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藝術家的批評家》與哈特曼的解構主義批評
本文關鍵詞:《作為藝術家的批評家》與哈特曼的解構主義批評
更多相關文章: 批評的獨立性與創(chuàng)造性 批評與文學的同一性 解構主義
【摘要】:王爾德在《作為藝術家的批評家》一文中反駁了批評依附于創(chuàng)作的觀點,提出批評具有獨立性與創(chuàng)造性,從而消解了批評與創(chuàng)作的界限。哈特曼的解構主義批評理論也賦予了批評以獨立的地位,并認為文學批評正在越過界限成為文學。本文將借助哈特曼的解構主義批評,對王爾德的批評思想做后現(xiàn)代視角下的再審視。
【作者單位】: 華東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英國唯美主義思想中的道德精神”(13BWW006)
【分類號】:I109
【正文快照】: 一、引言《作為藝術家的批評家》(The Critic as Artist)是王爾德最重要的理論作品之一,本文試圖說明這一19世紀晚期的文論與杰弗里·哈特曼(Geoffrey Hartman)的解構主義批評之間遙相呼應的關聯(lián)與契合。有關王爾德的批評理論對現(xiàn)代文藝理論的前瞻性啟示,學者們已有研究。例如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盛寧;后結構主義的批評:“文本”的解構[J];文藝理論與批評;1994年02期
2 王鳳;;作為密德拉什的批評——杰弗里·哈特曼與猶太釋經(jīng)傳統(tǒng)[J];外國文學評論;2012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潘玉姝;;《時震》之后結構主義解讀[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3年05期
2 周霄;;杰弗里·哈特曼:一個超越解構的解構者[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
3 周宗鈔,張文軍;課程理論的后現(xiàn)代轉向[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4年Z1期
4 劉季春;;何以用“獨立成篇”取代“忠實”?——試談翻譯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J];上海翻譯;2013年01期
5 陳長利;;文學形式與原型復制[J];文藝理論研究;2008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萌;反抗與創(chuàng)造:杰弗里·哈特曼的文學批評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2 陳粵;解構與“誤差”[D];吉林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伍依蘭;解構批評在中國的流變[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2 王維;論愛倫·坡小說的神秘感[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3 黃慶;虛無“鏡像”中的“他者”[D];四川大學;2004年
4 陳薔;愛倫·坡小說對哥特式小說的承襲與發(fā)展[D];西南大學;2007年
5 劉濤;作為文學的批評[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6 魏青;“創(chuàng)造性”誤讀[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Lydia;;才子的神話[J];跨世紀(時文博覽);2007年10期
2 趙畫;;自深深處的光芒(外一篇)[J];福建文學;2010年02期
3 高帆;;王爾德童話的美[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年02期
4 ;王爾德(英文)[J];考試(高考英語版);2010年11期
5 薛家寶;試論王爾德喜劇中的現(xiàn)實主義因素[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年03期
6 崔海峰;關于美的價值和藝術的自律──王爾德與王國維美學觀的比較研究[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5期
7 張竹筠;以藝術的精神看待生命──談王爾德的童話美[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S1期
8 吳學平;易卜生與王爾德[J];外國文學研究;1997年02期
9 耿寧;郁達夫·王爾德·唯美主義[J];外國文學研究;1998年01期
10 張竹筠,張獻榮;以藝術的精神看待生命──談王爾德的童話美[J];河北學刊;1999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靜;;唯美的追求 至善的旨歸——從童話作品看王爾德的內(nèi)在道德向度[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楊文睿;;俏皮機智,輕松活脫——利用索振羽的幽默準則分析《認真的重要性》的幽默色彩[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3 趙凌河;;新文學現(xiàn)代主義思想理論解讀[A];繁榮·和諧·振興——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首屆學術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7年
4 徐學;;張愛玲的喜劇性與現(xiàn)代性——以其散文為例[A];2008年臺灣文學現(xiàn)代性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熊英;;從《一位女士的畫像》看亨利.詹姆斯的獨特審美觀[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王韻;;幽默乖訛的再現(xiàn)——兼評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兩個譯本[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7 周憲;;審美現(xiàn)代性的四個層面[A];探尋美與藝術——江蘇省美學學會(2001—2006)紀念文集[C];2006年
8 雷桂芹;周仕學;;碳種類對鎂碳復合儲氫材料性能的影響[A];第十三屆全國粉體工程及礦產(chǎn)資源高效開發(fā)利用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7年
9 ;《中國有色金屬學報》編輯委員會[A];2008年全國濕法冶金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10 ;2009年全國粉末冶金學術會議學術委員會[A];2009全國粉末冶金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梁永安;王爾德憑什么這樣紅?[N];解放日報;2010年
2 蘇福忠;讀點王爾德[N];中華讀書報;2000年
3 趙荔紅;悲愴的意義[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8年
4 云渚 編輯;世人折斷了他潔白的羽翼[N];中國圖書商報;2004年
5 趙武平;王爾德的先祖與后輩[N];中華讀書報;2002年
6 肖毛;一個在悲愴中尋找唯美的靈魂[N];中國圖書商報;2008年
7 安東尼奧·梅內(nèi)蓋蒂 譯 熊妤;保持生命純潔[N];光明日報;2011年
8 周家宸;愛爾蘭的天使[N];南方周末;2004年
9 臧棣;因他觸及文學的皮膚[N];中國圖書商報;2000年
10 舒晉瑜;詩人殉道者王爾德[N];中華讀書報;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張介明;王爾德唯美敘事的理論和實踐[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2 劉茂生;藝術與道德的沖突與融合[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3 吳學平;王爾德喜劇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4 朱彤;王爾德在現(xiàn)代中國的傳播與接受[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5 王林;論田漢的戲劇譯介與藝術實踐[D];復旦大學;2004年
6 張鍔;Homi Bhabha后殖民理論闡釋及其對翻譯研究啟示的案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顧梅瓏;審美主義及其在西方19世紀以來文學中的流變[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沈家樂;面具、中間境遇與世界圖景[D];浙江大學;2013年
9 吳康茹;熱拉爾·熱奈特修辭學思想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紫薇;論王爾德的女性主義思想[D];遼寧大學;2012年
2 陳星君;社會邊緣的狂歡:王爾德狂歡化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3 賈悅;論希利斯·米勒的解構主義批評與其意識批評的關系[D];北京大學;2011年
4 施翊磊;美之悖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5 馬春蕾;王爾德童話中的死亡觀之闡釋[D];河南科技大學;2011年
6 王萍;王爾德及其花花公子面具[D];河北大學;2009年
7 徐海華;中西方文學語境下的王爾德童話[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8 毛秋月;論《道林·格雷的畫像》中的藝術自主性[D];浙江大學;2011年
9 宋晗;一個悖論式的唯美主義者——論王爾德的《道連·葛雷畫像》[D];浙江大學;2004年
10 祝曉;王爾德的第三空間女性觀[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2862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286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