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史視野中的本土批評和主體批評——“雷達的文學評論與中國化批評詩學建設研討會”綜述
本文關(guān)鍵詞:文學史視野中的本土批評和主體批評——“雷達的文學評論與中國化批評詩學建設研討會”綜述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雷達 文學評論 本土批評 主體批評
【摘要】:"雷達的文學評論與中國化批評詩學建設研討會"于2013年6月1日在蘭州召開,會議由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蘭州大學文學院等單位主辦。李敬澤、賈平凹、程金城、趙學勇等評論家、作家、學者70余人出席會議。與會者分別從雷達批評的中國化風格、雷達批評的文學史價值、雷達批評與個性氣質(zhì)的關(guān)系、雷達創(chuàng)作和批評的關(guān)系、雷達批評的學術(shù)評價、雷達的批評家定位、雷達批評的引導意義,以及雷達批評的不足之處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對于在當下批評語境中建構(gòu)現(xiàn)場批評、本土批評和專業(yè)批評富有啟示意義。
【作者單位】: 中南大學文學院;
【關(guān)鍵詞】: 雷達 文學評論 本土批評 主體批評
【基金】:湖南省教育廳科研項目優(yōu)秀青年項目“新世紀長篇小說健康發(fā)展理論研究”(項目編號:13B026)
【分類號】:I206.7
【正文快照】: 2013年6月1日,“雷達的文學評論與中國批評詩學建設研討會”在蘭州召開,會議由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蘭州大學文學院、甘肅省文聯(lián)、西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東莞文學院等單位聯(lián)合主辦。中國作協(xié)書記處書記李敬澤、甘肅省政協(xié)副主席張津梁、蘭州大學黨委書記王寒松出席會議,賈平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新書摘[J];全國新書目;1997年11期
2 ;《雷達散文》[J];文學自由談;2000年01期
3 李伯勇;;情氣勢的奔突與嬗變——評雷達《蛻變與新潮》[J];當代作家評論;1988年06期
4 趙仲;;文壇現(xiàn)狀懇談會述要[J];文學評論;1988年05期
5 任美衡;;論雷達的中國化批評詩學[J];文藝爭鳴;2011年01期
6 李正心;人參、大黃與文學評論[J];當代文壇;1983年11期
7 曉丹;;今生亦護玉精神[J];讀書;1984年11期
8 顧驤;;文學和生活之路——《顧驤文鈔》后記[J];飛天;1997年10期
9 韓愛平;;文學色彩的辨認——劉思謙學術(shù)道路初探[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10 王美春;;泛舟文海見膽識——評江凱波《文海泛舟》[J];現(xiàn)代語文(文學研究版);2007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曠源;;美神的微笑——讀蘇策的兩部小說集[A];云南省當代文學研究會文學評論選[C];2007年
2 楊世光;;詩心、哲心與凡心的三角建筑——序劉芝英詩集《身后的風景》[A];云南省當代文學研究會文學評論選[C];2007年
3 汪德榮;;醉翁之意不在酒——漫談徐丁善同志的詩集《時代新韻》[A];云南省當代文學研究會文學評論選[C];2007年
4 藍芒;;序兩則[A];云南省當代文學研究會文學評論選[C];2007年
5 史光柱;;回首瞥自己一眼[A];云南省當代文學研究會文學評論選[C];2007年
6 公劉;;仁者壽——致蘇策壽星翁[A];云南省當代文學研究會文學評論選[C];2007年
7 李國文;;爬和站[A];云南省當代文學研究會文學評論選[C];2007年
8 公浦;;我寫《金沙戀》[A];云南省當代文學研究會文學評論選[C];2007年
9 楊振昆;;詩歌創(chuàng)作談片[A];云南省當代文學研究會文學評論選[C];2007年
10 李鈞龍;;書評三題[A];云南省當代文學研究會文學評論選[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韋小紅;甘肅文學:期待新突破[N];甘肅日報;2004年
2 閻晶明;飛翔的思想[N];光明日報;2000年
3 常青;對“打工文學”稱謂的兩點質(zhì)疑[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4 段崇軒邋杜學文;克服精神渙散 重塑現(xiàn)實品格[N];文藝報;2007年
5 FN記者 唐小惠;當代文學需要“補鈣”[N];金融時報;2006年
6 深圳報業(yè)集團駐京記者 陸云紅;創(chuàng)新才能走出家族小說的“大院”[N];深圳特區(qū)報;2006年
7 曲倩影;每次來昌都有新感觸[N];南昌日報;2008年
8 韓立勇;中國實力作家排行榜下尷尬的精英面孔[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9 趙德利;歷史使命與精英氣質(zhì)[N];文學報;2002年
10 段崇軒;評論家心中不能沒有讀者[N];文藝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樹生;薛福成研究[D];蘇州大學;2005年
2 李天程;革命、歷史、人道與文學——孫犁論[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3 顏敏;在雜語共生的文學現(xiàn)場[D];暨南大學;2008年
4 蔣青林;歷史話語世界的精魂[D];浙江大學;2006年
5 馬西超;紅色版圖上的想象之旅[D];浙江大學;2007年
6 雍青;尋找一種言說的方式[D];武漢大學;2006年
7 練暑生;如何講述“文學”的故事:民族的和現(xiàn)代的[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8 李志宏;新時期中國文學意識形態(tài)問題研究史論[D];吉林大學;2007年
9 王明麗;中國現(xiàn)代文學生態(tài)主義敘事中的女性形象[D];蘭州大學;2008年
10 陳亮;新詩“口語”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薩日娜;阿·烏日圖那斯圖及其文學評論探析[D];內(nèi)蒙古大學;2011年
2 包繼民;孟和博彥文學評論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2年
3 蘇日嘎;策·杰爾嘎拉文學評論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1年
4 汪敏;當代中國反腐小說話語分析[D];浙江大學;2008年
5 潘麗;在政治與文學之間[D];西北大學;2006年
6 邱煥星;“中國現(xiàn)代文學”學科概念的知識考古[D];青島大學;2007年
7 胡碟;“群”的思想與晚清文學的變革[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8 張媛媛;劉將孫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朱樂懿;人道主義的守望者[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10 曹宇荃;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會通—宗璞小說片論[D];揚州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0723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1072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