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康達新時期文學評論思想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夏康達新時期文學評論思想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夏康達 新時期文學 年代 口述史
【摘要】:夏康達作為新時期文學的著名評論家,自19歲論辯姚文元,到不惑之年活躍于新時期文壇,他的學術(shù)道路與時代歷史緊密糾葛,其來自實踐的文學批評思想對于今天的當代文學研究仍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他的學術(shù)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新時期清除極"左"思潮的危害,正確對待文學遺產(chǎn);對新時期兩位有全國影響的天津籍作家的創(chuàng)作評論;文學史觀下對新時期文學走向的預見;回歸文學本體的文學理論建構(gòu)四個方面。夏康達最鮮明的學術(shù)特點,是在理論與實踐的互相闡發(fā)中推進新時期文學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 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shù)研究院;
【關(guān)鍵詞】: 夏康達 新時期文學 年代 口述史
【分類號】:I206.7
【正文快照】: 重返80年代的學術(shù)熱潮沸沸揚揚了若干年,懷舊者有之,反思者有之,重評者亦有之。誠然,這股思潮對于80年代的文學場域做了具有一定清理性和建構(gòu)性的工作,然而,在“為何重返”以及“如何重返”的問題上,我們很輕易地從一個極端滑向了另一個極端,即以一種后設的視角和局外人的姿態(tài)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王堯;文學口述史的理論、方法與實踐初探[J];江海學刊;2005年04期
2 夏康達;;一種文體的崛起——中篇小說三十年[J];名作欣賞;2008年19期
3 夏康達;突然風平浪靜——新世紀小說印象[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4 夏康達;論文藝的三大類別[J];天津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年04期
5 夏康達;;蔣子龍創(chuàng)作論[J];文學評論;1982年03期
6 林興宅;;論系統(tǒng)科學方法論在文藝研究中的運用[J];文學評論;1986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建盛;方法論與20世紀中國美學[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2 林建法;;“我的朋友胡適之”——印象王堯[J];當代作家評論;2011年04期
3 李丹;;“一九七八年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評選”對于當代文學批評的意義[J];當代作家評論;2012年03期
4 宮立;;樊駿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學科隊伍建設[J];東方論壇;2012年03期
5 鄭瑞萍;;中國當代作家訪談錄研究[J];湖南社會科學;2012年01期
6 單靜;;劉醒龍小說研究綜述[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3年06期
7 何怡潔;;“活的文學史”——論當代文學口述史料[J];中文學術(shù)前沿;2011年02期
8 王琴;;“傳統(tǒng)”的復歸與守望“現(xiàn)代”的焦慮與突進——試論中國1980年代戲劇影視中女性主體性的嬗變[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shù)版);2015年04期
9 陳遼;;《劉心武續(xù)紅樓夢》誤入歧途[J];江漢論壇;2011年11期
10 伍世昭;;歷史之脈·知識體系·話語資源——論中國20世紀認識論文論[J];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2008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李陽;當代文學生產(chǎn)機制轉(zhuǎn)型初探[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王士強;1960-70年代“前朦朧詩”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3 余夏云;作為“方法”的海外漢學[D];蘇州大學;2012年
4 羅長青;過渡時期的創(chuàng)作訴求[D];南京大學;2012年
5 張文東;傳奇敘事與中國當代小說[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6 周小玲;論80年代“革命現(xiàn)實主義”電影批評的消解[D];上海大學;2013年
7 徐向昱;新時期文論審美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8 劉健;“黃皮書”與1968-1973年北京地下詩歌研究[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5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蔣子龍;大地和天空[J];北京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1年03期
2 陳沖;現(xiàn)實主義的現(xiàn)代化和先鋒小說的本土化[J];小說評論;2001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劉慶;;關(guān)于新世紀中國文學生態(tài)——夏康達教授訪談錄[J];文學教育(下);2007年07期
2 祝f慧;;夏康達新時期文學評論思想研究[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3期
3 ;開場白[J];文學評論;1983年03期
4 夏康達;;大力培育文明風尚,提高濱海新區(qū)文化軟實力[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5 ;[J];;年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本報記者 李更;傳播手段影響文體的演變[N];珠海特區(qū)報;2007年
,本文編號:9725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972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