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盧漢媒介理論的接受與新世紀中國文學批評的發(fā)展
發(fā)布時間:2024-05-12 17:41
自近代中國以來,隨著國門的打開,中國社會逐漸融入世界發(fā)展的大潮之中。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以更快的速度融入世界,如今,無論在政治、經(jīng)濟領域,還是在文化、環(huán)境保護、商貿(mào)領域,我們都更深刻地感覺到我們處在同一個世界共同體之中。用麥克盧漢的話說,就是我們已身處“地球村”之中。根據(jù)麥克盧漢的觀點,“全球村”時代,乃是一個聽覺文化占主導地位的時代:一方面,任何事物都無時無刻不受外在事物的影響,另一方面,一切信息從四面八方同時而至,共同產(chǎn)生影響。從感知模式來看,此時,歷時的東西被共時所取代,時間漸被空間所消弭,趨向于對“一切事物的同時感知”。從文化發(fā)展的角度來看,此時各民族文化相互之間的影響開始代替民族文化內(nèi)部的繼承關系占據(jù)主導地位。今日中國文藝學和文學批評的發(fā)展,也遵循著同樣的規(guī)律。正如中國一知名學者在總結新時期文藝學發(fā)展時所言,“新時期文藝學的發(fā)展……是在古今中外復雜的矛盾與關系中進行的,但主要面對的是中西之間的關系與矛盾問題。古今之間的矛盾與關系盡管在新時期仍有反映,但其重要性已讓位于中西之間的矛盾與關系,并滲透其中!(曾繁仁.新時期西方文論影響下的中國文藝學發(fā)展歷程[J].文學評論...
【文章頁數(shù)】:16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問題的緣起
1.1.1 對“媒介與文學”研究的反思
1.1.2 對麥克盧漢媒介理論文藝學/美學價值的發(fā)掘
1.1.3 對麥克盧漢中國傳播與接受的反思與總結
1.2 研究綜述
1.2.1 麥克盧漢媒介思想研究綜述
1.2.2 國內(nèi)對“媒介與文學”批評進行反思的研究綜述
1.3 研究目的和意義
1.3.1 現(xiàn)實目的與意義
1.3.2 理論目的與意義
1.4 研究的思路與方法
1.4.1 研究的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論文的基本結構
2 麥克盧漢的媒介思想與文藝批評
2.1 麥克盧漢的媒介思想概述
2.1.1 麥克盧漢媒介思想的基本內(nèi)涵
2.1.2 麥克盧漢媒介思想的理論特質
2.2 麥克盧漢的文藝批評
2.2.1 麥克盧漢論文藝
2.2.2 麥克盧漢論文學原型
2.2.3 麥克盧漢論生態(tài)藝術
小結
3 麥克盧漢媒介理論在中國的傳播、接受與闡釋
3.1 麥克盧漢媒介理論在中國的傳播與接受
3.1.1 麥克盧漢在80年代至90年代后期的傳播與接受
3.1.2 麥克盧漢在90年代后期—2010年的傳播與接受
小結
3.2 麥克盧漢媒介理論在中國的闡釋與解讀
3.2.1 “媒介即訊息”的闡釋與解讀
3.2.2 “媒介是人的延伸”的闡釋和解讀
3.2.3 “冷熱媒介論”與“地球村”的闡釋與解讀
3.2.4 麥克盧漢方法論解讀與比較研究
3.3 麥克盧漢中國接受的特點與總結
3.3.1 前“冷”與后“熱”
3.3.2 非歷史化
3.3.3 再語境化
小結
4 麥克盧漢與新世紀文學批評
4.1 新世紀文學批評的麥克盧漢接受語境
4.1.1 文學領域媒介因素影響的凸顯
4.1.2 中國文學批評的文化轉向
4.2 中國文學批評對麥克盧漢媒介理論的接受與再語境化
4.2.1 麥克盧漢與新世紀文學批評媒介觀的改變
4.2.2 麥克盧漢與新世紀“媒介與文學”批評的探討
4.2.3 麥克盧漢媒介理論與文學批評研究路徑的探索
小結
4.3 媒介作為視角:麥克盧漢媒介思想對文學研究的啟發(fā)
4.3.1 “媒介作為技術”對文學研究的啟發(fā)
4.3.2 “媒介作為文化”對文學研究的啟發(fā)
4.3.3 “媒介作為感知”對文學研究的啟發(fā)
4.3.4 “媒介作為環(huán)境”對文學研究的啟發(fā)
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本文編號:3971665
【文章頁數(shù)】:16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問題的緣起
1.1.1 對“媒介與文學”研究的反思
1.1.2 對麥克盧漢媒介理論文藝學/美學價值的發(fā)掘
1.1.3 對麥克盧漢中國傳播與接受的反思與總結
1.2 研究綜述
1.2.1 麥克盧漢媒介思想研究綜述
1.2.2 國內(nèi)對“媒介與文學”批評進行反思的研究綜述
1.3 研究目的和意義
1.3.1 現(xiàn)實目的與意義
1.3.2 理論目的與意義
1.4 研究的思路與方法
1.4.1 研究的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論文的基本結構
2 麥克盧漢的媒介思想與文藝批評
2.1 麥克盧漢的媒介思想概述
2.1.1 麥克盧漢媒介思想的基本內(nèi)涵
2.1.2 麥克盧漢媒介思想的理論特質
2.2 麥克盧漢的文藝批評
2.2.1 麥克盧漢論文藝
2.2.2 麥克盧漢論文學原型
2.2.3 麥克盧漢論生態(tài)藝術
小結
3 麥克盧漢媒介理論在中國的傳播、接受與闡釋
3.1 麥克盧漢媒介理論在中國的傳播與接受
3.1.1 麥克盧漢在80年代至90年代后期的傳播與接受
3.1.2 麥克盧漢在90年代后期—2010年的傳播與接受
小結
3.2 麥克盧漢媒介理論在中國的闡釋與解讀
3.2.1 “媒介即訊息”的闡釋與解讀
3.2.2 “媒介是人的延伸”的闡釋和解讀
3.2.3 “冷熱媒介論”與“地球村”的闡釋與解讀
3.2.4 麥克盧漢方法論解讀與比較研究
3.3 麥克盧漢中國接受的特點與總結
3.3.1 前“冷”與后“熱”
3.3.2 非歷史化
3.3.3 再語境化
小結
4 麥克盧漢與新世紀文學批評
4.1 新世紀文學批評的麥克盧漢接受語境
4.1.1 文學領域媒介因素影響的凸顯
4.1.2 中國文學批評的文化轉向
4.2 中國文學批評對麥克盧漢媒介理論的接受與再語境化
4.2.1 麥克盧漢與新世紀文學批評媒介觀的改變
4.2.2 麥克盧漢與新世紀“媒介與文學”批評的探討
4.2.3 麥克盧漢媒介理論與文學批評研究路徑的探索
小結
4.3 媒介作為視角:麥克盧漢媒介思想對文學研究的啟發(fā)
4.3.1 “媒介作為技術”對文學研究的啟發(fā)
4.3.2 “媒介作為文化”對文學研究的啟發(fā)
4.3.3 “媒介作為感知”對文學研究的啟發(fā)
4.3.4 “媒介作為環(huán)境”對文學研究的啟發(fā)
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本文編號:39716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3971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