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拜倫化的普希金”:俄國比較文學中的國際政治學考量
本文關(guān)鍵詞:“去拜倫化的普希金”:俄國比較文學中的國際政治學考量 出處:《廣東社會科學》2014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普希金 拜倫 敘事長詩 文學批評 人文學術(shù)中的國際政治學
【摘要】:比較文學在俄國,不僅歷史悠久,更重要的是有其研究立足點。這種情形在對普希金創(chuàng)作的研究實踐中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普希金作為俄羅斯民族詩人,他稍后于拜倫在浪漫主義之最基本和最典型的文體——敘事長詩之創(chuàng)作卓有貢獻,既有效顛覆了統(tǒng)治俄國文壇一個世紀之久的莊嚴頌詩體,又自如表達對俄國正統(tǒng)價值觀的懷疑。然而,面對普希金在故事情節(jié)的設(shè)置、故事主人公和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安排、敘述過程及省略等方面,和拜倫創(chuàng)作多有相似之尷尬,一向為俄羅斯民族主義所浸染的俄國知識界,開始是說普希金如何創(chuàng)造性學習拜倫,普希金去世后批評界變化為普希金創(chuàng)作如何具有獨創(chuàng)性,半個多世紀以后說普希金是如何避免拜倫的影響。原本答案明了的文學現(xiàn)象,變成了日趨復雜的學術(shù)話題,至今仍在延續(xù),根源于俄國比較文學——要揭示俄國文學在世界的地位、影響。在人文學術(shù)研究中滲透有國際政治學的考量,導致在對普希金的認知上,既有效闡釋出普希金作為俄羅斯民族詩人之意義,又限制了普希金真正成為全球性的詩人。
【作者單位】: 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
【基金】: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20世紀初俄羅斯思想史”(項目號11JJDGJW007)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I512.06
【正文快照】: 我們知道,普希金生前就被尊稱為“俄羅斯民族詩人”,———這肇始于果戈理《關(guān)于普希金的幾句話》;1850年代中期,隨著《普希金文集》的出版,著名作家和批評家阿波隆·格里高里耶夫《普希金去世之后的俄國文學之一瞥》所贊譽的“普希金就是我們的全部”,迅速在俄國深入人心。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寧新春;;論《葉甫蓋尼·奧涅金》中的拯救意識與隱逸情懷[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9期
2 鄧建中;“縱然死,也讓我在愛中死去”——普希金愛情詩歌對“死亡”的思考[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3 白文昌;;詩人普希金轉(zhuǎn)向小說創(chuàng)作之原因初探[J];俄羅斯文藝;2007年01期
4 張鐵夫;;普希金生前俄國的普希金評論[J];俄羅斯文藝;2009年02期
5 宋德發(fā);;面對永恒矛盾的普希金——普希金的“都市世界”與“自然世界”[J];俄羅斯文藝;2009年04期
6 許傳華;;普希金的語言形象——兼評維諾格拉多夫《普希金的語言》一書[J];俄羅斯文藝;2009年04期
7 林精華;;俄羅斯問題的西方表述——關(guān)于歐美俄蘇研究導論[J];俄羅斯研究;2009年03期
8 張鳳;;《葉甫蓋尼·奧涅金》的內(nèi)涵語碼分析[J];外國語言文學;2011年03期
9 陳訓明;俄羅斯普希金崇拜的形成與影響[J];貴州社會科學;2001年03期
10 林精華;;世界大國思想之提出與對自身文化經(jīng)典再詮釋——普希金之于“俄羅斯理念”意義的生成過程考[J];俄羅斯學刊;2013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邱靜娟;繼承與超越[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2 杜國英;19世紀俄羅斯文學中彼得堡的現(xiàn)代神話意蘊[D];黑龍江大學;2012年
3 周靚;俄國“純藝術(shù)”派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年
4 蔣桂芳;基于需要理論的青少年道德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范雪芬;普希金小說《驛站長》中的“浪子”原型及其文化闡釋[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2 沈云霞;普希金自由思想論[D];湘潭大學;2002年
3 王妍慧;普希金的圣經(jīng)情結(jié)[D];湘潭大學;2003年
4 朱洪文;普希金敘事文學的敘述學研究[D];湘潭大學;2004年
5 巢進文;普希金作品中的帝王形象[D];湘潭大學;2006年
6 杜艷麗;普希金童話詩新解[D];湘潭大學;2007年
7 湯林嶧;論普希金早期的酒神題材詩歌[D];湘潭大學;2007年
8 閔潔;由現(xiàn)代意識解讀《靜靜的頓河》的悲劇性[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9 杜敏;《黑桃皇后》與19世紀初俄國社會轉(zhuǎn)型[D];湘潭大學;2008年
10 趙憲彪;普希金筆下的莊園貴族形象[D];湘潭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峰;;漂泊中的拜倫與普希金[J];黃淮學刊(自然科學版);1997年03期
2 陳訓明;;唐璜形象的時空演變[J];貴州社會科學;2006年06期
3 蒙·哈爾蘭;陳耀球;;《科洛姆納的小房》的論戰(zhàn)思想[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3年01期
4 黃仕榮;;論普希金抒情詩的藝術(shù)風格[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01期
5 倪宗豪;普希金流放時期長詩創(chuàng)作主題管窺[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年01期
6 谷羽;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普希金抒情詩的時空結(jié)構(gòu)[J];俄羅斯文藝;1999年04期
7 陳訓明;話說《普希金秘密日記》[J];俄羅斯文藝;2000年02期
8 胡強;對世界普希金學的重要貢獻——評張鐵夫教授的《普希金與中國》[J];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年03期
9 雪屏;安東諾夫蘋果——系列小說《普希金酒館》之一[J];延河文學月刊;2003年05期
10 沈云霞;;紀念普希金210周年誕辰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綜述[J];外國文學研究;2009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堯;;論奧尼爾《詩人的氣質(zhì)》和《更莊嚴的大廈》中錯位的拜倫式想象[A];當代美國戲劇研究——第14屆全國美國戲劇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榮潔;;茨維塔耶娃的普希金[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3 韓惠俐;;皇村孕育詩歌的幼芽 苦難成就詩人的偉大——俄羅斯女詩人安娜·阿赫瑪托娃苦難的詩歌人生[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4 季甄馥;;瞿秋白《俄國文學史》的時代意義及其文學史觀[A];瞿秋白研究文叢(第一輯)[C];2007年
5 王宗琥;;也談白銀世紀[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6 韓勇;;《上尉的女兒》與《艾凡赫》[A];對外貿(mào)易外語系科研論文集(第一期)[C];1992年
7 韓惠俐;;皇村孕育詩歌的幼芽 苦難成就詩人的偉大——俄羅斯女詩人安娜·阿赫瑪托娃苦難的詩歌人生[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8 周錫山;;《水滸傳》和《艾凡赫》[A];水滸爭鳴(第二輯)[C];1983年
9 李辰民;;80—90年代俄羅斯的“契訶夫?qū)W”[A];外國文學論集——世紀末的探索與思考[C];1997年
10 張冰;;從一首四行詩的闡釋說起——為什幺說對俄羅斯只能信仰?[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葉延濱;好書是最早的老師[N];光明日報;2007年
2 龍飛;“你沒有任何過錯!”[N];中華讀書報;2002年
3 徐魯;俄羅斯的“管弦樂”[N];中華讀書報;2006年
4 陳訓明;誤讀與偽造普希金[N];中華讀書報;2002年
5 王樹福;從普希金到契訶夫:俄國民族戲劇的世紀轉(zhuǎn)型[N];文藝報;2011年
6 李惠芳;造偽大師安東·巴爾金與珍稀古籍《伊戈爾遠征記》[N];中華讀書報;2011年
7 谷羽;俄羅斯詩人與中國長城[N];中華讀書報;2007年
8 余鳳高;“黑桃皇后”伯爵夫人[N];中華讀書報;2007年
9 楊明明 李昕;俄羅斯浪漫主義的頂峰[N];吉林日報;2001年
10 田洪敏;俄羅斯文學意象[N];中國教育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莉;拜倫敘事詩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2 宋慶寶;拜倫在中國[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3 梁建東;埃德蒙·威爾遜的文學批評研究(1914-1950)[D];蘇州大學;2011年
4 陳彥旭;“我—它”與“我—你”[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5 劉文霞;“俄羅斯性”與“非俄羅斯性”[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6 梅穎;俄羅斯文學中的圣愚及圣愚式人物形象[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7 張靜;雪萊在中國(1905-1937)[D];復旦大學;2012年
8 徐立錢;穆旦與英國現(xiàn)代主義詩歌[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9 田星;羅曼·雅各布森詩性功能理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10 邱靜娟;繼承與超越[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健;“希臘形象”在拜倫詩歌中的體現(xiàn)、地位及其意義[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2 吳美瑛;普希金與俄羅斯莊園文化[D];中南大學;2013年
3 張文;拜倫詩歌中的東方想象與自我建構(gòu)[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4 史榮麗;黑暗王國中的生命悲歌[D];海南師范大學;2010年
5 唐樂;拜倫詩歌中的女性觀[D];南昌大學;2012年
6 馬勇;論《海盜》兼及拜倫自由反叛之英雄氣質(zhì)[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7 郭澤輝;論拜倫《唐璜》中所體現(xiàn)的女性觀[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鹿杰;拜倫與該隱傳統(tǒng)[D];西南大學;2012年
9 蔡玉玲;論普希金《四小悲劇》中的道德哲學內(nèi)涵[D];浙江大學;2013年
10 林思丞;話語權(quán)力與翻譯文學經(jīng)典的建構(gòu)[D];四川外國語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3123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312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