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思想評論論文 >

留日時期魯迅的民族主義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27 04:46
  民族主義在當今受到反思與批評,這與它在當前現實中的一些實際表現有關。但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中國知識界興起的民族主義思潮呈現出不一樣的面貌,它具有促進民族獨立、推翻專制政體、推動建立民族國家等積極作用。魯迅作為近現代重要作家,也參與了當時的民族主義思潮。留日時期魯迅的文章中體現著他的民族主義思想。學界關于留日時期魯迅的民族主義思想有過論爭。通過分析這些論爭可以看出,現代性是學者們在討論中國的民族主義問題時的關注重點。進一步探析,則可將學界有關民族主義的焦點細分為“對內與對外”“個人與群體”“傳統(tǒng)與現代”三個維度。從這三個維度研究留日時期魯迅的民族主義思想,可與已有研究形成對話,并對繼續(xù)探究民族主義提供借鑒。從“對內與對外”這一維度論述留日時期魯迅的民族主義思想。第一,留日時期魯迅的民族主義思想具有對外反抗強權的訴求,這是當時中國民族主義思潮的共性。第二,魯迅民族主義的特點在于它主要是對內的,即通過反思、自我批判,從民族內部探尋出路。這可以稱為“內省的民族主義”。第三,面對“對內”與“對外”的沖突,魯迅以他的進化論邏輯化解沖突,進行相應的文化選擇。從“個人與群體”這一維度來看,魯迅民族... 

【文章來源】:鄭州大學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8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jié) 研究對象的選擇
    第二節(jié) 研究現狀綜述
第一章 留日時期魯迅民族主義思想的三個維度
    第一節(jié) “民族主義”理論概述
    第二節(jié) 中國現代化背景下的三個維度
        一 對內與對外
        二 個人與群體
        三 傳統(tǒng)與現代
第二章 留日時期魯迅民族主義思想中的“對內”與“對外”
    第一節(jié) 對外:外爭主權的樸素訴求
    第二節(jié) 對內:內省的民族主義
    第三節(jié) “對內”與“對外”沖突的調節(jié)
第三章 留日時期魯迅民族主義思想中的“個人”與“群體”
    第一節(jié) “立人”與“立國”
    第二節(jié) “心聲”傳遞下的“個—群”關系
    第三節(jié) 主體性觀念下的“個—群”關系
第四章 留日時期魯迅民族主義思想中的“傳統(tǒng)”與“現代”
    第一節(jié) 傳統(tǒng)與連續(xù)性
    第二節(jié) “復古”與“新生”
    第三節(jié) 非本質主義視角下的“傳統(tǒng)”與“現代”
結語
參考文獻
個人簡歷在學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偏至”、“復古”與文明再造——早期魯迅對歷史進步論的接受與抵抗[J]. 孫堯天.  文學評論. 2019(04)
[2]文明古國的“寂漠”與青年周樹人的“新生”[J]. 侯桂新.  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3)
[3]魯迅“國民性”思想與中國文化復興與自信[J]. 張釗貽.  齊魯學刊. 2019(03)
[4]“立人”與現代民族復興問題——魯迅留日時期的思考和警覺[J]. 李怡.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1)
[5]魯迅與德意志思想文化契合的兩個案例[J]. 張釗貽.  漢語言文學研究. 2018(03)
[6]《自題小像》與魯迅早期的民族國家意識[J]. 丁曉妮.  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 2018(01)
[7]政治態(tài)度與青春情緒——作為“民族主義者”的青年魯迅[J]. 王琦.  魯迅研究月刊. 2018(04)
[8]在“民族”與“國民性”之間——試論魯迅“民族”觀念的變遷與困惑[J]. 顏煉軍.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2018(03)
[9]出版文化、民族主義與上海文化場域——魯迅與內山完造的交往史[J]. 趙林.  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03)
[10]魯迅與“西崽”:半殖民文化的焦慮與民族主義的批判[J]. 李永東.  求索. 2017(02)

博士論文
[1]德國浪漫主義與中國文學[D]. 盧文婷.武漢大學 2012
[2]論伊藤虎丸的魯迅研究[D]. 宋揚.吉林大學 2008
[3]現代中國民族主義思潮研究(1919—1949年)[D]. 暨愛民.湖南師范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矛盾與困境:魯迅的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D]. 宋杰.西南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16279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16279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1a3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