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思想研究的學術(shù)史述論
發(fā)布時間:2021-06-24 06:37
中國古代民族思想主要圍繞"華夷之辨"展開,基于文化標準的"華夷之辨"觀念通過儒學傳播、歷史撰述、君主(士人)施政三條途徑延續(xù)并貫穿整個古代中國。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概念提出,其意涵不斷發(fā)展完善,有力推動了中國民族思想研究。民族平等原則下"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民族思想將"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結(jié)構(gòu)論的研究推進到了新時代。民族思想史學科體系的宏觀研究以及一些具體問題的突破,對于構(gòu)建中國特色民族國家理論有重大意義。
【文章來源】:玉溪師范學院學報. 2020,36(01)
【文章頁數(shù)】:7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商周時期華夏族的民族觀、地理觀與民族共同體意識[J]. 李艷峰,王文光.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9(02)
[2]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與發(fā)展的歷史過程研究論綱[J]. 王文光,徐媛媛. 思想戰(zhàn)線. 2018(02)
[3]記憶的多層性與中華民族共同體認同[J]. 麻國慶. 民族研究. 2017(06)
[4]排斥與凝聚:春秋戰(zhàn)國時期夷夏之辯內(nèi)涵[J]. 劉東升. 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 2017(05)
[5]對中華民族(國民)凝聚軌跡的理論解讀——從梁啟超、顧頡剛到費孝通[J]. 李大龍. 思想戰(zhàn)線. 2017(03)
[6]從多元走向一體與一體凝聚多元——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理論和戰(zhàn)略[J]. 徐杰舜,楊軍. 思想戰(zhàn)線. 2017(02)
[7]試論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幾個著力點[J]. 張會龍,馮育林.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5)
[8]正確認識“多元一體”是培養(yǎng)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關(guān)鍵[J]. 孫秀玲. 紅旗文稿. 2016(10)
[9]后趙時期的夷夏之防與認同極限[J]. 吳杰華. 寧夏社會科學. 2016(02)
[10]論胡安國的華夷觀與民族意識[J]. 王雷松. 理論月刊. 2016(02)
博士論文
[1]儒家民族觀的形成與發(fā)展[D]. 李克建.西南民族大學 2008
[2]先秦民族思想與民族政策[D]. 曾文芳.陜西師范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唐代“夷夏之防”觀念的演變[D]. 王成龍.陜西師范大學 2014
[2]論《詩經(jīng)》所反映的夷夏觀念[D]. 李偉.內(nèi)蒙古大學 2010
[3]孟子民族觀研究[D]. 魏延梅.中央民族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246574
【文章來源】:玉溪師范學院學報. 2020,36(01)
【文章頁數(shù)】:7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商周時期華夏族的民族觀、地理觀與民族共同體意識[J]. 李艷峰,王文光.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9(02)
[2]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與發(fā)展的歷史過程研究論綱[J]. 王文光,徐媛媛. 思想戰(zhàn)線. 2018(02)
[3]記憶的多層性與中華民族共同體認同[J]. 麻國慶. 民族研究. 2017(06)
[4]排斥與凝聚:春秋戰(zhàn)國時期夷夏之辯內(nèi)涵[J]. 劉東升. 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 2017(05)
[5]對中華民族(國民)凝聚軌跡的理論解讀——從梁啟超、顧頡剛到費孝通[J]. 李大龍. 思想戰(zhàn)線. 2017(03)
[6]從多元走向一體與一體凝聚多元——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理論和戰(zhàn)略[J]. 徐杰舜,楊軍. 思想戰(zhàn)線. 2017(02)
[7]試論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幾個著力點[J]. 張會龍,馮育林.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5)
[8]正確認識“多元一體”是培養(yǎng)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關(guān)鍵[J]. 孫秀玲. 紅旗文稿. 2016(10)
[9]后趙時期的夷夏之防與認同極限[J]. 吳杰華. 寧夏社會科學. 2016(02)
[10]論胡安國的華夷觀與民族意識[J]. 王雷松. 理論月刊. 2016(02)
博士論文
[1]儒家民族觀的形成與發(fā)展[D]. 李克建.西南民族大學 2008
[2]先秦民族思想與民族政策[D]. 曾文芳.陜西師范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唐代“夷夏之防”觀念的演變[D]. 王成龍.陜西師范大學 2014
[2]論《詩經(jīng)》所反映的夷夏觀念[D]. 李偉.內(nèi)蒙古大學 2010
[3]孟子民族觀研究[D]. 魏延梅.中央民族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2465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24657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