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身份的建構(gòu):林譯《浮生六記》譯者主體性探究
本文關(guān)鍵詞:文化身份的建構(gòu):林譯《浮生六記》譯者主體性探究
【摘要】:翻譯是一種跨文化交際的過程,而譯者則在兩種不同文化中穿行,是翻譯的橋梁,并在文化轉(zhuǎn)換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長期以來,,在傳統(tǒng)的翻譯觀中,譯者一直隱藏在原文和作者的影子下,直到70年代,在翻譯的文化轉(zhuǎn)向后,譯者在翻譯中的主體地位逐漸突顯出來,譯者主體性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guān)注。 眾所周知,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并非是絕對中立的。他會將自身的文化印記融入到譯文中,進而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譯者的文化身份和譯者主體性緊密聯(lián)系,亦是其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譯者不同的文化身份對翻譯的過程和最終結(jié)果都有重大而直接的影響。因此,通過對譯者文化身份的探究,可以使我們更好地理解譯者主體性對譯文造成的影響,進而使翻譯效果最優(yōu)。 本文采用描述的方法,在文化身份建構(gòu)的視角下重新審視譯者主體性。與此同時,本文借助《浮生六記》林譯本為案例研究,詳細闡釋和論述作者的觀點并通過5個章節(jié)來討論文化身份建構(gòu)視角下,譯者主體性對翻譯過程和結(jié)果的重要影響。
【關(guān)鍵詞】:文化身份 譯者主體性 浮生六記
【學(xué)位授予單位】:沈陽師范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H315.9;I046
【目錄】:
- Acknowledgments6-7
- Abstract7-9
- 摘要9-13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3-18
- 1.1 The Background of the Study13-14
- 1.2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14-15
- 1.3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5-16
- 1.4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6-18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8-39
- 2.1 An Introduction to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18-28
- 2.1.1 Historical View on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18-22
- 2.1.2 The Definition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22-26
- 2.1.3 Previous Studies on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26-28
- 2.2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under the Cultural Study28-33
- 2.2.1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29
- 2.2.2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29-31
- 2.2.3 Cultural Representation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31-33
- 2.3 Studies on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from Cultural Identity33-35
- 2.4 Studies on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from Reconstructing Cultural Identity35-39
- 2.4.1 National Identity of the Translator35-36
- 2.4.2 International Identity of the Translator36
- 2.4.3 Regional Identity of the Translator36-37
- 2.4.4 Target-Group Identity of the Translator37-39
- Chapter 3 Cultural Identity and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of Lin Yutang39-54
- 3.1 Brief Introduction to Lin Yutang39-40
- 3.2 Reconstructing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Lin Yutang40-48
- 3.2.1 National Identity40-43
- 3.2.2 International Identity43-45
- 3.2.3 Regional Identity45-47
- 3.2.4 Target-Group Identity47-48
- 3.3 Effects of Lin Yutang’s Cultural Identity on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48-54
- 3.3.1 Cultural Attitude49-50
- 3.3.2 Translation Intentions50
- 3.3.3 Aesthetic Attitude50-54
- Chapter 4 Presentation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he Six Chapter of a Floating Life54-80
- 4.1 Presentation in the Choice of Text54-56
- 4.2 Presentation in Cultural Choices56-65
- 4.2.1 Cultural Compensation56-60
- 4.2.2 Cultural Borrowing60-62
- 4.2.3 Cultural Substitution62-65
- 4.3 Presentation in Flexible Translation Strategies65-71
- 4.3.1 Effects of Foreignization66-68
- 4.3.2 Effects of Domestication68-71
- 4.4 Presentation in Language Features71-80
- 4.4.1 Choice of words and Expressions71-74
- 4.4.2 Figure of Speech74-76
- 4.4.3 Culture-Loaded Expressions76-80
- Chapter 5 Conclusion80-84
- 5.1 Major Findings80-82
- 5.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82-83
- 5.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83-84
- References84-8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波;譯者地位邊緣化成因及其對策初探[J];國外外語教學(xué);2004年01期
2 張東秋;;翻譯標(biāo)準(zhǔn)與譯者主體性的關(guān)系[J];延邊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7年04期
3 吳建;張韻菲;;理性范式的轉(zhuǎn)換與譯者主體性的嬗變[J];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9年03期
4 魏笑可;修永梅;;女性主義視角下的女性譯者主體性——析朱虹譯《今天沒有太陽》[J];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0年05期
5 李明;;譯者主體性在旅游景點翻譯中的體現(xiàn)[J];南昌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11年01期
6 溫弘;;從唯物辯證法角度看翻譯主體[J];作家;2011年04期
7 周景剛;;譯者主體性的文化視角[J];文教資料;2006年23期
8 李曉巖;;女性主義與譯者主體性[J];安徽文學(xué)(下半月);2008年02期
9 王曉敬;楊琪;;文學(xué)翻譯中譯者的創(chuàng)造性叛逆[J];林區(qū)教學(xué);2008年08期
10 莊國衛(wèi);;從譯者主體性看奧斯卡獲獎影片的譯名[J];電影評介;2008年2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張晶;;從女性主義視角看譯者主體性——淺談《紫顏色》男女譯者的譯作特征[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孔燕;;從文化角度看譯者主體性的發(fā)揮[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學(xué)術(shù)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11年會論文集第二輯[C];2011年
3 劉莉;;詩歌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學(xué)術(shù)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11年會論文集第二輯[C];2011年
4 阮晶;;譯者主體性及其在翻譯選材中的體現(xiàn)[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06年年會暨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5 廖春蘭;;變譯與譯者主體性[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一輯)[C];2007年
6 劉元元;;女性主義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09年年會暨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王玉玨;;論譯者主體性在典故翻譯中的體現(xiàn)——比較文學(xué)視角[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殷瓔;;從改寫理論的視角看張愛玲自譯《金鎖記》的翻譯策略[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學(xué)術(shù)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9 馮學(xué)琪;;譯者情感對文學(xué)翻譯的影響[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博士學(xué)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波;論譯者的主體性[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05年
2 唐艷芳;賽珍珠《水滸傳》翻譯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09年
3 王勇;《論語》英譯的轉(zhuǎn)喻視角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xué);2009年
4 段峰;透明的眼睛:文化視野下的文學(xué)翻譯主體性研究[D];四川大學(xué);2007年
5 葛林;論跨文化倫理對翻譯的規(guī)約[D];廈門大學(xué);2008年
6 賀愛軍;譯者主體性的社會話語分析[D];蘇州大學(xué);2012年
7 孫立春;中國的日本近現(xiàn)代小說翻譯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xué);2008年
8 袁麗梅;語境·譯者·譯文[D];復(fù)旦大學(xué);2012年
9 冷惠玲;論譯者風(fēng)格批評[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08年
10 周小玲;基于語料庫的譯者文體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xué);2011年
中國碩士學(xué)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維春;譯者主體性在傅雷翻譯中的介入[D];湘潭大學(xué);2010年
2 宋春艷;從譯者主體性角度分析李清照詞的英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10年
3 薛海琴;從孫梁、蘇美的《達洛衛(wèi)夫人》看譯者主體性的體現(xiàn)[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11年
4 高貝貝;傳播學(xué)視閾下的譯者主體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xué);2010年
5 胡畔;《紫色》漢譯本中譯者主體性的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xué);2010年
6 蒲姍姍;林語堂譯者主體性研究[D];四川外語學(xué)院;2010年
7 孫崇菊;從譯者主體性看《紅樓夢》兩譯本中詈罵語的英譯[D];四川師范大學(xué);2010年
8 馬耀娟;從喬治·斯坦納的翻譯理論看譯者主體性[D];山東師范大學(xué);2011年
9 洪霞;淺論譯者主體性[D];湖南師范大學(xué);2004年
10 葉樂;論譯者主體性及其在人類歷史重大變革中的作用[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04年
本文編號:7592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759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