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差異策略的英美文學評論影響分析
本文關(guān)鍵詞:基于文化差異策略的英美文學評論影響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正人們在書店中購買英美文學書籍時,會發(fā)現(xiàn)文學著作量和相關(guān)的文學評論量差不多,由此可見,英美文學評論對英美文學有著重要的影響,文化間的不同造就了靈魂上的不同。下面筆者就先講一講英美文學自身的特點。一、英國文學、美國文學特點分析英美文學能夠體現(xiàn)出美國民眾以及英國民眾對于現(xiàn)實生活的審美觀念。通過英語這種很強表意功能的
【作者單位】: 南昌大學外國語學院;
【關(guān)鍵詞】:
【分類號】:I106
【正文快照】: 人們在書店中購買英美文學書籍時,會發(fā)現(xiàn)文學著作量和相關(guān)的文學評論量差不多,由此可見,英美文學評論對英美文學有著重要的影響,文化間的不同造就了靈魂上的不同。下面筆者就先講一講英美文學自身的特點。一、英國文學、美國文學特點分析英美文學能夠體現(xiàn)出美國民眾以及英國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郝涂根;;世俗基督精神:哈代人道主義宗教觀的內(nèi)核——兼與馬弦商榷[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2 展素賢,榮麗;被禁錮的心靈——查爾斯·狄更斯小說《遠大前程》中的“監(jiān)獄意象”[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3 馬強才;略論《神曲》“元故事”敘事結(jié)構(gòu)——兼說熱奈特的敘事分層及元故事的功能[J];重慶社會科學;2005年03期
4 肖四新;倫理建構(gòu)與神性啟示——論十九世紀西方文學中基督教人道主義的內(nèi)涵[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5 曹山柯;現(xiàn)代主義語境下對傳統(tǒng)的理解和重鑄——20世紀英國文學批評回顧[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6 李海明;;文學倫理學批評方法的生命力——評鄒建軍《“和”的正向與反向:譚恩美長篇小說中的倫理思想研究》[J];世界文學評論;2012年01期
7 尹振球;他人的局限還是自己的局限——關(guān)于西方文學中的個人主義、人道主義和宗教觀念的審視與思考[J];韶關(guān)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8 劉茂生;;文學倫理學批評方法的理論與實踐——兼評《英國文學的倫理學批評》[J];外國文學研究;2008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華;;英美文學評論中文化差異的影響論[J];長城;2011年02期
2 張長輝;;文學倫理學關(guān)照下的美國華裔文學解讀[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8期
3 肖錦龍;;從《神曲》研究看新時期外國文學研究的方法論[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4 李春萍;;《遠大前程》綜合型文體研究述評[J];技術(shù)與教育;2009年02期
5 胡琳;;但丁《神曲》在史詩距離上的變化[J];江西社會科學;2007年06期
6 劉麗敏;;成長中的逐漸成熟與自我發(fā)現(xiàn)——淺談《遠大前程》中皮普性格的逐漸完善[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年10期
7 洪源;;哈代筆下的女性[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8年05期
8 馬曉濤;;淺談文化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的影響[J];芒種;2012年23期
9 劉瀅;李新德;;哈代宗教觀研究綜述[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9期
10 肖書珍;;文化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的影響[J];芒種;2013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胡琳;歐洲近代長篇小說成型過程中的史詩距離與文體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石旺君;尋愛之旅[D];天津理工大學;2009年
2 李楠;追逐月亮之路[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3 朱亮亮;《我?guī)闳ツ莾骸返奈膶W倫理學解讀[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4 邱武飛;眾聲的喧嘩,喧嘩的眾聲[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5 劉艷花;苔絲傳統(tǒng)形象解構(gòu)[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王偉;英國小說在中國大陸五十年的出版研究(1900—1949)[D];北京印刷學院;2011年
7 張麗;《遠大前程》的空間敘事[D];江西師范大學;2007年
8 張之燕;從人物形象看狄更斯的人道主義思想[D];湖南大學;2008年
9 張灝宸;交互的視角,豐富的意蘊[D];湖南大學;2008年
10 夏元曄;語文教材外國文學作品倫理價值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雒慶嬌;論《神曲》敘事模式的轉(zhuǎn)變[J];甘肅社會科學;2003年04期
2 曹祖平;《神曲》敘事學闡釋[J];南通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3 瞿世鏡;當代英國小說的現(xiàn)實主義和實驗主義[J];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shù)季刊;1998年01期
4 杜書瀛;面對傳統(tǒng):繼承與超越[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1期
5 錢奇佳;《尤利西斯》:在“有意味的形式”中直喻現(xiàn)實[J];國外文學;1996年01期
6 馬弦;論托馬斯·哈代的宗教思想[J];外國文學評論;2003年04期
7 尹振球;論莎士比亞對基督教觀念的反叛與回歸[J];外國文學研究;1997年01期
8 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批評方法新探索[J];外國文學研究;2004年05期
9 鄒建軍;;文學倫理學批評的獨立品質(zhì)與兼容品格[J];外國文學研究;2005年06期
10 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與道德批評[J];外國文學研究;2006年02期
本文關(guān)鍵詞:基于文化差異策略的英美文學評論影響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600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460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