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與“歐洲的沒落”——黑塞論“俄羅斯靈魂”
本文關鍵詞:俄羅斯與“歐洲的沒落”——黑塞論“俄羅斯靈魂”
【摘要】:1946年諾貝爾獎得主赫爾曼·黑塞把"俄羅斯靈魂"闡釋為原始基督精神的體現(xiàn),即愛、信仰和受苦的精神。他認為這種精神正是歐洲理性和物質文明發(fā)展到極致之后的精神故鄉(xiāng),是歐洲走向新生的老師。黑塞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未來人"形象身上看到原始基督精神,也看到對傳統(tǒng)道德和舊秩序的破壞力量,它們促使舊歐洲的沒落,也意味著新歐洲的誕生。黑塞出于對現(xiàn)代文明的反思,主要把俄羅斯文化理解為歐洲的拯救者,雖然對政治國家意義上的俄國持否定態(tài)度,但他能以寬容之心接納它的存在。
【作者單位】: 湘潭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湖南省教育廳優(yōu)秀青年項目《赫爾曼·黑塞政論文集研究》(項目編號:14B179)
【分類號】:I512.06
【正文快照】: 引言俄羅斯似乎從來沒有在完全的意義上被歐洲接納過,對歐洲來說,它一直是作為一個“他者”的形象存在的。大體上看,從彼得大帝改革始,俄一度受歐洲青睞;但自神圣同盟以來,尤其是十月革命之后,俄國因其帝國的“野心”或“布爾什維克之毒”而被歐洲視為威脅。而另一方面,早在法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弗謝沃洛德·巴格諾;劉文飛;;西方的俄國觀[J];外國文學評論;2012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劉文飛;;米爾斯基和他的《俄國文學史》[J];俄羅斯研究;2012年03期
2 張經(jīng)武;;需要珍視的“礦藏”:廣西電影文化資源[J];創(chuàng)新;2014年04期
3 楊輝;;“充分交換論”釋義——經(jīng)濟學的社會基礎和內在邏輯[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5期
4 田飛龍;;施米特對魏瑪憲制的反思及其政治憲法理論的建構[J];南京大學法律評論;2014年01期
5 劉文飛;;小說、文學與民族的文化崛起——以托爾斯泰的《戰(zhàn)爭與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為例[J];外文研究;2013年01期
6 陳陽;;文化進化論與唯物史觀:從進步的觀點看[J];學術交流;2014年04期
7 周長雨;;圣母崇拜對俄羅斯國民性格的影響[J];西伯利亞研究;2014年02期
8 柯澤;宗益祥;;信息文明的哲學啟示——一種傳播哲學的反思(上)[J];文化與傳播;2013年05期
9 柯澤;宗益祥;;信息文明的哲學啟示——一種傳播哲學的反思(下)[J];文化與傳播;2013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楊麗娟;20世紀上半期中國的“蘇俄通訊”研究[D];揚州大學;2013年
2 胡瑩;福斯特生態(tài)學馬克思主義思想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3年
3 教佳怡;本雅明政治哲學思想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3年
4 楊其勇;回族學生民族道德行為檢視與治理[D];西南大學;2013年
5 高占春;世界文明形態(tài)多樣性視域下的“中國模式”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6 陳陽;文化進化論批判[D];黑龍江大學;2014年
7 周一駿;選擇性雙重本體論[D];華東師范大學;2014年
8 鄭東艷;列寧文化觀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巴亮;埃德蒙·威爾遜俄國文學觀初探[D];蘇州大學;2013年
2 胡曉波;區(qū)域教育現(xiàn)代化指標體系構建研究[D];寧波大學;2013年
3 周卓;多元史觀在中學歷史教育中的運用與反思[D];湖南師范大學;2014年
4 王瑩瑩;西方音樂何以能“世界化”初探[D];西安音樂學院;2014年
5 楊水遠;雅斯貝爾斯悲劇理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年
6 楊莉莉;俄羅斯東部地區(qū)國際合作開發(fā)中文化因素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4年
7 姜麗君;論高爾基中期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俄羅斯民族性格[D];黑龍江大學;2014年
8 曾紅;1881-1904年美國對俄國象征形象的重建[D];山東大學;2014年
9 叢杰;蒙古國立大學孔子學院中國文化傳播個案研究[D];山東大學;2014年
10 謝家慶;19世紀俄國實踐哲學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4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霞;試析黑塞小說中的道家思想[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2 曹霞;論黑塞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道家思想[J];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3 詹春花,張弘;黑塞在解放前中國譯介情況的補遺[J];中國比較文學;2005年02期
4 張弘;;黑塞的“通向內在”之路與東方智慧[J];外國文學評論;2007年03期
5 李世琦;;赫爾曼·黑塞在當代世界的意義[J];荊門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8期
6 馬劍;;赫爾曼·黑塞的哲學信仰[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9年S1期
7 吳華英;肖燕芳;;拷問生存困境——對黑塞小說的一種整體解讀[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8 羅紅;;黑塞《席特哈爾塔》中的宗教信仰[J];宜賓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9 王靜;;探索精神的成長之路——黑塞教育小說的主題分析[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10 王靜;;黑塞教育小說研究:理想教育與精神自救[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世琦;;赫爾曼·黑塞書信的思想和藝術價值[A];第十七屆中外傳記文學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玲;詩畫一體的黑塞[N];光明日報;2013年
2 李世琦;感慨良多說黑塞[N];文藝報;2007年
3 本報書評人 云也退;那尋找光明的黑塞的眼睛[N];中華讀書報;2007年
4 祝鳳鳴;赫爾曼·黑塞的中國情結[N];中華讀書報;2011年
5 廖心可 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黑塞與李白的精神碰撞[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6 謝瑩瑩;赫爾曼·黑塞:譜寫心靈的朝圣者之歌[N];文藝報;2013年
7 晴川;“荒原狼”追蹤[N];國際經(jīng)貿消息;2002年
8 本報記者 康慨;九十三歲法國老革命出書抨擊時弊[N];中華讀書報;2010年
9 河西;黑塞的東方[N];中華讀書報;2008年
10 吉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夢海;赫爾曼·黑塞作品中的中國音樂[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詹春花;黑塞與東方[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夏光武;黑塞作品在美國的接受與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倪曉雨;黑塞中年危機時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丁睿姝;回歸精神家園的橋梁:黑塞作品中的中國文化典故[D];暨南大學;2007年
3 趙莉娟;黑塞小說中的多重“沖突”及其彌合[D];西北民族大學;2012年
4 馬超俊;從道家哲學方面試析黑塞作品中的中國元素[D];西南交通大學;2013年
5 陳琳娜;論黑塞早中期小說中的女性救贖[D];江南大學;2013年
6 馬濤;黑塞小說的對話性[D];武漢大學;2005年
7 陳榕;論黑塞作品“寬容”主題中的道家思想影響[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8 孫娜娜;解讀黑塞中期作品中的女性引領者形象[D];南京大學;2013年
9 孫春鳳;自我蛻變之旅[D];江南大學;2009年
10 吳華英;向死而生[D];湘潭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1935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193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