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伍爾夫與列斐弗爾的“1910年左右”

發(fā)布時間:2017-11-15 08:14

  本文關鍵詞:伍爾夫與列斐弗爾的“1910年左右”


  更多相關文章: 伍爾夫 列斐弗爾 印象派繪畫


【摘要】:1924年弗吉尼亞·伍爾夫在《班奈特先生和布朗太太》中宣稱:1910年12月左右,人的性格變了。整整半個世紀之后,列斐弗爾在《空間的生產》一書中提醒我們說:在1910年左右某種空間崩潰了。伍爾夫和列斐弗爾都將1910年視為發(fā)生某種變化的分界,這只是某種巧合呢,還是有某種必然聯(lián)系?本文通過分析1910年左右的社會發(fā)展歷史背景,理解伍爾夫所投身的小說敘事革新以及列斐弗爾所闡釋的社會空間理論,認為兩者關于1910年左右"人的性格的變化"和"某種空間的崩潰"的論斷與現(xiàn)代先鋒派藝術關系密切,并且認為根據(jù)社會空間理論關于空間生產與再生產的論述,兩種論斷的內涵其實是一致的。
【作者單位】: 寧夏大學外國語學院;天津師范大學;
【分類號】:I109.4
【正文快照】: 1924年,弗吉尼亞?伍爾夫在劍橋異端俱樂部宣讀的一篇講稿《班奈特先生和布朗太太》中說:“在1910年12月左右,人的性格變了!雹龠@一說法引發(fā)了評論界對現(xiàn)代主義階段劃分的爭議,啟發(fā)了研究1910年左右布魯姆斯伯里文化圈的學者,更是蘇格蘭現(xiàn)代主義研究組織與英國現(xiàn)代主義研究協(xié)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玉蔚;愛的選擇——解讀伍爾夫的小說《黑夜與白天》[J];名作欣賞;2003年08期

2 盛寧;關于伍爾夫的“1910年的12月”[J];外國文學評論;2003年03期

3 馬小豐;伍爾夫小說的背景分析[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4 張薇;論伍爾夫小說的詩化[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5 蘭守亭;論伍爾夫小說中的悲觀意識[J];天中學刊;2003年06期

6 武躍速;伍爾夫小說中的生命意義訴求[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7 茍麗梅;解讀伍爾夫《墻上的斑點》的思想蘊含[J];社科縱橫;2004年04期

8 程爽,孫冬;試析生活對弗吉尼亞·伍爾夫寫作的影響[J];學海;2004年04期

9 李曉文;;再論伍爾夫的婦女寫作觀[J];湖南稅務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4期

10 袁素華;;論伍爾夫的“重要瞬間說”[J];當代文壇;2006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劉璐;;無韻詩章:論伍爾夫小說的詩化特質[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呂雪梅;;解話中畫,理文中紋 解讀伍爾夫《海浪》中的立體主義敘事實驗[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3年年會暨海峽兩岸翻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3 陳靜;;挖掘人物背后的隧洞——評弗·伍爾夫《達洛衛(wèi)夫人》的意識流技巧[A];江西省文藝學會2003年年會論文集[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王慧卿;德國總統(tǒng)懸而未決 伍爾夫能否如愿[N];第一財經日報;2010年

2 武炳新;流動著的伍爾夫[N];中國郵政報;2002年

3 本報駐柏林記者 柴野;德國總統(tǒng)麻煩大了[N];光明日報;2012年

4 楊莉馨;貝爾繪畫藝術對伍爾夫小說的影響[N];文藝報;2012年

5 本報駐柏林記者 王懷成;靚麗時尚的德國第一夫人[N];光明日報;2010年

6 ;《伍爾夫報告》與英國司法改革[N];人民法院報;2001年

7 劉鵬凱;充滿詩意的寫作[N];海南日報;2004年

8 柳已青;《伍爾夫傳》:凋零于水中的英格蘭百合[N];安徽經濟報;2006年

9 閻立 孔德琴(作者單位分別為合肥工業(yè)大學、淮南師范學院);從《簡·愛》到伍爾夫[N];光明日報;2004年

10 本報駐德國記者 劉華新;伍爾夫當選德國總統(tǒng)[N];人民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李紅梅;伍爾夫小說的敘事藝術[D];蘇州大學;2006年

2 呂洪靈;情感與理性[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毛繼紅;尋找有意味的形式[D];河南大學;2002年

4 潘建;弗吉尼亞·伍爾夫:性別差異與女性寫作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麗平;伍爾夫小說理論探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2 劉愛琳;論伍爾夫意識流小說理論及創(chuàng)作實踐[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3 劉燕;論伍爾夫在《海浪》中的生態(tài)意識[D];山東大學;2012年

4 王慧;從賽普蒂默斯解析弗吉尼亞·伍爾夫[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5 杜揚晨;伍爾夫在《遠航》中矛盾的帝國主義情結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6 蔡瑋;失落中的探尋與懷疑[D];浙江大學;2010年

7 趙茜;伍爾夫小說的象征體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8 馬亭亭;弗吉尼亞·伍爾夫新論[D];山東大學;2006年

9 李成鳳;尋求和諧[D];山東大學;2007年

10 許春芳;瘋狂及其隱喻[D];復旦大學;2011年

,

本文編號:118902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18902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b7b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