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馬克思“消滅哲學”思想的真實意指與現(xiàn)實意義
發(fā)布時間:2021-04-25 14:56
研究馬克思“消滅哲學”思想的實質(zhì)對于準確理解和樹立正確的哲學觀有著重要的基礎(chǔ)性理論的意義。但是,對于馬克思提出“消滅哲學”思想的哲學觀本質(zhì)學術(shù)界存在很大的分歧,尚未形成共識。本論文通過相對全面系統(tǒng)地歷史追溯、語境分析、文獻研讀、邏輯梳理發(fā)現(xiàn),在馬克思的實際語境里,“消滅”一詞主要是辯證揚棄的意思。而馬克思所要“消滅”的“哲學”,也不是普遍意義和一般而言的所有哲學,實際上主要是指舊的、唯心主義的、形而上學的、脫離社會歷史和社會實踐的“哲學”。從本質(zhì)上來看,馬克思“消滅哲學”思想的實質(zhì),一方面的意思是批判和否定舊哲學,另一方面的意思是提出和建構(gòu)一種立足于實踐、服務(wù)于實踐的新哲學。新哲學與舊哲學的區(qū)別可以從許多具體的范疇、命題、觀點等考察,但是更為根本的卻主要是哲學觀的區(qū)別,包括研究對象、研究方法、服務(wù)對象、價值指向等規(guī)定性。馬克思的哲學觀是在對傳統(tǒng)哲學觀的反思和超越中產(chǎn)生的,也是在思考哲學各種矛盾過程中升華形成的。傳統(tǒng)哲學觀認為哲學的使命是尋找“絕對真理”,這種超驗性和神圣性為傳統(tǒng)哲學觀蒙上抽象思辨的面紗。馬克思正是在反思抽象思辨的舊哲學基礎(chǔ)上開始思考哲學家的社會使命、哲學與現(xiàn)實的關(guān)系、哲...
【文章來源】:陜西師范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選題緣由
1.2 文獻綜述
1.2.1 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
1.2.2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1.3 研究思路與難點創(chuàng)新
第2章 馬克思提出“消滅哲學”思想的歷史緣由和認識過程
2.1 馬克思提出“消滅哲學”思想的歷史緣由
2.1.1 近代自然科學發(fā)展的沖擊
2.1.2 “實證科學”思潮的影響
2.1.3 德國革命的特殊性現(xiàn)實需要哲學革命
2.2 馬克思提出“消滅哲學”思想的認識過程
2.2.1 馬克思對“哲學”持肯定態(tài)度的階段
2.2.2 馬克思首次提出“消滅哲學”思想觀點
2.2.3 馬克思“消滅哲學”思想的深化
第3章 批判舊哲學:馬克思“消滅哲學”思想的鋒芒指向
3.1 舊哲學:德國古典哲學的唯心主義譜系
3.1.1 馬克思對康德哲學的揚棄
3.1.2 馬克思對黑格爾哲學的超越
3.1.3 馬克思對費爾巴哈哲學的超越
3.2 宗教世界觀:舊哲學共通要素的神學表達形式
3.2.1 馬克思關(guān)于宗教起源的觀點
3.2.2 馬克思對宗教的批判
3.2.3 宗教批判與實踐
3.3 舊唯物主義:為“市民社會”提供“解釋”的哲學
3.3.1 解構(gòu)資本的秘密
3.3.2 資本是人的社會關(guān)系
第4章 樹立新哲學觀:旨在“改變世界”的實踐論哲學觀
4.1 實踐哲學思維方式的確立
4.1.1 “消滅”舊的哲學觀
4.1.2 在批判舊哲學中確立實踐的哲學思維方式
4.2 馬克思新哲學觀與傳統(tǒng)哲學觀的根本區(qū)別
4.2.1 傳統(tǒng)哲學觀的內(nèi)涵和特點
4.2.2 馬克思對傳統(tǒng)哲學觀的借鑒
4.2.3 馬克思實踐觀對傳統(tǒng)實踐觀的“消滅”
4.3 馬克思哲學觀的本質(zhì)
4.3.1 感性活動是基礎(chǔ)
4.3.2 改變世界是目的
4.3.3 革命性和批判性是本質(zhì)
4.4 馬克思“消滅哲學”思想與哲學觀之間的關(guān)系
4.4.1 實踐哲學與實踐觀的關(guān)系
4.4.2 馬克思新哲學觀以實踐觀為根本研究對象
第5章 哲學觀研究:馬克思“消滅哲學”思想的現(xiàn)實啟示
5.1 馬克思“消滅哲學”思想對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觀的影響
5.1.1 對盧卡奇葛蘭西哲學觀的影響
5.1.2 對哈貝馬斯哲學觀的影響
5.1.3 對薩特和阿爾都塞哲學觀的影響
5.1.4 對伽達默爾哲學觀的影響
5.2 中國學術(shù)界關(guān)于馬克思哲學觀的探索性思考
5.2.1 哲學觀之間:世界觀的學問還是實踐觀的學問
5.2.2 繼續(xù)在實踐中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哲學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及學術(shù)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馬克思主義文化思想的哲學意蘊[J]. 孫大志. 社科縱橫. 2015(12)
[2]論馬克思“消滅哲學”的真正所指——從消滅異化談起[J]. 馬建青. 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03)
[3]馬克思要“消滅”和“實現(xiàn)”的是什么哲學?[J]. 何麗野. 哲學動態(tài). 2014(05)
[4]“哲學”的終結(jié)與“現(xiàn)實生活”的開啟——對馬克思哲學的本性及其使命的一種新理解[J]. 楊楹,周世興. 哲學研究. 2013 (10)
[5]“消滅哲學”與“實現(xiàn)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變革的實質(zhì)[J]. 于欣榮,盧麗娟. 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1)
[6]關(guān)于馬克思“消滅哲學”的思考[J]. 紀婷. 菏澤醫(yī)學?茖W校學報. 2012(04)
[7]馬克思“實證科學”之“實證”概念解讀[J]. 方以啟. 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1(06)
[8]探尋馬克思“哲學終結(jié)”命題的論證結(jié)構(gòu)[J]. 陳安廉. 江海學刊. 2011(06)
[9]“消滅哲學”還是“揚棄哲學”?[J]. 俞吾金. 世界哲學. 2011(03)
[10]馬克思在何種意義上終結(jié)哲學——兼與孫亮博士商榷[J]. 方文. 玉溪師范學院學報. 2011(02)
博士論文
[1]馬克思哲學變革的邏輯進程[D]. 聶海杰.河南大學 2014
[2]論馬克思哲學變革的三維向度[D]. 徐釗.蘇州大學 2010
碩士論文
[1]思辨哲學的終結(jié)與馬克思的哲學觀[D]. 聶元元.吉林大學 2010
[2]再觀馬克思的哲學觀[D]. 吳成軍.安徽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159586
【文章來源】:陜西師范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選題緣由
1.2 文獻綜述
1.2.1 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
1.2.2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1.3 研究思路與難點創(chuàng)新
第2章 馬克思提出“消滅哲學”思想的歷史緣由和認識過程
2.1 馬克思提出“消滅哲學”思想的歷史緣由
2.1.1 近代自然科學發(fā)展的沖擊
2.1.2 “實證科學”思潮的影響
2.1.3 德國革命的特殊性現(xiàn)實需要哲學革命
2.2 馬克思提出“消滅哲學”思想的認識過程
2.2.1 馬克思對“哲學”持肯定態(tài)度的階段
2.2.2 馬克思首次提出“消滅哲學”思想觀點
2.2.3 馬克思“消滅哲學”思想的深化
第3章 批判舊哲學:馬克思“消滅哲學”思想的鋒芒指向
3.1 舊哲學:德國古典哲學的唯心主義譜系
3.1.1 馬克思對康德哲學的揚棄
3.1.2 馬克思對黑格爾哲學的超越
3.1.3 馬克思對費爾巴哈哲學的超越
3.2 宗教世界觀:舊哲學共通要素的神學表達形式
3.2.1 馬克思關(guān)于宗教起源的觀點
3.2.2 馬克思對宗教的批判
3.2.3 宗教批判與實踐
3.3 舊唯物主義:為“市民社會”提供“解釋”的哲學
3.3.1 解構(gòu)資本的秘密
3.3.2 資本是人的社會關(guān)系
第4章 樹立新哲學觀:旨在“改變世界”的實踐論哲學觀
4.1 實踐哲學思維方式的確立
4.1.1 “消滅”舊的哲學觀
4.1.2 在批判舊哲學中確立實踐的哲學思維方式
4.2 馬克思新哲學觀與傳統(tǒng)哲學觀的根本區(qū)別
4.2.1 傳統(tǒng)哲學觀的內(nèi)涵和特點
4.2.2 馬克思對傳統(tǒng)哲學觀的借鑒
4.2.3 馬克思實踐觀對傳統(tǒng)實踐觀的“消滅”
4.3 馬克思哲學觀的本質(zhì)
4.3.1 感性活動是基礎(chǔ)
4.3.2 改變世界是目的
4.3.3 革命性和批判性是本質(zhì)
4.4 馬克思“消滅哲學”思想與哲學觀之間的關(guān)系
4.4.1 實踐哲學與實踐觀的關(guān)系
4.4.2 馬克思新哲學觀以實踐觀為根本研究對象
第5章 哲學觀研究:馬克思“消滅哲學”思想的現(xiàn)實啟示
5.1 馬克思“消滅哲學”思想對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觀的影響
5.1.1 對盧卡奇葛蘭西哲學觀的影響
5.1.2 對哈貝馬斯哲學觀的影響
5.1.3 對薩特和阿爾都塞哲學觀的影響
5.1.4 對伽達默爾哲學觀的影響
5.2 中國學術(shù)界關(guān)于馬克思哲學觀的探索性思考
5.2.1 哲學觀之間:世界觀的學問還是實踐觀的學問
5.2.2 繼續(xù)在實踐中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哲學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及學術(shù)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馬克思主義文化思想的哲學意蘊[J]. 孫大志. 社科縱橫. 2015(12)
[2]論馬克思“消滅哲學”的真正所指——從消滅異化談起[J]. 馬建青. 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03)
[3]馬克思要“消滅”和“實現(xiàn)”的是什么哲學?[J]. 何麗野. 哲學動態(tài). 2014(05)
[4]“哲學”的終結(jié)與“現(xiàn)實生活”的開啟——對馬克思哲學的本性及其使命的一種新理解[J]. 楊楹,周世興. 哲學研究. 2013 (10)
[5]“消滅哲學”與“實現(xiàn)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變革的實質(zhì)[J]. 于欣榮,盧麗娟. 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1)
[6]關(guān)于馬克思“消滅哲學”的思考[J]. 紀婷. 菏澤醫(yī)學?茖W校學報. 2012(04)
[7]馬克思“實證科學”之“實證”概念解讀[J]. 方以啟. 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1(06)
[8]探尋馬克思“哲學終結(jié)”命題的論證結(jié)構(gòu)[J]. 陳安廉. 江海學刊. 2011(06)
[9]“消滅哲學”還是“揚棄哲學”?[J]. 俞吾金. 世界哲學. 2011(03)
[10]馬克思在何種意義上終結(jié)哲學——兼與孫亮博士商榷[J]. 方文. 玉溪師范學院學報. 2011(02)
博士論文
[1]馬克思哲學變革的邏輯進程[D]. 聶海杰.河南大學 2014
[2]論馬克思哲學變革的三維向度[D]. 徐釗.蘇州大學 2010
碩士論文
[1]思辨哲學的終結(jié)與馬克思的哲學觀[D]. 聶元元.吉林大學 2010
[2]再觀馬克思的哲學觀[D]. 吳成軍.安徽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1595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15958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