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歷史的自然”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0-23 05:53
當代社會的生態(tài)危機問題日益嚴峻,時刻影響著人類的生產與發(fā)展。因此,人與自然關系問題也成為人類思考的焦點問題。人們開始反思近代以來人與自然相對立的自然觀,重新思考自然的屬性、人究竟應該如何對待自然的問題。在諸多的思想流派中,馬克思的自然觀引起了高度關注。人們越來越重視馬克思“歷史的自然”思想,希望從中得到更好的理論指導,將馬克思“歷史的自然”思想中的理論運用到現實中,不僅能夠為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指明方向,同時也能正確的指導人類的實踐活動。馬克思“歷史的自然”思想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馬克思在對黑格爾以及費爾巴哈等人的自然觀分析的基礎上,對人與自然、自然與歷史之間的關系問題作出了系統(tǒng)的闡述,在批判人本唯物主義自然觀和形而上學的舊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基礎上形成了對馬克思“歷史的自然”思想,揭示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導致生態(tài)危機的根源,并且在從實踐觀點出發(fā),闡述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變化的原因時揭示出了自然的社會歷史性。同時,馬克思主義者受到了馬克思“歷史的自然”思想的影響,深化了對自然概念的研究,探索了異化消費和科技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而中國共產黨人在生態(tài)文明建設中,堅持馬克思“歷史的自然”思想,在黨的...
【文章來源】:南京林業(yè)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5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依據
二、研究現狀
三、研究內容
四、研究方法
五、創(chuàng)新之處
第一章 馬克思“歷史的自然”思想的形成
第一節(jié) 馬克思“歷史的自然”思想產生的時代背景
一、科學技術的發(fā)展
二、資本主義的建立
三、自然環(huán)境的破壞
第二節(jié) 馬克思“歷史的自然”思想產生的理論淵源
一、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
二、黑格爾的客觀唯心主義自然觀
三、費爾巴哈的舊唯物主義自然觀
第三節(jié) 馬克思“歷史的自然”思想形成的脈絡
一、馬克思“歷史的自然”思想的萌芽期
二、馬克思“歷史的自然”思想的形成期
三、馬克思“歷史的自然”思想的成熟期
第二章 馬克思“歷史的自然”思想的核心內容
第一節(jié) 人與自然關系的剖析
一、自然界的先在性
二、人是自然界長期發(fā)展的產物
三、人與自然是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
第二節(jié) 人與自然的中介——實踐
一、實踐是對自然認知的基礎
二、實踐是人與自然統(tǒng)一的前提
第三節(jié) 人與自然關系的對立根源——資本主義制度
一、人與自然對立的原因
二、資本主義制度的反生態(tài)性
第四節(jié) 化解人與自然關系對立的途徑
一、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
二、資本主義制度的變革
第三章 馬克思“歷史的自然”思想的當代價值
第一節(jié) 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對馬克思“歷史的自然”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
一、人類史與自然史的統(tǒng)一
二、對資本主義制度反生態(tài)性的批判
三、科學技術發(fā)展對自然的影響
第二節(jié) 馬克思“歷史的自然”思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建設提供理論支撐
一、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思想
二、為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正確的哲學依據
三、科學的預測了人類社會歷史的發(fā)展方向
第三節(ji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建設對馬克思“歷史的自然”思想的實踐運用
一、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體制的改革
二、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發(fā)展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自然觀與當代中國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J]. 董軍,蕭玲. 自然辯證法研究. 2013(05)
[2]馬克思人與自然關系理論的敘事結構[J]. 張進蒙. 理論導刊. 2013(04)
[3]馬克思的自然價值觀[J]. 劉增惠. 馬克思主義與現實. 2009(01)
[4]人與人關系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殖民化[J]. 曹孟勤,竇佳卉. 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8(03)
[5]“生態(tài)馬克思主義”對于我們建設生態(tài)文明的啟示[J]. 陳學明.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4)
[6]論馬克思的自然觀及其當代意義[J]. 楊金洲.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8(02)
[7]馬克思的歷史概念[J]. 王南湜. 哲學研究. 2007(10)
[8]論西方生態(tài)學馬克思主義的定義域與問題域[J]. 王雨辰. 江漢論壇. 2007(07)
[9]馬克思主義環(huán)境哲學的生成理路及現代境遇[J]. 禹國峰. 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7(02)
[10]馬克思自然觀的解讀及其意義[J]. 葛恒云. 今日中國論壇. 2007(06)
本文編號:3452598
【文章來源】:南京林業(yè)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5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依據
二、研究現狀
三、研究內容
四、研究方法
五、創(chuàng)新之處
第一章 馬克思“歷史的自然”思想的形成
第一節(jié) 馬克思“歷史的自然”思想產生的時代背景
一、科學技術的發(fā)展
二、資本主義的建立
三、自然環(huán)境的破壞
第二節(jié) 馬克思“歷史的自然”思想產生的理論淵源
一、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
二、黑格爾的客觀唯心主義自然觀
三、費爾巴哈的舊唯物主義自然觀
第三節(jié) 馬克思“歷史的自然”思想形成的脈絡
一、馬克思“歷史的自然”思想的萌芽期
二、馬克思“歷史的自然”思想的形成期
三、馬克思“歷史的自然”思想的成熟期
第二章 馬克思“歷史的自然”思想的核心內容
第一節(jié) 人與自然關系的剖析
一、自然界的先在性
二、人是自然界長期發(fā)展的產物
三、人與自然是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
第二節(jié) 人與自然的中介——實踐
一、實踐是對自然認知的基礎
二、實踐是人與自然統(tǒng)一的前提
第三節(jié) 人與自然關系的對立根源——資本主義制度
一、人與自然對立的原因
二、資本主義制度的反生態(tài)性
第四節(jié) 化解人與自然關系對立的途徑
一、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
二、資本主義制度的變革
第三章 馬克思“歷史的自然”思想的當代價值
第一節(jié) 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對馬克思“歷史的自然”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
一、人類史與自然史的統(tǒng)一
二、對資本主義制度反生態(tài)性的批判
三、科學技術發(fā)展對自然的影響
第二節(jié) 馬克思“歷史的自然”思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建設提供理論支撐
一、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思想
二、為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正確的哲學依據
三、科學的預測了人類社會歷史的發(fā)展方向
第三節(ji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建設對馬克思“歷史的自然”思想的實踐運用
一、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體制的改革
二、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發(fā)展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自然觀與當代中國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J]. 董軍,蕭玲. 自然辯證法研究. 2013(05)
[2]馬克思人與自然關系理論的敘事結構[J]. 張進蒙. 理論導刊. 2013(04)
[3]馬克思的自然價值觀[J]. 劉增惠. 馬克思主義與現實. 2009(01)
[4]人與人關系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殖民化[J]. 曹孟勤,竇佳卉. 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8(03)
[5]“生態(tài)馬克思主義”對于我們建設生態(tài)文明的啟示[J]. 陳學明.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4)
[6]論馬克思的自然觀及其當代意義[J]. 楊金洲.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8(02)
[7]馬克思的歷史概念[J]. 王南湜. 哲學研究. 2007(10)
[8]論西方生態(tài)學馬克思主義的定義域與問題域[J]. 王雨辰. 江漢論壇. 2007(07)
[9]馬克思主義環(huán)境哲學的生成理路及現代境遇[J]. 禹國峰. 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7(02)
[10]馬克思自然觀的解讀及其意義[J]. 葛恒云. 今日中國論壇. 2007(06)
本文編號:34525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452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