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的邏輯——文學語境空間層域的內部關系
本文關鍵詞:空間的邏輯——文學語境空間層域的內部關系
【摘要】:作為語言學的語境被分為三層:上下文語境、情景語境和社會文化語境。文學作為藝術的語言也相應地可以分為文學作品語境、文學情景語境與文學文化語境。文學作品語境層是文學語境的核心;文學文化語境層是另外兩層語境的最終依靠;文學情景語境作為中間層域銜接內外兩個語境層。文學情景語境層之中的文學媒介語境、文學話語情態(tài)語境和文學功能語境都承擔著文學作品語境與文學文化語境之間的銜接功能。文學情景語境的這三個維度并非截然分離而存在,它們之間又互相關聯(lián),互為語境而存在,甚至互相內嵌于對方。這三個維度互相之間的緊密關系使得整個文學語境成為一個有機的存在。
【作者單位】: 西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關鍵詞】: 文學語境 層域結構 銜接功能 語境核心
【基金】:西南民族大學學位點建設項目中國語言文學碩士一級學科[項目編號:2014XWD-S0501]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I06
【正文快照】: 一、文學語境的空間層域劃分在語言學家馬林諾夫斯基(B.Malinowski)、弗斯(J.R.Firth)和韓禮德(M.A.K.Halliday)的語言思想之中,語境可以被分為三層:上下文語境、情景語境和社會文化語境。文學作為藝術的語言也相應地可以分為文學作品語境、文學情景語境與文學文化語境。(一)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張瑞君;;李白待詔翰林和出宮原因探微[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倪蔭林;;試析悖論本質及其研究的應然方向[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2 潘德榮;詮釋學:從主客體間性到主體間性[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3 彭啟福;西方詮釋學詮釋重心的轉換及其合理走向[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4 孫紅;居中闡釋:中西解釋之途[J];北方論叢;2001年06期
5 王報換;;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底蘊[J];北京教育(德育);2008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飛南;;論鄧小平馬克思主義理解觀的時代特色[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7 周學忠;;波普爾的理解理論思想探析[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8 孫日華;;法律解釋的層次[J];邊緣法學論壇;2009年02期
9 鄒鐵軍;論海德格爾的此在解釋學[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1年03期
10 崔冬梅;;轉換生成語法與系統(tǒng)功能語法對比研究[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5條
1 林雄奇;;三位一體:Halliday元語功能的哲學解讀[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林雄奇;;Halliday語法隱喻的詩性功能[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周建漳;;試論歷史存在的故事性[A];全國外國哲學學術研討會——紀念“蕪湖會議”暨“兩學會”成立30周年論文集[C];2008年
4 周建漳;;從敘述文本到歷史經驗——近三十年來西方歷史哲學的新發(fā)展[A];全國“當代西方哲學的新進展”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5 張榮翼;;中國傳統(tǒng)建筑美學批判三題[A];東方叢刊(1997年第3輯 總第二十一輯)[C];199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喬暉;語文教科書中學習活動的設計[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劉娜;哲學語用學視域中的教育實踐[D];南開大學;2010年
4 雷冬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預期目標的偏離與調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5 徐先玉;世界的語言概念化[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6 沈林;小學數(shù)學教師教科書解讀的影響因素及調控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7 陳榮;英語詞匯教學的認知語境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8 崔瑛祜;左翼文學論爭中的茅盾(1928-1937)[D];北京大學;2011年
9 何旺生;郭紹虞中國詩學批評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10 蔡順興;數(shù)字公共藝術的“場”性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丁放,袁行霈;玉真公主考論——以其與盛唐詩壇的關系為歸結[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吳昊;;文學語境新論[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2 徐杰;;現(xiàn)狀、困境與出路——文學語境理論研究的基本問題[J];當代文壇;2014年01期
3 祝敏青;論文學語境差效應[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0年09期
4 趙慧平;;論文學活動的文學語境與歷史語境[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5 侯翠霞;;文學語境中的時空關系[J];濱州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6 蘇佳;;論古典文學語境中的“情~”范疇[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20期
7 徐杰;;文學語境的三層境遇及其階段性特征[J];重慶社會科學;2014年05期
8 徐杰;;文學語境的本質與本體言說[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3期
9 龐希云 ,李志峰;網絡文學語境下的虛幻與真實[J];閱讀與寫作;2002年11期
10 徐杰;;文學語境的實踐表征[J];閱江學刊;2014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陳競;趙崇璧;;東西文學語境下潘金蓮形象剖析——兼論中西文學中的“不貞”形象[A];2005年全國《水滸》與明清小說研討會暨大豐市施耐庵研究會成立20周年慶典專輯[C];2005年
2 楊子怡;;論文化《詩經》與文學《詩經》的生成[A];詩經研究叢刊(第十輯)[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徐藝嘉;新世紀文學語境中的審美“新質”[N];文藝報;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崔淑嫻;新文學語境下的周作人舊體詩研究[D];寧波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7093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709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