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對哈代的譯介與接受
發(fā)布時間:2017-11-08 09:30
本文關(guān)鍵詞:徐志摩對哈代的譯介與接受
【摘要】:托馬斯·哈代是徐志摩十分崇敬和景仰的作家。在南開暑假學校講學時,徐志摩曾對他的學生說過:“哈代是現(xiàn)存作家中最偉大的一個……我覺得讀他一冊書比受大學教育四年都要好!睆闹形覀兛梢钥闯鲂熘灸臒釔、仰慕之情。徐志摩作為第一個向中國讀者譯介哈代,第一個把哈代的詩歌翻譯成中文,第一個把Hardy翻譯成現(xiàn)代通用的“哈代”,第一個也是中國文壇唯一一個與哈代本人會面交流的中國詩人,他于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首次在中國掀起了一陣哈代研究之風,為后來學者研究“哈代在中國”奠定了基礎(chǔ),同時其本人與哈代的文學姻緣也構(gòu)成了學者們考查、研究的對象。徐志摩在向中國讀者譯介哈代的過程中,汲取著哈代的文學素養(yǎng),并自覺不自覺地接受著哈代對他詩學思想和詩歌創(chuàng)作技巧方面的影響。本文在綜合前面學者、專家的看法、觀點的基礎(chǔ)上,擬對徐志摩在譯介、接受哈代過程中的各個因素加以考查,系統(tǒng)梳理、分析徐志摩對哈代的譯介與接受情況,主要分析闡述了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以及徐志摩個人的文學素養(yǎng)等。徐志摩深受哈代影響首先體現(xiàn)在對其深刻哲學思想,即被一般世人所謂的“悲觀論、宿命論”的積極體驗和理解接受上。但是,徐志摩并沒有一味停留在哈代的思想里,而是在受到哈代啟迪的基礎(chǔ)上,超越、穿透了“倔強的疑問”,用自己的詩歌開始了對現(xiàn)實社會、人生的現(xiàn)代主義觀照。其次,,在具體的詩歌創(chuàng)作藝術(shù)上,徐志摩也對哈代有所借鑒和吸收,本文主要嘗試探討了其中四個方面:形式的變化、格律的創(chuàng)新、反復手法以及對白與獨白手法的運用。雖然說徐志摩在詩歌藝術(shù)上呈現(xiàn)的這些特征并不完全是對哈代詩歌借鑒、吸收的結(jié)果,但是,哈代詩歌對他的影響是其中不可忽略的一個重要方面。同時,徐志摩在具體運用其中一些手法、技巧時,也不是一味套用,而是結(jié)合中國詩歌語言的藝術(shù)特色,進行了一些創(chuàng)新性改造,從而豐富了自己的詩歌特征。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I207.25;I561.07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戴擁軍,張德讓;“五四”文化語境與徐志摩的翻譯[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2 林柳生;黃瑤妮;;徐志摩與哈代詩歌的共通性研究[J];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3 劉介民;從“一出戲”到“人生趣劇”——徐志摩與哈代[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4 王蕾;;徐志摩的哈代情結(jié)[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5 姚璐璐;;哈代與徐志摩:倔強的疑問[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6 何愛英;;高山流水遇知音——托馬斯·哈代與徐志摩[J];世界文化;2010年06期
7 付悅;;從哈代詩歌翻譯看徐志摩的翻譯思想[J];文教資料;2010年13期
8 趙峻;;徐志摩與哈代的文學因緣[J];學海;2008年03期
9 陳義海;“精神之父”的“精神滲透”——徐志摩詩歌與哈代詩歌比較研究[J];鹽城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3期
本文編號:11565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156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