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情感:文學生命的還原與展演——回應殷國明的《情學:文學探尋的歸根之路》
本文關鍵詞:關注情感:文學生命的還原與展演——回應殷國明的《情學:文學探尋的歸根之路》
【摘要】:作為人類精神食糧的文學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魅力。讓文學的生命得以展演的不是形式的美,而是文學內(nèi)在的情感,文學理論中應該有情學的位置。情學是藝術美的內(nèi)涵,因為情就是美,是美的根源和內(nèi)在。情感是打開藝術靈感之門的鑰匙。情感是藝術思維活動中最重要的,有了情感才有藝術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新的歷史時期,關注情感才能真正將文學的生命詮釋、將人類的幸福展演。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青島農(nóng)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
【關鍵詞】: 文學 情學 情感 美 藝術
【基金】:國家留學基金委2013—2014年杜克大學博士聯(lián)合培養(yǎng)項目資助(批準號:201306140069)
【分類號】:I0-02
【正文快照】: 錢谷融先生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文學是人學”;2013年,殷國明先生在《情學:文學探尋的歸根之路》中提出了“情學”這一理念,這一理念是在“人學”的基礎上向前引申的一小步,而向前的每一步都是建立在整個文學傳統(tǒng)的基礎之上的!肚閷W:文學探尋的歸根之路》一文中,殷先生講了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殷國明;藝術思維活動中的情感作用[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1989年04期
2 殷國明;;情學:文學探尋的歸根之路[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曉晴;;《哈姆雷特》中的人文愛情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4期
2 馮濤;;在女性主義理論視角下解讀奧茨的小說——以《美國胃口》為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11期
3 王渭剛;;淺析《呼嘯山莊》中希斯克利夫形象“永葆青春”的秘訣[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7期
4 宗蔚;李加強;;中國古典詩歌與美國意象派詩歌中意象的比較研究[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5 張艷;;城邦:古希臘人文精神的基石[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6 程杰晟;;人本主義及其對西方文化的影響[J];安順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7 魏建國;;“科學主義”對大陸法系影響的考察與反思[J];北方法學;2010年05期
8 張井梅;;西歐人文主義思潮再認識[J];北方論叢;2008年02期
9 高紅梅;;《包法利夫人》的價值理性取向與社會建構[J];北方論叢;2008年03期
10 程倩春;;論十八世紀啟蒙思想中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關系[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馮維波;;淺談城市游憩空間整合的文化機制[A];轉(zhuǎn)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戈華清;許穎;;以科技失靈為背景環(huán)境危機的法律選擇[A];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與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2008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聶危谷;;論中國畫人文精神之得失[A];2007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上)[C];2007年
4 姜云飛;;“人”的概念:來自女性主義的新解[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7年
5 施炎平;;比較視野內(nèi)的中國人文哲學——關于儒學與易學互動發(fā)展的思考[A];《與孔子對話——新世紀全球文明中的儒學》——上海文廟第二屆儒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趙友芬;;論高校圖書館人本主義理念的建構方式[A];現(xiàn)代圖書館的人本主義思考與實踐——2002江浙滬晉圖書館中青年論壇論文集[C];2002年
7 陳雪虎;;人文之維及其當代面對——文論美學三十年回望[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08年卷)——理論創(chuàng)新時代:中國當代文論與審美文化的轉(zhuǎn)型[C];2008年
8 彭超宇;;面向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教育轉(zhuǎn)型及其可行路徑[A];第十五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23分會場:轉(zhuǎn)型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9 陳頤;;16世紀法國人文主義法學與法律科學的體系化[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叢書——多元的法律文化[C];2006年
10 曾爾恕;;試論《獨立宣言》的思想淵源及理論創(chuàng)新[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叢書——20世紀西方憲政的發(fā)展及其變革[C];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畢宙嬪;“詩性智者”[D];蘇州大學;2010年
2 蘇彥新;近代西歐大陸私法的歷史基礎[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白雪峰;當代中國大學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D];遼寧大學;2010年
4 陳莉莎;王爾德人文主義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5 任相梅;張煒小說創(chuàng)作論[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關曉銘;財產(chǎn)權利的政治邏輯[D];吉林大學;2011年
7 王瑜;西方發(fā)展觀研究:理論探微·殊異甄析·啟迪價值[D];吉林大學;2011年
8 石健;靳以綜論[D];吉林大學;2011年
9 周瓊;論中國精神損害賠償?shù)氖聦嵓跋嚓P基礎[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10 彭應,
本文編號:6180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618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