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文學理論論文 >

辜鴻銘的《論語》英譯本的復調(diào)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30 17:02

  本文關(guān)鍵詞:辜鴻銘的《論語》英譯本的復調(diào)性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論語》 辜鴻銘 巴赫金 復調(diào)性研究


【摘要】:辜鴻銘精通中西文化,是我國晚清著名的學者和翻譯家,翻譯了儒家四書中的《論語》、《中庸》和《大學》,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將儒家經(jīng)典獨立翻譯成英文的中國人。 他的《論語》英譯本發(fā)行于1898年,并獲得了1913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在譯文中辜鴻銘略譯了大多數(shù)的人名和地名,引用國外著名學者的話作為注釋。目前國內(nèi)譯界多從后殖民地或闡釋學視角對辜鴻銘此翻譯方法進行研究,認為這是其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一種妥協(xié)。 復調(diào)源于音樂術(shù)語,指音樂上的多聲現(xiàn)象。巴赫金首次將復調(diào)用于文學研究,并探討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復調(diào)性,認為其整部作品就是一場復調(diào)對話。復調(diào)具有三個特性:主體性,對話性和未完成性。在復調(diào)的世界里,所有主人公均具有其獨立的意識,與作者進行著對等的對話。由于主人公能夠表達自己的思想,總是進行著與自我或與作者的思想爭論,因此復調(diào)世界里的對話總是在進行,不會結(jié)束。 本文將復調(diào)理論應(yīng)用于辜鴻銘的《論語》英譯本研究,認為整個譯本就是一場復調(diào)對話,具體分析了譯文的三個復調(diào)特性!墩撜Z》及其作者、譯者和讀者在譯文中均具有主體性;譯文中關(guān)于人名、地名的翻譯具有對話性,包含了三種對話:譯者和讀者間的對話,即異化,譯者和《論語》間的對話,即歸化,《論語》,譯者和讀者間的三方對話,即文化層面上歸化和語言層面上異化的辯證結(jié)合;由于《論語》本身意義的開放性,無論是其語內(nèi)翻譯,即古文和白話文的轉(zhuǎn)換,還是其語間翻譯,即中文和英文的轉(zhuǎn)換,都體現(xiàn)了復調(diào)的未完成性,永無止境。 辜鴻銘專有名詞略譯和述譯的翻譯方法塑造了一個復調(diào)世界,使得其譯文立體化,有助于國外讀者接受儒家思想。
【關(guān)鍵詞】:《論語》 辜鴻銘 巴赫金 復調(diào)性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東華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H315.9;I046
【目錄】:
  • Acknowledgements5-6
  • Abstract6-8
  • 摘要8-9
  • Contents9-10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0-13
  • 1.1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hesis10-11
  • 1.2 Framework of the Thesis11-13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3-18
  • 2.1 Translation Studies Based on Bakhtin's Theory of Dialogue13-14
  • 2.2 Studies of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Analects14-16
  • 2.3 Studies of Ku Hung-ming's Translation of The Analects16-18
  • Chapter 3 Theoretical Perspective18-27
  • 3.1 Definition of Polyphony18-19
  • 3.2 Characteristics of Polyphony19-22
  • 3.3 Translation as a Polyphonic Dialogue22-27
  • 3.3.1 Subjectivity of Translation22-24
  • 3.3.2 Dialogicality of Translation24-25
  • 3.3.3 Unfinalizability of Translation25-27
  • Chapter 4 Subjectivity of Ku's Translation of Th Analects27-38
  • 4.1 Subjectivity of The Analects27-30
  • 4.2 Subjectivity of the Translator30-33
  • 4.3 Subjectivity of the Readers33-38
  • Chapter 5 Dialogicality of Ku's Translation of Th Analects38-53
  • 5.1 The Dialogue between the Readers and the Translator39-44
  • 5.2 The Dialogue between The Analects and the Translator44-45
  • 5.3 The Dialogue among The Analects,the Translator and the Readers45-53
  • Chapter 6 Unfinalizability of Ku's translation of The Analects53-58
  • 6.1 Unfinalizability of 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of The Analects53-55
  • 6.2 Unfinalizability of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of The Analects55-58
  • Chapter 7 Conclusion58-61
  • References61-6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邸愛英;;對漢字的癡迷 對孔子的信仰——龐德的《論語》翻譯[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9年06期

2 周啟超;復調(diào)[J];外國文學;2002年04期

3 劉雪芹;;典籍復譯的危機——《論語》英譯二百年(1809~2009)之啟示[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4 高培華;;“君子儒”與“小人儒”新詮[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5 羅選民;論文化/語言層面的異化/歸化翻譯[J];外語學刊;2004年01期

6 劉鵬;;辜鴻銘的儒教觀及對其儒經(jīng)翻譯的影響[J];山東社會科學;2009年07期

7 田怡俊;包通法;;辜鴻銘譯者文化身份與翻譯思想初探[J];上海翻譯;2010年01期

8 馬永良;張尚蓮;;對話主義與意象翻譯中的他性解讀[J];上海翻譯;2010年04期

9 朱寶鋒;;辜鴻銘的翻譯思想初探[J];世界文學評論;2007年01期

10 魏曉紅;李清源;;典籍英譯中的文化語境順應(yīng)研究[J];外語教學;2010年02期

,

本文編號:76049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76049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4306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