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欣·哈米德小說中的共生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23 15:56
莫欣·哈米德(Mohsin Hamid,1971—),擁有巴基斯坦和英國兩國國籍的當代小說家,其作品兩度入圍布克獎。哈米德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他關注當下人類面臨的諸如恐怖主義、難民危機、毒品問題、印巴沖突、階層沖突等全球性問題,探討問題的成因并積極地尋求解決之法。哈米德認為人類要想突破當前的困境就必須能夠正視當下的共生現(xiàn)實,并預設出一個美好的未來。因此,哈米德將自己關于共生的理解和叩問內化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用虛構敘事來承載他的共生思想。哈米德理解的共生是什么,關于這個問題可以從他共生寫作的內容和形式兩個層面分析,哈米德認為當代的共生是人們因為生存發(fā)展的迫切需求,在科技的助力下,離開自己出生的那方水土,匯入擁有不同膚色、種族、宗教、語言、文化、階層等差異的他者中,謀求新的生存與發(fā)展。它伴隨的是膚色、種族、語言、宗教、文化等的分割隔離作用的弱化,且更大范圍更深程度的共生是未來的必然趨勢。同時當代共生兼具共生中的每一方皆平等,都有自身不可取代的價值,個體間彼此相關,沒有任何一方可以脫離共生的影響等特征。哈米德為什么要思考共生,因為現(xiàn)實中充斥著矛盾、沖突和斗爭。這些現(xiàn)象背后的關系實質是個...
【文章來源】:廣西大學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來源
二、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三、“共生”觀念源流
四、選題創(chuàng)新與意義
五、研究框架
第一章 哈米德的共生寫作
第一節(jié) 哈米德作品中的“共生”元素
一、遷徙的個體
二、多元化的社群
三、破碎的國家地區(qū)邊界
第二節(jié) 哈米德小說寫作中的“共生”特征
一、突破一元:不確定是否不可靠的敘述
二、共生“寓言”:十二個獨立故事共存
第二章 哈米德共生思想的成因
第一節(jié) 共生現(xiàn)狀的關系實質:對立
一、不同階層
二、不同民族
三、不同地域
第二節(jié) 對立生成的原因
一、經濟原教旨主義的支配
1、個體·自我缺失
2、社群·相互排斥
3、國家地區(qū)·制度空白
二、畸形競爭的泛濫
第三節(jié) 對立引發(fā)的災難
第三章 理想共生的實現(xiàn)路徑
第一節(jié) 正視共生現(xiàn)實
一、“多面復合”:個體身份特征
1、昌蓋茲身份的不純粹
2、哈米德對不純的接受和“涅槃”
二、共性:個體間關系特征
1、解構本地人與移民的對立
2、人人都是移民
第二節(jié) 預設美好未來
一、回歸自我·聚焦根本
二、開放·紐約氣度
三、互助·制度約束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情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海德格爾從“非本真的存在”走向“本真的存在”[J]. 劉詩貴. 寧夏社會科學. 2016(03)
[2]主人·外人·人質——論《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中的有條件好客[J]. 信慧敏. 當代外國文學. 2016(01)
[3]《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中的東西方文化考量[J]. 張加生. 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02)
[4]“我們也是受害者”——評哈米德在《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中的文化創(chuàng)傷書寫[J]. 樸玉. 國外文學. 2013(04)
[5]“東方”書寫“西方”——莫欣·哈米德的《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評析[J]. 曾桂娥,江春媛. 外國文學動態(tài). 2013(05)
[6]后殖民視角下的恐怖主義探源——論莫欣·哈密的《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J]. 孫靜. 開封大學學報. 2013(03)
博士論文
[1]共生教育論綱[D]. 李燕.山東師范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中昌蓋茲文化身份的危機與重構[D]. 何莎.陜西師范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155616
【文章來源】:廣西大學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來源
二、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三、“共生”觀念源流
四、選題創(chuàng)新與意義
五、研究框架
第一章 哈米德的共生寫作
第一節(jié) 哈米德作品中的“共生”元素
一、遷徙的個體
二、多元化的社群
三、破碎的國家地區(qū)邊界
第二節(jié) 哈米德小說寫作中的“共生”特征
一、突破一元:不確定是否不可靠的敘述
二、共生“寓言”:十二個獨立故事共存
第二章 哈米德共生思想的成因
第一節(jié) 共生現(xiàn)狀的關系實質:對立
一、不同階層
二、不同民族
三、不同地域
第二節(jié) 對立生成的原因
一、經濟原教旨主義的支配
1、個體·自我缺失
2、社群·相互排斥
3、國家地區(qū)·制度空白
二、畸形競爭的泛濫
第三節(jié) 對立引發(fā)的災難
第三章 理想共生的實現(xiàn)路徑
第一節(jié) 正視共生現(xiàn)實
一、“多面復合”:個體身份特征
1、昌蓋茲身份的不純粹
2、哈米德對不純的接受和“涅槃”
二、共性:個體間關系特征
1、解構本地人與移民的對立
2、人人都是移民
第二節(jié) 預設美好未來
一、回歸自我·聚焦根本
二、開放·紐約氣度
三、互助·制度約束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情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海德格爾從“非本真的存在”走向“本真的存在”[J]. 劉詩貴. 寧夏社會科學. 2016(03)
[2]主人·外人·人質——論《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中的有條件好客[J]. 信慧敏. 當代外國文學. 2016(01)
[3]《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中的東西方文化考量[J]. 張加生. 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02)
[4]“我們也是受害者”——評哈米德在《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中的文化創(chuàng)傷書寫[J]. 樸玉. 國外文學. 2013(04)
[5]“東方”書寫“西方”——莫欣·哈米德的《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評析[J]. 曾桂娥,江春媛. 外國文學動態(tài). 2013(05)
[6]后殖民視角下的恐怖主義探源——論莫欣·哈密的《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J]. 孫靜. 開封大學學報. 2013(03)
博士論文
[1]共生教育論綱[D]. 李燕.山東師范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中昌蓋茲文化身份的危機與重構[D]. 何莎.陜西師范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1556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15561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