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中的楚禮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9-17 20:30
楚文化研究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一個新興研究領(lǐng)域,幾十年來學者們在這一領(lǐng)域已取得眾多成果。就楚禮的研究而言,目前學者們的目光多集中于《楚辭》和考古資料,對《左傳》中楚禮的關(guān)注則相對較少。《左傳》既是先秦時期一部重要的史學、文學著作,同時也被認為是三《禮》之外又一部重要的禮學著作,該書中關(guān)于禮的記載也時常被研究先秦禮的學者引為例證。在《左傳》一書中有著大量關(guān)于楚禮的記載,可是我們在翻閱該書時卻不難發(fā)現(xiàn)在《左傳》一書中呈現(xiàn)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楚禮:一、宣揚禮儀道德,講究尊卑等級,與中原周禮沒太大區(qū)別的“周式楚禮”。二、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的與中原周禮相區(qū)分的“土著楚禮”。探討這種差異的來源,并對其成因進行分析有助于我們更準確、更全面的把握楚禮的內(nèi)容。而且,通過對《左傳》中的楚禮進行研究也有助于我們進一步理解《左傳》作者借敘史來宣揚其禮學觀念的寫作目的。本文分為六章:第一章為緒論,在此章筆者主要對此前學界關(guān)于《左傳》禮、楚禮的研究狀況進行了一個簡單梳理。第二章對楚禮研究所涉及的相關(guān)名詞——“禮”、“禮與俗”、“楚民族”、“楚文化”以及“楚禮”的內(nèi)涵進行了解釋說明。第三章對《左傳》中所涉及的楚國吉、...
【文章來源】:重慶師范大學重慶市
【文章頁數(shù)】:5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選題緣由及意義
1.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1.2.1 《左傳》所見諸禮研究綜述
1.2.2 楚禮研究綜述
1.3 基本思路及相關(guān)說明
2 禮與楚禮
2.1 禮的起源及其含義
2.1.1 禮的起源
2.1.2 禮的涵義及其演變
2.1.3 禮與俗的關(guān)系再考證
2.2 楚民族與楚禮
2.2.1 楚民族的源起
2.2.2 楚文化的源起
2.2.3 楚禮
3 《左傳》中所見楚禮類舉
3.1 吉禮
3.2 兇禮
3.3 賓禮
3.4 軍禮
3.5 嘉禮
4 《左傳》中的周式楚禮與土著楚禮
4.1 外交宗周而婚祭宗楚
4.2 貶土著而褒周式
4.3 重禮意而輕禮儀、禮器
4.4 土著楚禮與違禮、無禮參雜
5 《左傳》——以書寫歷史來體現(xiàn)禮學觀念
5.1 社會大變革下史官的職責轉(zhuǎn)變
5.2 以軍國大事及朝聘禮儀為主的選材
5.3 以正反對比來間接宣“禮”
6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附錄 A:作者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及科研情況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左傳》的虛構(gòu)性[J]. 吳寧霞. 北方文學(下半月). 2011(05)
[2]《離騷》所見楚禮論要[J]. 任新. 上饒師范學院學報. 2011(02)
[3]《左傳》與周禮文化[J]. 徐聰. 群文天地. 2011(06)
[4]《左傳》中的禮文化運用探微[J]. 許夙慧.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0(05)
[5]《左傳》與“禮”[J]. 高瑞民. 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2)
[6]《左傳》之禮與孔子之禮[J]. 楊茂義. 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 2007(04)
[7]《詩經(jīng)》在楚國的傳播與研究[J]. 王澤強. 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03)
[8]《左傳》中“死”族詞與周代禮制文化[J]. 劉洪. 麗水學院學報. 2006(06)
[9]《左傳》之“非禮”窺探[J]. 邵英. 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03)
[10]從《左傳》看“禮”在春秋時期的社會價值[J]. 夏維新. 伊犁教育學院學報. 2005(01)
博士論文
[1]周禮與文學[D]. 丁進.復旦大學 2005
[2]道德史觀與《左傳》文學研究[D]. 傅希亮.首都師范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楚辭》風俗研究[D]. 楊雯.四川師范大學 2009
[2]《左傳》禮學思想研究[D]. 趙順順.山東大學 2008
[3]《國語》禮制資料類纂與初探[D]. 李秀亮.煙臺大學 2008
[4]從《天問》中商族史前傳說談起[D]. 李元.東北師范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399445
【文章來源】:重慶師范大學重慶市
【文章頁數(shù)】:5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選題緣由及意義
1.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1.2.1 《左傳》所見諸禮研究綜述
1.2.2 楚禮研究綜述
1.3 基本思路及相關(guān)說明
2 禮與楚禮
2.1 禮的起源及其含義
2.1.1 禮的起源
2.1.2 禮的涵義及其演變
2.1.3 禮與俗的關(guān)系再考證
2.2 楚民族與楚禮
2.2.1 楚民族的源起
2.2.2 楚文化的源起
2.2.3 楚禮
3 《左傳》中所見楚禮類舉
3.1 吉禮
3.2 兇禮
3.3 賓禮
3.4 軍禮
3.5 嘉禮
4 《左傳》中的周式楚禮與土著楚禮
4.1 外交宗周而婚祭宗楚
4.2 貶土著而褒周式
4.3 重禮意而輕禮儀、禮器
4.4 土著楚禮與違禮、無禮參雜
5 《左傳》——以書寫歷史來體現(xiàn)禮學觀念
5.1 社會大變革下史官的職責轉(zhuǎn)變
5.2 以軍國大事及朝聘禮儀為主的選材
5.3 以正反對比來間接宣“禮”
6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附錄 A:作者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及科研情況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左傳》的虛構(gòu)性[J]. 吳寧霞. 北方文學(下半月). 2011(05)
[2]《離騷》所見楚禮論要[J]. 任新. 上饒師范學院學報. 2011(02)
[3]《左傳》與周禮文化[J]. 徐聰. 群文天地. 2011(06)
[4]《左傳》中的禮文化運用探微[J]. 許夙慧.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0(05)
[5]《左傳》與“禮”[J]. 高瑞民. 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2)
[6]《左傳》之禮與孔子之禮[J]. 楊茂義. 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 2007(04)
[7]《詩經(jīng)》在楚國的傳播與研究[J]. 王澤強. 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03)
[8]《左傳》中“死”族詞與周代禮制文化[J]. 劉洪. 麗水學院學報. 2006(06)
[9]《左傳》之“非禮”窺探[J]. 邵英. 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03)
[10]從《左傳》看“禮”在春秋時期的社會價值[J]. 夏維新. 伊犁教育學院學報. 2005(01)
博士論文
[1]周禮與文學[D]. 丁進.復旦大學 2005
[2]道德史觀與《左傳》文學研究[D]. 傅希亮.首都師范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楚辭》風俗研究[D]. 楊雯.四川師范大學 2009
[2]《左傳》禮學思想研究[D]. 趙順順.山東大學 2008
[3]《國語》禮制資料類纂與初探[D]. 李秀亮.煙臺大學 2008
[4]從《天問》中商族史前傳說談起[D]. 李元.東北師范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3994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3399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