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東民間舞蹈文化的審美形態(tài)和藝術價值
本文關鍵詞:秦東民間舞蹈文化的審美形態(tài)和藝術價值
更多相關文章: 秦東民間舞蹈 非物質文化遺產 審美形態(tài) 藝術價值
【摘要】:秦東即今陜西渭南市的行政區(qū)域,這里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更是一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寶庫。其中,巫舞激蕩、遠古遺風的秦東鑼鼓,大地之舞、河洲祭奠之禮的秦東社火,歌舞相屬、相映成趣的秦東秧歌,審美形態(tài)古樸深沉,具有深邃的舞蹈文化內涵和非凡的藝術價值。
【作者單位】: 渭南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
【關鍵詞】: 秦東民間舞蹈 非物質文化遺產 審美形態(tài) 藝術價值
【基金】:陜西省教育廳社科基金項目(14JK1228)
【分類號】:J722.21
【正文快照】: 秦東即今陜西渭南市的行政區(qū)域,是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之一。周、秦、漢、唐兩千年間,一直是“三秦要道,八省通衢”和京畿重地,歷來為兵商必爭之地。這里是“三圣三賢”故里,“三圣”是:字圣倉頡、史圣司馬遷、酒圣杜康。“三賢”即:唐代大將張仁愿、大詩人白居易,宋代名相寇準,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師玉麗;韓城秧歌初步調查[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2 劉文峰;;合陽跳戲——宋金雜劇的遺響[J];民間文化論壇;2007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朱安俊;;淺談秧歌[J];古今農業(yè);2008年02期
2 張帆;;福建槐南村“人場”演劇與祭祀儀式研究[J];戲曲研究;2013年02期
3 王曉珊;;福建大田、永安作場戲表演形態(tài)及其藝術特征[J];戲曲研究;2013年02期
4 郭惠玉;;黃土地孕育出的原生態(tài)藝術——“合陽線戲”[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5 宋林生;;完善地方戲曲舞臺表現(xiàn)承傳方式之思考[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王靜;韓城城市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8年
2 齊飛飛;東永安村的秧歌活動[D];南京藝術學院;2008年
3 劉青;韓城秧歌音樂形態(tài)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4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建疆;王圣;;試論作為中國審美形態(tài)的“神妙”[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2 李平;生活世界的審美形態(tài)[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3 馮春;;悲劇審美形態(tài)的演變與人的覺醒[J];消費導刊;2009年16期
4 宋民;不同審美形態(tài)的美育特性初論[J];齊魯學刊;1998年03期
5 劉安慶;;“弱美”審美形態(tài)論析[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07期
6 袁禾;漫談中國舞蹈審美形態(tài)傳統(tǒng)[J];舞蹈;2000年03期
7 黃潔;威:中國古代重要的審美形態(tài)范疇[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8 翟洪濤;審美形態(tài)分類綜述[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9 黃厚明;論原始審美形態(tài)的邏輯發(fā)生——兼論藝術的起源問題[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04年01期
10 丁寧;;景觀審美分析[J];美與時代;2007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徐大威;;試論審美形態(tài)的特定性——審美形態(tài)及其相關易混概念辨析[A];黑龍江省文學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羿斌;談黃賓虹的審美形態(tài)[N];文藝報;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徐曉軍;主體與審美形態(tài)的交互關系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李韻;消費文化背景下中國幽默審美形態(tài)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3 彭娜娜;“空透”作為視覺存在形式與審美形態(tài)的雙重解析[D];中國美術學院;2009年
4 許虹;幽默與諷刺:中國現(xiàn)代喜劇的審美形態(tài)[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5 胡敏;武則天詩文男性化審美形態(tài)研究[D];湘潭大學;2009年
6 胡凌s,
本文編號:6947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dlw/694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