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舞蹈論文 >

淺談中國藝術的審美特征——氣韻在漢唐古典舞教學中的體現(xiàn)

發(fā)布時間:2021-03-18 20:56
  "氣韻"一詞產生于南齊,后來多指作品中蘊含的生機、氣勢、節(jié)奏和意蘊。文章結合平時的課堂訓練,分析漢唐古典舞的審美風格,從氣韻出發(fā),借助課堂訓練形式對學生進行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希望能對建立起具有中國文化特色、表達中國古典文化精神的舞蹈表現(xiàn)形式和訓練方法有所助益。 

【文章來源】:藝術教育. 2020,(11)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淺談中國藝術的審美特征——氣韻在漢唐古典舞教學中的體現(xiàn)


斜塔重心的姿態(tài)示例

古典舞,漢唐


下肢流動作連接流暢:課堂訓練中,步伐是比較受重視并具特色的部分。漢唐古典舞中的跑場步,要求身體下俯,長虹手勢展開,腳下大步流星地鋪開跑,如“馬踏飛燕”那般氣勢。不同于戲曲古典舞的“圓場”那般秀氣,更為宏放;跟蹭步,即一腿蹭出,另一腿以最快速度跟成小正靠(漢唐古典舞也講求速度的訓練),雙腿在半蹲狀態(tài)中移動,要求腳下穩(wěn),重心跟上,猶如武術中的擺扣步(一腳外延先著地,再壓到腳掌心,另一腳扣回,順著腳尖方向走,整個步伐行云流水),是人腳下最穩(wěn)的支柱,是厚重;花辮布,即雙腿半蹲、半腳掌立,一腿向旁邁,另一腿掃腿跟上,雙腿交替前后掃腿向旁行進。在訓練中加入上身及手部的配合,如拈花手等手勢,腳下步子的流動需要輕快,上身要隨著下肢的變化而變化,體現(xiàn)出速度方面的訓練,帶有輕盈感(圖4)。這幾種步伐體現(xiàn)出輕、重、緩、急的方式,每種方式之間的連接都有著對“氣”的運用,“氣”貫穿到下肢流動中,才能看見這種美引發(fā)出的“韻”。圖5 圓場的基本步法

步法,戲曲,古典舞,步伐


圖4 漢唐古典舞中的跑場步戲曲舞蹈中的圓場是戲曲演員的基本步法,必須經過經年累月的刻苦訓練才能應用自如。在練習圓場功時,舞者要長身、立腰,往左跑要右臂拉山膀、左臂叉腰、兩腿下存。起步時,勾腳面向前邁進,腳跟先落地,再落腳掌、腳尖,再邁第二步。步子要小,速度要快,行動要穩(wěn),在圓場外側的腳要向里側扣一些,以形成圓弧狀(圖5)。在經過訓練后,好的演員扎靠跑圓場時,只見四面靠旗迎風飄起,前后不擺,左右不晃,只有兩只腳動,如同“水上漂”。兩種步伐對比可見,漢唐古典舞需要的是大腳,即邁開大步跑,與漢代舞蹈的審美一致,也就是所謂的宏放、厚重、粗拙;戲曲舞蹈中的“圓場”是一個典型的步伐,主要以步子小、速度快、平穩(wěn)為美。僅從一個小小的步伐便能看出明清時期的審美主流,從漢代的粗拙演化到明清時期的細致精美,是兩種不同審美的呈現(xiàn),其實也是文化背景的一個轉變過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三化”之中戲舞劇系民舞教學有感[J]. 王克.  舞蹈. 2017(12)



本文編號:308892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dlw/308892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f53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