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七學人議《粉墨》
本文關鍵詞:美學七學人議《粉墨》
更多相關文章: 傳統(tǒng)舞蹈 中國古典舞 文化內涵 舞劇 太極拳 審美精神 美學 意象 中國文化 以神寫形
【摘要】:正一、《粉墨》印象徐碧輝:看完《粉墨》,印象最深的是第一章,個人感覺這部舞劇最有創(chuàng)見的也是這一章。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隨著一陣清越亮麗的笛聲,混沌初開,天地分家,陰陽破曉。隨后,簫管和古琴奏出優(yōu)雅的意境。日月升起,星辰列布,萬物井然有序。在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北京印刷學院設計藝術學院;首都師范大學哲學系;內蒙古大學文學院;浙江傳媒學院管理學院;河南教育學院學報編輯部;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
【關鍵詞】: 傳統(tǒng)舞蹈 中國古典舞 文化內涵 舞劇 太極拳 審美精神 美學 意象 中國文化 以神寫形
【分類號】:J723
【正文快照】: 一、《粉墨》印象徐碧輝:看完《粉墨》,印象最深的是第一章,個人感覺這部舞劇最有創(chuàng)見的也是這一章。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隨著一陣清越亮麗的笛聲,混沌初開,天地分家,陰陽破曉。隨后,簫管和古琴奏出優(yōu)雅的意境。日月升起,星辰列布,萬物井然有序。在悠悠的簫管和悠遠的古琴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明;薛沐;;戲曲動作審美談[J];戲劇藝術;1980年04期
2 洪用斌 ,方如金;元代的天魔舞[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1981年01期
3 于海燕;蔣士枚;;東方舞苑話芳菲(一)[J];世界知識;1981年14期
4 魯生;;一顆明珠放光彩——滿族神話舞劇《珍珠湖》觀后[J];中國民族;1982年06期
5 陳錦清;;從亞洲舞蹈討論會想起的……[J];中國民族;1982年11期
6 孔小石;京劇舞蹈要勇于探索和革新——學習近年來舞劇創(chuàng)作的啟示[J];上海戲劇;1983年01期
7 馮濤;黎族風情(二首)[J];天涯;1984年06期
8 譚曼尼;南寧風情漫話[J];今日中國(中文版);1984年08期
9 馮濤;黎族風情(二首)[J];天涯;1984年03期
10 陳承藻;;吳哥藝術和柬埔寨的傳統(tǒng)舞蹈[J];世界知識;1984年1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游惠海;;序[A];中國少年兒童舞蹈論文比賽獲獎作品集[C];2005年
2 李睿娟;;兒童舞蹈即興創(chuàng)編課程在兒童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A];中國少年兒童舞蹈論文比賽獲獎作品集[C];2005年
3 陳元煦;;畬族研究回顧[A];畬族文化研究(下冊)[C];2003年
4 李其木格;麥麗斯;;淺談怎樣讓幼兒學習最具民族特點的蒙古族傳統(tǒng)舞蹈[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四)[C];2009年
5 金圖雅;;教育科學研究規(guī)劃重點課題《蒙古族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幼兒教育相結合實踐研究》實施方案[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內蒙古卷)[C];2010年
6 李其木格;;“蒙古族傳統(tǒng)舞蹈實驗教學的研究”實施方案[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內蒙古卷)[C];2010年
7 金圖雅;烏蘭圖雅;;2008年《蒙古族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幼兒教育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整改計劃[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內蒙古卷)[C];2010年
8 李其木格;;2007年下半年“蒙古族傳統(tǒng)舞蹈實驗教學研究”計劃[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內蒙古卷)[C];2010年
9 李其木格;;2007年下半年“蒙古族傳統(tǒng)舞蹈實驗教學的研究”總結[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內蒙古卷)[C];2010年
10 李其木格;;2008年上半年“蒙古族傳統(tǒng)舞蹈實驗教學的研究”計劃[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內蒙古卷)[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海蘊;冬天里的“酷”運動[N];中國消費者報;2000年
2 記者 周向陽 徐漣;采茶戲《遠山》“采”出新意[N];中國文化報;2001年
3 于萬東;舞蹈藝術在建設中國先進文化中的追求[N];中國文化報;2001年
4 卿青;“柳手鶴步”看韓舞[N];中國藝術報;2001年
5 本報記者 石一寧;現(xiàn)代舞:接觸大地與社會的舞蹈[N];文藝報;2001年
6 于平;舞蹈分類:由第五屆全國舞蹈比賽引起的話題……[N];文藝報;2001年
7 許銳;冰火相濟 系著飄帶[N];中國文化報;2002年
8 ;海外華裔青少年歡聚北京夏令營[N];人民日報;2002年
9 樂聲;阿細跳月聽三胡(民族樂器鑒賞)[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
10 金宗炳;中國漁村第一舞[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樸永光;四川涼山彝族傳統(tǒng)舞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3年
2 韓瑾;當代中國古典舞教學體系的構建與發(fā)展[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6年
3 許銳;傳承與變異 互動與創(chuàng)新[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6年
4 江東;中國古典舞發(fā)展歷程之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鐘yN洵;中國古代舞蹈教育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2 胡昭f ;身韻·意境·生命[D];汕頭大學;2004年
3 許恩;吳地舞蹈文化源流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6年
4 車延芬;中國古典舞之發(fā)生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6年
5 解s,
本文編號:6452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dlw/645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