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及其手札書風研究
本文關鍵詞:米芾及其手札書風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手札 筆法 創(chuàng)作
【摘要】: 在宋以后的書法史上,作為“宋四家”之一的米芾無疑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在書法領域取得的成就對后世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其中原因大概有兩點:第一,米芾書法轉(zhuǎn)益多師,經(jīng)過“集古字”階段,包含了深厚的傳統(tǒng)積淀,學習米芾書法,不僅可以學到他的風格面貌,而且還可以追源溯流,由此及彼,上溯歷代諸家。第二,米芾書法跌宕奇肆、瀟灑靈變的風格特征,適宜表現(xiàn)強烈的思想感情,適宜往空間的構(gòu)成上進一步蛻變,符合明清以來社會審美發(fā)展的一般特征。 手札是書寫形式里面最自由的一種,因此這種形式往往更能體現(xiàn)作者書法的真實風貌。本文首先闡述米芾的時代及生平背景,以及他的論書主張、作品類型和交游等。然后節(jié)選四個手札進行詳細分析。本文以米芾及其手札書風研究為題,經(jīng)由米芾所處的時代及生平作品、思想、學書歷程等探討,希望掌握米芾手札書藝的美學特征及筆法特點,從而完成以下目標: 一、對米芾手札書法的成就給予以客觀的評價。 二、詳細探討米芾書法筆法及其在手札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 三、米芾手札對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的啟示。
【關鍵詞】:手札 筆法 創(chuàng)作
【學位授予單位】:山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J292.1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
- 1. 米芾生平傳略7-14
- 1.1 社會背景7-8
- 1.2 米芾生平概述8-9
- 1.3 仕宦生涯9-10
- 1.4 人品與習性10-14
- 1.4.1 政治交往10-11
- 1.4.2 癲狂性格11-12
- 1.4.3 同道交往12-14
- 2 米芾的書學14-19
- 2.1 米芾之書學思想14
- 2.2 從“集古字”到開創(chuàng)書風14-15
- 2.3 得筆之說15
- 2.4 “刷字”筆法15-17
- 2.5 運筆方法17
- 2.6 個性化的書風17-18
- 2.7 米芾的創(chuàng)作思想18-19
- 3. 米芾手札述評19-34
- 3.1 《知府帖》19-22
- 3.1.1 書寫背景簡介19
- 3.1.2 題跋19
- 3.1.3 論筆法19-21
- 3.1.4 章法布局21-22
- 3.2 《樂兄帖》22-25
- 3.2.1 書寫背景簡介22-23
- 3.2.2 題跋23
- 3.2.3 論筆法23-24
- 3.2.4 論字的結(jié)體24-25
- 3.3 《葛德忱帖》25-28
- 3.3.1 書寫背景簡介26
- 3.3.2 題跋26
- 3.3.3 筆法與結(jié)構(gòu)26-28
- 3.4 《清和帖》28-31
- 3.4.1 書寫背景簡介28
- 3.4.2 筆法28-30
- 3.4.3 章法30-31
- 3.5 米芾手札對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的啟示31-34
- 3.5.1 八面出鋒的用筆技巧31-32
- 3.5.2 字的體勢與章法32-33
- 3.5.3 墨色的梯度變化33-34
- 4. 結(jié)論34-35
- 致謝35-36
- 參考文獻36-37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所獲獎勵37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柯;《三國志》語詞考釋[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2 韓昌洋;試論徐渭的生活經(jīng)歷對其文藝創(chuàng)作的影響[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0年02期
3 張金梁;;“名”、“貴”:明代書法評論的兩大范疇[J];書畫世界;2005年01期
4 顧濤;;典軌初肇:論蔡邕的書法實踐與理論[J];書畫世界;2008年01期
5 李海亭;姚宇亮;;米芾的草書和他的書法觀[J];書畫世界;2009年02期
6 蘇顯雙;;不朽的白蕉——白蕉書法藝術述評[J];書畫世界;2010年04期
7 朱樂朋;;論桂馥的書法成就[J];書畫世界;2010年06期
8 周善超;;徐浩“遭遇”蘇軾“不認師”現(xiàn)象之歷史考察與探因[J];書畫世界;2012年02期
9 范曉利;;“空”的影子——“空”在道家與佛家的不同含義[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8期
10 程曦;;寒云碧水梅花魂——小議姜夔詞中意象之選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段劍源;;君子立身,務修其本——與設計專業(yè)大學生談書法課學習的重要性[A];首屆中國高校美術與設計論壇論文集(上)[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金華;畢沅及其幕府的史學成就[D];南開大學;2010年
2 謝華;《長物志》造園思想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3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陳大利;《華山碑》與清代碑學[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5 李振中;徐鉉及其文學考論[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顧琴;海派篆刻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7 邵金峰;中國畫論中的生態(tài)審美智慧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8 張多強;《三希堂法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王東陽;中國審美意識之心理考古[D];吉林大學;2012年
10 湯江浩;北宋臨川王氏家族及文學考論:以王安石為中心[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琦;植物的文化內(nèi)涵及其在園林中的應用[D];浙江農(nóng)林大學;2010年
2 王小嬌;羅振玉與古器物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周曦;宋齊瑯琊王氏詩文整理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趙慧;倪元璐書法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5 曹智;趙之謙碑派書法實踐及其風格成因探析[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6 劉曉東;論新媒介傳播對傳統(tǒng)書法審美觀的影響[D];河南大學;2011年
7 劉玉坤;陰陽互補與書法創(chuàng)作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8 常爽;漢代書法教育類型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9 李雪峰;《中秋貼》之書法價值比較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10 王欣;王詵山水畫復古特色探析[D];河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7539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hufayishu/753966.html