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美學的聯(lián)動:別林斯基的歷史面孔
本文關鍵詞:哲學與美學的聯(lián)動:別林斯基的歷史面孔
【摘要】:國內(nèi)外評論界一般公認支撐別林斯基文藝思想的哲學基礎經(jīng)歷了一個由謝林主義、黑格爾主義到費爾巴哈主義,由唯心主義到唯物主義的轉變過程,卻對別林斯基思想中哲學與美學的密切聯(lián)動性以及建立在這一密切聯(lián)動性基礎上的,別林斯基作為批評家的真實歷史面孔缺乏準確的理論描述。本文嘗試對別林斯基的文藝思想與哲學信仰之間的聯(lián)動關系進行系統(tǒng)梳理,以期為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別林斯基真實歷史面孔提供一個有益的觀察視角。
【作者單位】: 曲阜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關鍵詞】: 別林斯基 哲學 文藝美學 歷史面孔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根基主義及其民族文化審美理論”(13BWW032)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I01
【正文快照】: The Interaction of Philosophy and Aesthetics:Belinsky’s History Face別林斯基(Белинский,1811-1848)一生共撰寫過一千多篇評論文章,在俄國文藝學史上首次全面闡述了文藝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創(chuàng)意義的美學見解。他的代表性著述有《論俄國中篇小說和果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海燕;;謝林與海德格爾藝術觀念之比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2 季明舉;;“普希金是我們的一切”——“有機批評”視野中的普希金[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3 陳斯金;;讓文學性由靈石變?yōu)檠庵|[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12期
4 彭光源;;試論藝術與倫理的關系[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3期
5 寧新春;;論《葉甫蓋尼·奧涅金》中的拯救意識與隱逸情懷[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9期
6 陳海燕;;謝林:藝術的真正概念和科學地位的發(fā)見者[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7 王秋秋;俄羅斯民粹思想與中國“鄉(xiāng)土作家群”的產(chǎn)生[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8 殷明耀;;中國古典詩歌的哲學維度[J];北方論叢;2007年05期
9 楊冬;王翠;;別林斯基文學思想再評價——為紀念別林斯基誕辰二百周年而作[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10 季明舉;格里高里耶夫“有機批評”論說[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李春林;;角色同一與角色分裂——魯迅與盧那察爾斯基[A];魯迅與“左聯(lián)”——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馬前;;文學理論與“蘇聯(lián)模式”[A];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時期文學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反思[C];2008年
3 陳潔;;俄漢語言與文化對比研究[A];生命、知識與文明: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9年
4 夏燕靖;;以藝術學元理論與本理論研究為要義[A];江蘇省美學學會2014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繼霞;百年回族文學價值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2 董宏;蔡儀美學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3 司永海;列寧黨內(nèi)民主思想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4 朱碧波;蘇聯(lián)族際政治整合模式研究[D];云南大學;2011年
5 盧普玲;人物與敘述[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鄭龍云;今道友信美學思想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7 張宇;中國建筑思想中的音樂因素探析[D];天津大學;2009年
8 何艷珊;老子音樂美學思想與相關藝術審美[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9 陳寧;德意志造型美學中的古典意識問題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10 程宇馳;黑格爾自由觀[D];吉林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瓊;布寧小說中的普世性思想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魏宏娜;從拯救到被拯救——白銀時代文學作品中知識分子形象的轉變[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許瑩瑩;侗族風雨橋的生態(tài)審美意蘊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4 張寶華;讓聲音在紙面上跳舞[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0年
5 劉月瑋;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中的“惡”與“自由”[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徐晨晨;景觀設計的“中國風”[D];江南大學;2011年
7 潘世敏;中國傳統(tǒng)藝術中“舞”的精神[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8 王舜平;俄羅斯現(xiàn)代手風琴作品的宗教語境[D];西南大學;2011年
9 張春紅;俄國文學中的“多余人”現(xiàn)象及其文化本質(zhì)[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10 王美麗;斯拉夫派人民性觀念及其歷史影響[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姚海;別林斯基再認識[J];探索與爭鳴;2004年11期
2 ;別林斯基論美的感情[J];美與時代(下);2012年04期
3 劉寧;別林斯基的美學觀點[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1958年03期
4 ;關于別林斯基“非自覺性”觀點的爭論[J];文藝理論研究;1981年01期
5 張春吉;別林斯基的文學民族化理論[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年01期
6 黃世才;;別林斯基文學觀漫議[J];韓山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年02期
7 葉紀彬;;別林斯基典型“統(tǒng)一說”述評[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1991年06期
8 ;人生箴言[J];草原稅務;1994年09期
9 何養(yǎng)明;;俄國解放運動的“先驅(qū)者”別林斯基[J];語文教學通訊;1980年03期
10 劉福林;;別林斯基談詩[J];山花;1981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黃書泉;;不朽的“時文”——重讀別林斯基[A];“新中國文學理論五十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2 吳桂華;;探翻譯中的“神似”——析草嬰的譯作[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楊青;運動的美學[N];文藝報;2013年
2 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 李建軍 (北京);文學批評的震天霹靂[N];光明日報;2013年
3 郭家申;烏克蘭人民的忠誠兒子[N];文藝報;2014年
4 朱磊;當“寶盒”比“寶珠”更炫目[N];人民日報;2011年
5 凸凹;緣心者不朽[N];光明日報;2001年
6 李書敏;《重慶書評選》為重慶書評事業(yè)立碑[N];重慶日報;200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曾佳;平民知識分子別林斯基及其激進主義[D];四川外語學院;2010年
2 肖磊;論別林斯基的文學批評[D];河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6402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640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