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敘事模式的超越——論20世紀西方經典現(xiàn)代主義小說中時間模式的變革
本文關鍵詞:傳統(tǒng)敘事模式的超越——論20世紀西方經典現(xiàn)代主義小說中時間模式的變革
【摘要】:傳統(tǒng)小說通常以"過去—現(xiàn)在—將來"的物理時間為敘事模式來藝術地展現(xiàn)客觀世界。"物理時間"的特征表現(xiàn)為"線性的,排列均勻的且不可逆轉的"。進入20世紀以來,現(xiàn)代的文學與此前五百年的傳統(tǒng)徹底決裂,作為小說背景要素之一的"時間"概念也逐步擺脫了其"線性的、排列均勻的且不可逆轉的"內涵束縛,逐步由背景化的坐標功能前景化為"心理時間"甚至成為小說要表達的主題。時間模式的變革有其深刻的哲學淵源和影響深遠的藝術價值,通過對"心理時間"等非"物理時間"在縱深方面的發(fā)掘和應用,西方經典現(xiàn)代主義小說作品以其無可比擬的豐富內涵實現(xiàn)了對傳統(tǒng)小說敘事模式的超越。
【作者單位】: 山東財經大學公共外語教學部;
【分類號】:I106.4
【正文快照】: 小說敘述模式是小說美學研究的重要領域,西方20世紀文論對敘事方式的研究尤其重視,其間出現(xiàn)的各種形式主義文論,特別是敘事學,將小說的敘事模式作為主要研究對象。而敘事學所涉及的傳統(tǒng)敘事模式如“順敘”“倒敘”“插敘”以及“橫斷面”“縱斷面”等都無一例外的和客觀時間模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能為;;康德意義:現(xiàn)代經驗主義的解讀與新路徑[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2 蔡洞峰;;論美育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意義和作用[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3 馮均科;關于實證會計研究的哲學反思[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4年02期
4 趙鳳平;現(xiàn)代西方哲學真理觀述評[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1997年04期
5 任智;新康德主義對心理學研究取向的影響[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4年01期
6 尚東濤;人的類特性的對象性存在視域論[J];東岳論叢;2001年02期
7 馬擁軍,徐福來,劉焱;如何看待“歷史”──兼論唯物史觀的歷史維度[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8 戚文藻;;柏格森直覺主義今議[J];福建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年01期
9 華學誠,柏亞東,王智群,趙奇棟,鄭東珍;就王念孫的同源詞研究與梅祖麟教授商榷[J];古漢語研究;2003年01期
10 周峗;;反思民間法研究中的社會實證法[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愛萍;第二國際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張建忠;唯物史觀視域中曼海姆知識社會學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李慶喜;胡繩哲學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4 徐海紅;生態(tài)勞動視域中的生態(tài)文明[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5 林印吉;睡蓮中的靈暈[D];中國美術學院;2011年
6 吳格非;薩特與中國新時期文學中人的“存在”探詢[D];蘇州大學;2003年
7 安道玉;論意識與意義[D];復旦大學;2004年
8 周麗昀;科學實在論與社會建構論比較研究——兼議從表象科學觀到實踐科學觀[D];復旦大學;2004年
9 褚洪啟;教育觀念的變革[D];北京師范大學;1994年
10 高家方;從“理性的顛倒”到“實踐的顛倒”[D];吉林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呂曉瑞;教育研究中的人文主義方法論述評[D];西南大學;2011年
2 李永利;尼采權力意志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3 藍曉丹;和諧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新視野[D];東華大學;2012年
4 查長蓮;魯迅與張愛玲比較論[D];安徽師范大學;2003年
5 宮維明;馬克思人學對西方人本主義的超越[D];安徽師范大學;2005年
6 白亮;教師生活:從職業(yè)倦怠走向幸福[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7 張小忠;20世紀西方歷史相對主義論析[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8 邊黎;如何裝扮“姑娘”?[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李寶祥;波普爾歷史思想再探析[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孟涵;哈代“威塞克斯”小說藝術風格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小敬;劉燕;;《呼嘯山莊》對時間實驗[J];語文學刊;2006年07期
2 唐源;;淺析影視藝術中的時間觀[J];當代藝術;2010年03期
3 徐麗華;陳紅;;尋找斯泰因創(chuàng)作與生活的連接點[J];時代文學(上半月);2011年06期
4 李素潔,鐘耀萍;心靈的漂泊者——凱瑟琳·林姆短篇小說《旅程》解讀[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5 李修群;時間觀的文化烙印探析[J];皖西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6 唐院;;空間時間與心理時間交織的詩意坐標網——莊偉杰《從家園來到家園去》解讀[J];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06年01期
7 賈錕;;安德列耶夫創(chuàng)作中的線性時間[J];外國文學評論;2007年04期
8 秦一竹;甄艷華;;弗吉尼亞·伍爾夫小說的敘事策略[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9 吳祖明;停滯的時間 孤獨的死亡─—論《百年孤獨》的時間意識[J];江漢大學學報;1997年05期
10 張林;線與時空[J];成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黃希庭;;未來時間結構的研究[A];全國第七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3年
2 王巖;;重現(xiàn)歷史真實的永存記憶——由國家話劇院演出的話劇《哥本哈根》談起[A];中國戲劇獎·理論評論獎獲獎論文集[C];2009年
3 陳惠容;關月嫦;張巧艷;;門診服務流程管理模式的研究[A];中華醫(yī)院管理學會2005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4 李世華;;崇拜現(xiàn)象的基本原理探討[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濟發(fā)展(下冊)[C];1999年
5 呂厚超;黃希庭;;大學生過去時間洞察力量表的編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6 付全;梁承謀;徐文全;;優(yōu)秀擊劍運動員運動決策測試系統(tǒng)V1.0的研制[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2004年
7 周柳;;時距估計的實驗范式與理論模型[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8 黃曼君;;人·泛神論·浪漫主義藝術——郭沫若前期詩歌思想與藝術綜論[A];郭沫若史學研討會論文集[C];1986年
9 張力;滕西群;;參照自我的時間之旅——自我加工對時距知覺的影響[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康毅;《浪漫的事》是女性戲嗎?[N];中國婦女報;2004年
2 孫英;智者心中的真善美[N];光明日報;2004年
3 高媛;《尤利西斯》改變了我的閱讀觀[N];中國保險報;2004年
4 ;教師作用半徑過長 學生發(fā)展時空太小[N];中國成人教育信息報;2001年
5 鄧金明;談文學翻譯“必求之于美學”[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1年
6 本報記者 張超;3D電影之后,我們看什么?[N];科技日報;2010年
7 本報記者 王影;問題少年 不是孩子惹的禍[N];鄭州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楊學民;現(xiàn)代性與臺灣《現(xiàn)代文學》雜志小說[D];復旦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江艷;論伍爾夫意識流小說的心理時間結構[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2 曹寧寧;心理時間的時空波動形態(tài)初探[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秦一竹;心理與現(xiàn)實的完美結合[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1年
4 柳莉蕊;穿越時光的隧道[D];河北大學;2004年
5 韓淑香;弗吉尼亞·伍爾夫《一間自己的屋子》中的現(xiàn)代主義時間觀[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6 丁美紅;《到燈塔去》中的主觀性小說創(chuàng)作[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7 王南;一個茶杯涌現(xiàn)的世界[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李秀杰;《洪堡的禮物》中敘事時間的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9 張春英;論《小鎮(zhèn)畸人》中的時空模式[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8年
10 劉穎潔;《追憶似水年華》中的時空建構[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2788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278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