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小野湖山與清末中國人之交流

發(fā)布時間:2018-01-01 03:10

  本文關鍵詞:小野湖山與清末中國人之交流 出處:《浙江工商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小野湖山 中日交流 漢詩 明治 中國


【摘要】:小野湖山是幕末至明治時期的漢詩人,他自幼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熏陶,潛移默化地接受了忠君愛國、經世濟民的傳統(tǒng)士大夫思想。出于對中國文化的欽慕和認同,再加上他自身出眾的才華和高邁的人品,他成為了赴日的中國外交官和文人的座上賓,觥籌交錯間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詩篇。 本文分三個部分,擬從明治漢詩人小野湖山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接受和小野湖山與中國外交官和文人的詩文唱和兩方面,來分析、探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小野湖山的人生軌跡的影響和詩歌內容的影響,以及小野湖山與中國外交官和文人的互動在中日交流史上的意義。 第一章,首先介紹小野湖山的生平事跡、參與的詩社和出版的詩集。以《小野湖山翁小傳》為藍本,對小野湖山作為尊王攘夷志士和漢詩人的經歷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小野湖山骨子里浸透著深厚的漢學素養(yǎng),其安身立命的價值觀還是儒家和道家的價值觀。 第二章和第三章,考察小野湖山與中國赴日外交官和文人的交游和詩歌唱酬。 最后一章總結了本論文闡述的要點。強調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小野湖山影響至深。此外,在近代中日關系一直比較微妙的情況下,小野湖山與中國外交官和文人的交往起到了增進中日之間相互了解,促進中日之間文化傳播的重大作用。
[Abstract]:Ono Lake Mountain is a Han poet from the end of the curtain to the Meiji period. He has been deeply influenced by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since his childhood, and has been imperceptibly accepting the loyalty and patriotism of the emperor. Because of his admiration and recognition of Chinese culture, his outstanding talent and Gao Mai's personality, he became the guest of Chinese diplomats and literati who went to Japan. There was a lot of precious psalm left in the toasts.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from the Meiji Han Dynasty poet Yueshan to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cceptance and the Chinese diplomats and literati's poetry and prose harmony two aspects, to analyze.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on the track of life and the content of poetry of Xiaoye Lake Mountai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Xiaoye Lake Mountain and Chinese diplomats and literati in the history of Sino-Japanese communication. In the first chapter, we introduce the life story of Xiaoye Lake Mountain, the poetry society and the published poetry collection. Based on the Biography of Weng Xiaozhuan of Xiaoye Lake Mountain, we analyze the experience of Xiaoye Lake Mountain as a scholar and poet of the Han Dynasty. It can be seen that Xiaoye Lake Mountain is permeated with deep Sinology literacy, and its values of survival are still those of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chapters, the author examines the friendship and poetic remuneration between Xiaoye Hushan and Chinese diplomats and literati. The last chapter summarizes the main points of this paper. It emphasizes tha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Xiaoye Lake Mountain. In addition, in modern Sino-Japanese relations have been more subtle circumstances.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Ono and Chinese diplomats and literati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enhancing the mutual understanding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and promoting the spread of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工商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I313.06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存樸;魏源的《海國圖志》與日本的《海圖國志》時代[J];安徽史學;2002年02期

2 韓小林;論近代中國從“輕日”到“師日”的轉變[J];安徽史學;2004年03期

3 董雪靜;殷商地域文化與《詩經》戀歌[J];北方論叢;2005年05期

4 張穎;《詩經》田獵題材中男性美的體現——兼論美善在其中的特殊狀態(tài)[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5 廖祖耀;楊吉安;;近代江西留日運動述評[J];黨史文苑;2006年06期

6 張文宏;禪宗與日本五山文學[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7 劉小珊;蘭學·洋學——日本人實理實用精神的啟蒙[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8 王鍔;;清代《王制》研究及其成篇年代考[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6年01期

9 丁鋼;早期教育現代化的選擇與失落:一個比較的視角[J];復旦教育論壇;2004年03期

10 張易;中國清末的政治思潮與西學翻譯[J];貴州民族研究;200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徐送迎;;試論《風》之始“二南”與《關雎》[A];第七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三)[C];2006年

2 鄭大華;;論嘉道經世思潮對晚清社會轉型的影響[A];傳統(tǒng)思想的近代轉換[C];2007年

3 申紅玲;;《說文解字》中所見產科詞語研究[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十六屆醫(yī)古文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國民;董仲舒的經學詮釋及天的哲學[D];首都師范大學;2003年

2 徐健順;《三國史記》的文學價值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3年

3 俞成云;中國古代四大傳說在東北亞的傳播和影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4 李冬紅;《花間集》接受史論稿[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5 劉雅杰;論先秦文學的水意象[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6 劉冰冰;在古典與現代性之間[D];山東大學;2003年

7 程嫩生;戴震詩經學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8 柯卓英;唐代的文學傳播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9 伏漫戈;“二拍”人物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10 付興林;白居易散文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洪良;《檀弓》散文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2 劉學琴;清末留學政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3 李紅;清末師范教育述論[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4 黃世坤;近代日本與華夷秩序的崩潰[D];西南交通大學;2003年

5 王姍萍;張之洞與中國法律的近代轉型[D];河北大學;2003年

6 陳世忠;元稹美刺風教文學思想淺探[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7 黃s,

本文編號:136265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36265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281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