鵬;《五號屠場》與反戰(zhàn)爭敘事[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4 崔丹;《五號屠場》的元小說特征分析[J];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2004年02期
5 張楠楠;;《五號屠場》中荒誕的后現(xiàn)代主義[J];遼寧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6 孫淑娟;解讀《五號屠場》中的黑色幽默[J];林區(qū)教學;2005年04期
7 苗園園;;《五號屠場》與歷史共舞[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1年09期
8 戴桂玉;李智;;后現(xiàn)代主義語境中的非后現(xiàn)代性——《五號屠場》非后現(xiàn)代性解讀[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9 黃麗雙;徐媛媛;;剖析《五號屠場》的反戰(zhàn)思想[J];世紀橋;2009年13期
10 仵從巨;《五號屠場》思想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9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張隆溪;;作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的危機:從文化的視角考察經(jīng)濟危機(英文)[A];北京論壇(2009)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zhàn)、反思與和諧發(fā)展:“化解危機的文化之道——東方智慧”中文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9年
2 鄧海倫;;中國教訓:對新奧爾良……和其他地方的啟發(fā)?(英文)[A];北京論壇(2006)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對人類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華文明”國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6年
3 Chae Young Kim;;在全球多元的時代,宗教如何實現(xiàn)人類的善好?(英文)[A];北京論壇(2010)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為了我們共同的家園:責任與行動:“信仰與責任——全球化時代的精神反思”哲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胡亞敏;美國的戰(zhàn)爭文化與戰(zhàn)爭小說[N];文藝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孫暢;真實的存在[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2 唐文;權力·死亡·荒誕[D];山東大學;2011年
3 楊永春;當代澳大利亞土著文學中的身份重塑[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4 陳連豐;艾麗絲·默多克哲理小說中的薩特存在主義思想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5 韋華;美國黑色幽默作家的元小說創(chuàng)作[D];吉林大學;2012年
6 徐文培;開放、指涉的文本世界:馮內(nèi)古特小說的互文性解讀[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肖海波;薩特存在主義視角下的《五號屠場》[D];湖南大學;2012年
2 祝華;《五號屠場》的荒誕藝術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年
3 王飛鴻;《五號屠場》中的不確定性:與解構同舞[D];鄭州大學;2010年
4 劉卓;從創(chuàng)傷理論分析《五號屠場》[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5 金慧玲;評《五號屠場》的創(chuàng)傷寫作藝術[D];安徽大學;2011年
6 周永英;《五號屠場》的黑色幽默風格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7 高春旭;《五號屠場》的狂歡化品質(zhì)[D];河南大學;2011年
8 潘曉燕;《革命之路》的存在主義解讀[D];華僑大學;2012年
9 吳貝貝;荒謬世界中安娜的自由選擇[D];鄭州大學;2011年
10 王麗萍;《五號屠場》中的反英雄人物畢利分析[D];黑龍江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39929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399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