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哲倫戲劇中的京劇元素
本文關(guān)鍵詞:黃哲倫戲劇中的京劇元素 出處:《江西社會科學(xué)》2014年0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黃哲倫 《新移民》 《舞蹈與鐵路》 《蝴蝶君》
【摘要】:在全球化的今天,各種文化的相互吸收和融合已經(jīng)成為文化發(fā)展的常態(tài)。美國華裔劇作家在用英文創(chuàng)作的戲劇中加入中國京劇元素,一方面讓作品貼上多元文化戲劇的標(biāo)簽,另一方面也使京劇元素產(chǎn)生了新的含義。通過對黃哲倫代表劇中京劇元素運用的研究,可以看到京劇在海外被本土化后產(chǎn)生新的藝術(shù)形式以及由此產(chǎn)生新的藝術(shù)價值。
[Abstract]:In today's globalization, the assimil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various cultures has become the norm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Chinese American playwrights have added elements of Chinese Peking Opera to their plays in English. On the one hand, the works are labeled as multicultural drama, on the other hand, the elements of Beijing opera have new meanings. It can be seen that Beijing Opera has a new art form and new artistic value after it has been localized overseas.
【作者單位】: 天津理工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
【分類號】:I712.073
【正文快照】: 近年來,美國華裔戲劇中多有中國京劇元素出現(xiàn)。從西方人的眼光看,京劇無疑是中國文化的代名詞。京劇元素在華裔戲劇中的運用,不但賦予了這些戲劇多元文化的色彩,而且也使中國京劇產(chǎn)生了新的含義。黃哲倫是美國華裔跨文化劇作家中的佼佼者,他在借鑒中國京劇方面頗具代表性。在
【參考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徐穎果;;美國華裔戲劇的歷史與現(xiàn)狀[J];南開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9年05期
【共引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旭霞;;元雜劇在世界的傳播與影響[J];大舞臺;2008年06期
2 葛海燕;;試析《哈華薩號臥鋪車廂》里的京劇元素[J];東岳論叢;2012年02期
3 張金良;祁淑玲;;桑頓·懷爾德與中國戲曲——兼評《百老匯的中國題材與中國戲曲》[J];電影文學(xué);2008年04期
4 王志英;周鶴;;從《國王與我》到《安娜與國王》看翻拍片的得與失[J];電影文學(xué);2012年01期
5 蘇水蓮;;簡析音樂劇巨作《悲慘世界》[J];大眾文藝(理論);2008年03期
6 周云龍;;表演“中國”:美國舞臺上的中國戲劇及其影響[J];福建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1年05期
7 朱驊;;1930年代前美國文學(xué)書寫的“文化中國”[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0年10期
8 梁燕;;中國京劇海外傳播的先驅(qū)——齊如山與梅蘭芳[J];國際漢學(xué);2012年02期
9 徐穎果;;美國華裔戲劇的歷史與劇團形式[J];華文文學(xué);2012年03期
10 周云龍;;主體的眼睛:美國戲劇的中國形象譜系[J];集美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2年01期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徐蔚;男旦:性別反串[D];廈門大學(xué);2007年
2 李穎;明清音樂記錄特征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xué);2008年
3 高源;李漁的整體戲劇觀念及其理論研究[D];山東大學(xué);2008年
4 康海玲;馬來西亞華語戲曲研究[D];廈門大學(xué);2008年
5 孫宗廣;從鄉(xiāng)土中國到現(xiàn)代中國[D];蘇州大學(xué);2008年
6 何麗麗;山東柳子戲音樂文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xué);2009年
7 朱驊;賽珍珠與何巴特的中美跨國寫作[D];復(fù)旦大學(xué);2010年
8 江棘;1919-1937:海外推介與中外對話中的戲曲藝術(shù)[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12年
9 陳學(xué)芬;自我與他者:當(dāng)代美華移民小說中的中美形象[D];河南大學(xué);2013年
10 胡斌;中西文化在戲劇中碰撞與交融[D];南京師范大學(xué);201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谷小龍;戲曲音樂劇研究[D];河南大學(xué);2011年
2 孔靜芳;表征與文化身份:黃哲倫劇本《新移民》、《蝴蝶君》和《黃面孔》的符號學(xué)解讀[D];蘭州大學(xué);2011年
3 王偉麗;從歌劇《圖蘭朵》到川劇《杜蘭朵》的聲樂文化探究[D];陜西師范大學(xué);2011年
4 王習(xí);從毛蟲到蝴蝶[D];復(fù)旦大學(xué);2011年
5 蔣秀云;中國古典戲劇在20世紀(jì)英國的傳播與接受[D];福建師范大學(xué);2011年
6 嚴(yán)文潔;民族傳統(tǒng)舞蹈服飾研究[D];蘇州大學(xué);2011年
7 徐蔚;跨越性別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D];福建師范大學(xué);2004年
8 盧婧潔;論趙健秀作品中對華裔男性刻板形象的解構(gòu)與華裔男性主體意識的重建[D];南京師范大學(xué);2004年
9 龔培蓓;幻覺中的幻覺[D];蘇州大學(xué);2006年
10 胡嚴(yán)艷;論《蝴蝶君》人物形象的心理結(jié)構(gòu)[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07年
,本文編號:13598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359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