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而不作”與中國闡釋學
發(fā)布時間:2021-08-04 17:32
“述而不作”是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和中國文論中極為重要的術語,由孔子首次提出,經(jīng)由歷代學人(尤其是儒生)發(fā)揚光大,其生成于傳統(tǒng)文化的母體內(nèi),并對后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有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第一章論述“述而不作”作為一種文化話語存在于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本章在正本清源的前提下,進一步論述其文化成因,同時討論它作為一種思維方式不僅存在于儒家文化中,還蔓延于道家、釋家及諸子思想中。第二章論述“述而不作”對我國古代文學闡釋學的影響。作為一種闡釋思維的“述而不作”與我國傳統(tǒng)闡釋學關系極為密切,對我國古代闡釋學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本章選取在中國文論中具有代表性的與“述而不作”思想有著密切關聯(lián)的一些批評思想、觀念和方法進行闡釋,以揭示其對中國闡釋學的影響,如中國闡釋學中的復古、依經(jīng)立義、推源溯流及本事索隱批評都受其影響。第三章論述“述而不作”思想的現(xiàn)代意義!笆龆蛔鳌辈粌H在傳統(tǒng)文化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具有十分明顯的現(xiàn)代意義,我們可以對之進行行之有效的現(xiàn)代轉換。當下文化經(jīng)典傳承面臨巨大的困境,“述而不作”在經(jīng)典闡釋方面可以發(fā)揮一定的現(xiàn)實作用;另外,在我國當下的文論建設中,正面臨著古今之爭和中外之爭,“述...
【文章來源】:湖北民族大學湖北省
【文章頁數(shù)】:9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述而不作”作為文化話語
第一節(jié) “述而不作”何謂
一、孔子“述而不作”義釋
二、后世對孔子“述而不作”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
第二節(jié) “述而不作”的文化生成
一、“天不變,道亦不變”——“道”的權威性與恒常
二、“惟圣人得言之解”——圣人崇拜與話語權威
三、“正名”與“弘道”——時代使命與個人抱負
第二章 “述而不作”與中國闡釋學話語
第一節(jié) “述而不作”與中國闡釋學中的復古、尚新
一、文化的復古與尚新
二、“述而不作”與中國闡釋學中的復古傾向
三、“述而不作”與中國闡釋學中的尚新傾向
第二節(jié) “述而不作”與作為闡釋原則的依經(jīng)立義
一、依經(jīng)立義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
二、依經(jīng)立義與中國文學批評
三、體現(xiàn)依經(jīng)立義闡釋原則的典范——注疏之學
第三節(jié) “述而不作”與推源溯流闡釋觀
一、推源溯流闡釋觀及文化成因
二、中國文論中的推源溯流闡釋觀
三、師法、家法與推源溯流闡釋觀
第四節(jié) “述而不作”與本事、索隱批評
一、“述而不作”與我國傳統(tǒng)本事批評
二、繼承與背叛“本事”的索隱批評
第三章 “述而不作”思想的現(xiàn)代意義
第一節(jié) “述而不作”與經(jīng)典傳承
一、當下經(jīng)典傳承面臨的困境
二、“述而不作”與經(jīng)典闡釋學
三、在“述”與“作”的有機結合中推進經(jīng)典傳承
第二節(jié) “述而不作”與當下中國文論建設
一、“述而不作”與中國古代文論的現(xiàn)代闡釋
二、“述而不作”與西方文論中國化
結語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鐘嶸《詩品》原貌考索[J]. 梁臨川. 文學遺產(chǎn). 2010(04)
[2]《詩經(jīng)·邶風·燕燕》詩本事的紛爭[J]. 葉當前.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1)
[3]文學經(jīng)典必備的品質[J]. 肖四新.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學報. 2010(01)
[4]重建中國文論話語的三條路徑[J]. 曹順慶,邱明豐. 思想戰(zhàn)線. 2009(06)
[5]依經(jīng)立義:作為中國文論研究方法的建構[J]. 李建中,張金梅. 思想戰(zhàn)線. 2009(06)
[6]本事遷移理論視界中的“本事”流變考[J]. 殷學明. 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4)
[7]儒家“依經(jīng)立義”的話語言說方式探析[J]. 余衛(wèi)國. 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 2009(04)
[8]論兩宋理學家的圣人史觀[J]. 范立舟. 江蘇社會科學. 2009(03)
[9]經(jīng)典與誤讀[J]. 陸揚. 文學評論. 2009(02)
[10]本事批評:中國古文論歷史哲學批評范式探究[J]. 殷學明.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6)
博士論文
[1]“《春秋》筆法”與中國文論[D]. 張金梅.四川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宋代文壇師承現(xiàn)象初探[D]. 郭明玉.武漢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322110
【文章來源】:湖北民族大學湖北省
【文章頁數(shù)】:9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述而不作”作為文化話語
第一節(jié) “述而不作”何謂
一、孔子“述而不作”義釋
二、后世對孔子“述而不作”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
第二節(jié) “述而不作”的文化生成
一、“天不變,道亦不變”——“道”的權威性與恒常
二、“惟圣人得言之解”——圣人崇拜與話語權威
三、“正名”與“弘道”——時代使命與個人抱負
第二章 “述而不作”與中國闡釋學話語
第一節(jié) “述而不作”與中國闡釋學中的復古、尚新
一、文化的復古與尚新
二、“述而不作”與中國闡釋學中的復古傾向
三、“述而不作”與中國闡釋學中的尚新傾向
第二節(jié) “述而不作”與作為闡釋原則的依經(jīng)立義
一、依經(jīng)立義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
二、依經(jīng)立義與中國文學批評
三、體現(xiàn)依經(jīng)立義闡釋原則的典范——注疏之學
第三節(jié) “述而不作”與推源溯流闡釋觀
一、推源溯流闡釋觀及文化成因
二、中國文論中的推源溯流闡釋觀
三、師法、家法與推源溯流闡釋觀
第四節(jié) “述而不作”與本事、索隱批評
一、“述而不作”與我國傳統(tǒng)本事批評
二、繼承與背叛“本事”的索隱批評
第三章 “述而不作”思想的現(xiàn)代意義
第一節(jié) “述而不作”與經(jīng)典傳承
一、當下經(jīng)典傳承面臨的困境
二、“述而不作”與經(jīng)典闡釋學
三、在“述”與“作”的有機結合中推進經(jīng)典傳承
第二節(jié) “述而不作”與當下中國文論建設
一、“述而不作”與中國古代文論的現(xiàn)代闡釋
二、“述而不作”與西方文論中國化
結語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鐘嶸《詩品》原貌考索[J]. 梁臨川. 文學遺產(chǎn). 2010(04)
[2]《詩經(jīng)·邶風·燕燕》詩本事的紛爭[J]. 葉當前.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1)
[3]文學經(jīng)典必備的品質[J]. 肖四新.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學報. 2010(01)
[4]重建中國文論話語的三條路徑[J]. 曹順慶,邱明豐. 思想戰(zhàn)線. 2009(06)
[5]依經(jīng)立義:作為中國文論研究方法的建構[J]. 李建中,張金梅. 思想戰(zhàn)線. 2009(06)
[6]本事遷移理論視界中的“本事”流變考[J]. 殷學明. 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4)
[7]儒家“依經(jīng)立義”的話語言說方式探析[J]. 余衛(wèi)國. 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 2009(04)
[8]論兩宋理學家的圣人史觀[J]. 范立舟. 江蘇社會科學. 2009(03)
[9]經(jīng)典與誤讀[J]. 陸揚. 文學評論. 2009(02)
[10]本事批評:中國古文論歷史哲學批評范式探究[J]. 殷學明.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6)
博士論文
[1]“《春秋》筆法”與中國文論[D]. 張金梅.四川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宋代文壇師承現(xiàn)象初探[D]. 郭明玉.武漢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3221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3322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