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性理論與文本運用
本文關鍵詞:互文性理論與文本運用
更多相關文章: 普魯斯特 蘭娜 互文性理論 文本意義 美國大選 巴馬 文學世界 敘事者 弗美爾 奧妮
【摘要】:正我遲到了一會兒,請大家原諒!因為剛才是一個很重要的時刻,與美國大選有關,也與世界歷史的發(fā)展有關。我是為了聽一會兒剛當選的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的演講。主持人褚孝泉教授剛才給我們講了當下經(jīng)驗和未來記憶,以及關聯(lián)兩者的橋梁。我聽他發(fā)言時心想,我今天的瑪?shù)绿m娜點心就是奧巴馬總統(tǒng)了。因為根據(jù)普魯斯特賦予這個點心的特殊意義,我們可以把我們所經(jīng)歷的特殊事件稱為瑪?shù)绿m娜點心。在奧巴馬身上,我不僅看到一個大國總統(tǒng),還看到我
【作者單位】: 法國巴黎第七大學;復旦大學中文系;
【關鍵詞】: 普魯斯特;蘭娜;互文性理論;文本意義;美國大選;巴馬;文學世界;敘事者;弗美爾;奧妮;
【分類號】:I565.074
【正文快照】: 我遲到了一會兒,請大家原諒!因為剛才是一個很重要的時刻,與美國大選有關,也與世界歷史的發(fā)展有關。我是為了聽一會兒剛當選的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的演講。主持人褚孝泉教授剛才給我們講了當下經(jīng)驗和未來記憶,以及關聯(lián)兩者的橋梁。我聽他發(fā)言時心想,我今天的瑪?shù)绿m娜點心就是奧巴馬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朱莉婭·克里斯蒂娃;黃蓓;;互文性理論對結構主義的繼承與突破[J];當代修辭學;2013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張穎;;符號系統(tǒng)的主體與他者:論本維尼斯特對克里斯蒂娃的影響[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06期
2 陳建軍;;符號學背景下“歐化句式”互文性新解[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5期
3 譚學純;;融入大生態(tài):中國修辭學研究突圍十年回顧與反思——基于廣義修辭觀的學術邏輯和學術實踐[J];當代修辭學;2014年02期
4 祝克懿;;文本解讀范式探析[J];當代修辭學;2014年05期
5 殷禎岑;;語篇意義結構的穩(wěn)定性——互文式閱讀的語篇視角分析[J];當代修辭學;2014年05期
6 劉斐;;漢語推理互文研究[J];當代修辭學;2014年05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殷彬;李寶峰;;普魯斯特:為了拯救而追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9期
2 陳靜;;戀愛中的斯萬之痛苦——淺析普魯斯特的《斯萬之戀》[J];法國研究;2010年03期
3 何紅梅;;論普魯斯特的閱讀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1期
4 舒羽;;普魯斯特三題[J];名作欣賞;2012年16期
5 張新木;;普魯斯特的美學空間[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5期
6 黃葒;;重現(xiàn)的普魯斯特[J];讀書;2013年08期
7 韓滬麟;;普魯斯特的《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定譯名始末[J];中國翻譯;1988年03期
8 張旭東;;“拯救是我個人的展現(xiàn)” 普魯斯特與歷史哲學[J];讀書;1989年Z1期
9 曾艷兵;一張精心編制的時間巨網(wǎng)——論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J];當代外國文學;1994年04期
10 河西;;普魯斯特:找尋失去的時光[J];花城;2009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周靜雨;;尋找普魯斯特筆下的自然景色美[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2年會論文集[C];2012年
2 方三華;袁玉梅;張緯萍;李成檀;魏爾清;;普魯斯特對人臍靜脈內(nèi)皮細胞缺糖低氧損傷的保護作用[A];中國藥理學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全國藥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沈大力;踏著瑪塞爾·普魯斯特的足跡[N];文藝報;2013年
2 彭倫;使勁打開殼,發(fā)現(xiàn)里面閃光的內(nèi)容[N];深圳商報;2004年
3 賈曉偉 ;普魯斯特:時間之鏡開裂前后[N];北京日報;2012年
4 劉錚;普魯斯特是怎么讀書的[N];東方早報;2013年
5 早報記者 石劍峰;讀普魯斯特時,請放慢呼吸[N];東方早報;2013年
6 本報見習記者 朱燁洋;周克希:仍在追尋逝去的時光[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傅小平;周克希:在翻譯里,追尋逝去的時光[N];文學報;2012年
8 涂衛(wèi)群;他真的能夠改變我們的生活嗎?[N];大眾科技報;2001年
9 葉兆言;擁抱似水年華[N];中華讀書報;2004年
10 ;在自信和存疑中前行[N];中華讀書報;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鐘麗茜;回憶與存在[D];浙江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陽;普魯斯特小說的內(nèi)部構成[D];河北大學;2011年
2 葉亮;普魯斯特的符號[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3 秦潤洲;尋找時間的歷程[D];四川大學;2006年
4 柳婷;逆流的勇氣[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5 呂翠;剎那芳華 永恒綻放[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6 楊寧;論《追憶似水年華》的小說藝術[D];西北大學;2002年
7 劉小飛;《追憶似水年華》在中國[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8 丁o,
本文編號:10738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073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